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漆玲 《求知》2009,(2):43-44
自从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围家文化软实力以来.学术界掀起了对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研究热潮。综观目前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其内容大体涉及“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层面。关于“是什么”的研究涉及国家文化软实力概念的由来.国家软实力的内涵、特征和构成等:关于“为什么”的研究涉及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出的国际与国内背景.特别是我国文化软实力面临的挑战以及由此导引出来的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意义:关于“怎么样”的研究主要涉及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举措和路径等。  相似文献   

2.
十多年前美国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约瑟夫·奈首先提出了“软实力”概念,并逐渐将之发展完善为一套影响甚广的理论体系,在美国以及世界各国,学术以及商业领域一生了无穷的启发意义。美国政府历来重视“软实力”的构建,但后911时代的特殊时局使强调单边主义和硬实力的布什主义占据了美国国内政治的上风,面对伊拉克局势的复杂性和各界对“软实力”理论的质疑,奈提出了“智慧实力”,旨在弥补“软实力”理论在美国现实政治中的被动和不足,并继续为美国外交事务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就被动,就要挨打,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问题在于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不少人对“软实力”的认识明显低于对“硬实力”的认识,实际上“硬实力”如经济、国防建设等无疑是增强国力的重要因素,而“软实力”同样会影响国家的盛衰。一个国家的国力由众多因素综合而成,所以,增强国力应当是加强综合国力,应当注意处理好决定综合国力诸因素间的关系,处理好加强“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关系。在形成综合国力诸因素中,经济实力无疑是决定性的因素,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综合国力建设的其…  相似文献   

4.
话语权视角下的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并不能必然提升国家软实力。当我国硬实力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时,软实力发展却远远不能与之相称。今后我国在国际上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崛起性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本刊“话语权视角下的中国软实力建设”,旨在为推进实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提供基本认知、方向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国家“软实力”作为一种竞争力,是伴随着全球国际传播媒介的飞速发展而登上政治舞台的。传播媒介尤其是网络新媒体的发展,使“软实力”成为一种依靠传播而衍生的非军事力量,在国际政治竞争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对中国新型周边外交政策的走向产生着重要影响。中国必须更好地利用国际传播因素,提升国家“软实力”,发展更适合中国国情的周边外交关系。  相似文献   

6.
孙慕天 《学理论》2008,(19):88-89
“软实力”概念的提出者约瑟夫·奈说过:“谦卑的强权,通过吸引别人而不是强制他们来达到你想要达到的目的”。这令人想起老子的名言:“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在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如何提高国家的“软实力”已经成为国家的核心战略。  相似文献   

7.
《理论视野》2009,(3):63-63
《人民日报》3月13日发表唐双宁的文章指出,事物运动具有不平衡性,金融软硬实力的增长也不可能齐头并进。金融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初期主要表现为金融规模和数量等“硬实力”的增长,在这个基础上,逐步表现为金融结构的优化、金融市场机制的健全、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等“软实力”的提升。软硬实力之间客观上是一种相互助推,螺旋上升的关系。中国金融“硬实力”的发展为“软实力”的提升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关于培养和造就“政府软实力”的问题,正在引起政治学学界一些学者的兴趣。而在行政实务领域的地方政府,则对于这类“软实力”追求得更为积极。“政府软实力”,应当不算是一种理念上的自创,而是借用了国家或企业在追逐软实力方面已有不短时日的实践资源。其概念的原发之处自然是美国学者约瑟夫·奈在《权力大未来》一书中对软实力做的界定,即“软实力主要依赖于三种基本资源:它的文化(在对他人有吸引力的地方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文化软实力概念。如何让乡风文明这个文化软实力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硬支撑?湖北省当阳市在实践中,探索出通过“一户三化”活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新路子,使乡风文明这个软实力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硬支撑。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论断。将文化作为“软实力”明确提出来,尚属首次。这一提法,表明我们党和国家已经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战略着眼点。文化软实力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软实力“升位”不可忽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刊今年第11期“两会”特别报道中的文章《软实力“升位”》,深入剖析了以文化感染力、意识形态吸引力为代表的“软实力”,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描述了国家实力的“软”“硬”相存之道,并细致说明建设与国力相称的软实力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是一篇极具深度和影响力的文章。因  相似文献   

12.
黄婷 《党政论坛》2013,(11):36-38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文化与人才的竞争,体现为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党的十八大在报告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种境遇下,作为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国民阅读,准确定位其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中的角色,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便是不得不深思的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3.
傅广武 《学理论》2008,(15):93-94
文化是社会发展的“软实力”,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经济细胞组织,如何营造、培养良好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发展的软实力,是每一名企业管理者和企业文化工作者都应关注的问题。在此,笔者根据自己从事企业文化工作的体会,谈一点个人的看法,希望能与大家共同交流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成功的城市形象在于它有与政治、经济融为一体的文化软实力。巴黎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核心就是古典主义美学观。这使得巴黎在17世纪之后的每个时代都充满了“时尚”、“新潮”的现代性。并因领导着世界的文化潮流而具有世界性,使法国的政治、经济在世界上保持着不可动摇的地位。探讨古典主义如何成为巴黎城市文化形象中永远的“现代活力”,对拥有着大量传统文化资源的中国,建设“现代”“世界”的城市文化形象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吴亮 《瞭望》2007,(11)
发展实力的“软”、“硬”失衡,催促我国以完善体制为主轴,提高软实力体制竞争本身就是软实力的一部分。从提升软实力的视角梳理和观察就会发现,多年来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出台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仍更侧重于推动硬实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城市文化软实力是衡量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可以有力地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从而增强整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然而,目前我国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面临很多困境与制约.保定市在构建城市文化软实力方向的经验与做法对化解这一困境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下的今天,一个国家要想在竞争中领先,需要各种实力的壮大,其中,“软实力”居于重要的地位。从一个国家自身的发展来看,重视“软实力”的发展对于其政治、文化、价值等都会产生积极的推动。我国在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不能忽视这种“软实力”的力量,我们应把包括文化在内的“软实力”放在重要战略位置,提升文化建设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实现强军目标必须大力提振广大官兵实干强军、奋发有为的“精气神”。高昂的精气神只有与先进的武器装备紧密结合,“软实力”与“硬实力”相融合,才能真正形成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19.
美国从来就是一个迷信枪杆子的霸道国家,它在“硬实力”上的投资是“软实力”的400倍,目前的美国政策是纯粹建立在“硬实力”之上的,其结果是造成了美国“软实力”的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20.
国家战略新落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松  黄燕 《瞭望》2007,(11)
一家著名国际传媒新发布的“国家形象环球调查”指出,人们对“主要通过软实力与世界打交道的国家”倾向于给予正面评价英国《金融时报》2月20日发表一篇文章,题目是《确凿证据表明中国的“软实力”政策正在发挥作用》。作者吉迪恩·布拉赫曼说:随着中国谋求“和平崛起”,“软实力”最近在北京已经成了一种时尚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