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铁农 《团结》2009,(3):4-8
2008年台湾局势发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变化。陈水扁和“台独”分裂势力处心积虑、无所不用其极地推动所谓“去中国化”和“法理台独”等严重的分裂活动遭到空前惨败。坚持“九二共识”,坚持和平发展,希望通过改善两岸关系、扩大和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已成为广大台湾人民的期盼。自去年5·20以后,国民党重新夺回政权。台湾政局的变化,使两岸关系实现了历史性转折。面对当前的新形势,我认为民革全党都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娄杰 《党政论坛》2008,(2):12-13
岛内“文化台独”,的历史演变 “文化台独”是伴随“台独”势力而出现的。上世纪70年代中期,台湾“外交”败局和经济萎缩困挠国民党当局,蒋介石去世使国民党权力核心出现交替。为应付变局,蒋经国改变国民党原有封闭形态,推行“本土化”政策,启用大批台籍人士到权力机构,广纳台籍群体为国民党社会基础,使党内出现新的省籍矛盾,反对一党专制的党外运动也借机兴起。1987年7月,国民党当局解除“报禁”,隐蔽的“台独”分子开始办杂志。黄信介等在《美丽岛》杂志中矛头直指国民党当局,提出“反中国”的“台湾意识”,成为笼络“台独”分子的据点。  相似文献   

3.
陈玲 《团结》2002,(4):32-33
“文化台独”是“台独”分子在台湾岛内为深化“台独”的社会影响,扩大“台独”的社会基础而制造的一种“去中国化”的运动和思潮。主要目的是造成“台独”的文化认同。 “文化台独”作为“台独”运动的软件伴“台独”而生,随“台独”而行。民进党突破“党禁”之后,“文化台独”活动更加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大张旗鼓地开展起来。从彭明敏的“台湾命运共同体”,到李登辉的“台湾生命共同体”,再到台湾当局新领导人的“台湾主体性”。这些人  相似文献   

4.
陈水扁玩火     
陈水扁在玩火,公然抛出“一边一国论”,直接挑战一个中国原则的底线,将台湾引向灾难;鼓吹和煽动“公投台独”,企图把台湾岛2300万民众当作他搞“台独”、对抗大陆的“人质”。陈水扁的挑衅行径表明,他妄想利用所谓“执政”之机,成为分裂中国的“台独”势力的总代表。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国际社会的共识。大陆方面一贯坚持用和平方式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但绝不会坐视任何“台独”势力的挑衅,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玩火者必自焚!  相似文献   

5.
在2008年上半年的两次大选中,主张“台独”理念的民进党都是以惨败收场,表明在台湾社会内部主张“台独”的激进势力受到严重打击和削弱,这对于两岸关系的缓和相当有利。国民党在野8年,此番再次执政必然会更加重视两岸关系的改善。至少马英九当局不会在两岸关系上主动挑衅,不会去主动碰两岸关系的红线。这必然将有助于营造两岸关系改善的大氛围。从这个角度上讲,“台独”的高发期已经过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势头正在不断形成。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论述了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海峡两岸统一势在必行;分析了李登辉耍尽权谋搞分裂,终于落得被人民赶下台的可耻下场;论述了“台独”即意味战争,分裂就没有和平,台湾新领导人只有接受和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放弃“台独”立场,尽快与祖国大陆进行和平统一的对话和谈判,才是正确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化青 《瞭望》2000,(17)
三月十八日以来,台湾地区的新当 选者频频在两岸关系问题上释 放自称“善意”的信息,说什么执政后不会宣布“台独”、不会推动“两国论”“入宪”、不会举行“台独”公投、不会更改“中华民国”的“国号”和“国旗”,还表示要开放两岸“三通”,要进行两岸“全方位、建设性的沟通与对话”等等。祖国大陆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指明了台湾新领导人的出路,强调“听其言,观其行”,对其何去何从拭目以待。同时,海内外中国人纷纷以各种方式敦促台湾新领导人改弦易辙,接受一个中国原则,首先是拿出实际行动,认真、严肃地在一个中国的大框…  相似文献   

8.
秦华 《瞭望》1999,(24)
多年来,对所谓台湾前途或两岸统一等问题要不要进行“公民投票”决定、“公民投票”要不要“入宪”或“立法”,一直是台湾各界争论不休的问题。但自去年底台三项选举以来,各种民调结果显示,维持台湾现状已成为台湾社会主流民意。民进党为部署“总统”选举,面临着进一步转型的压力,在“台独”党纲及“公投”问题上开始出现策略上的调整。台湾岛内极少数激进“台独”分子不甘“台独”声势消沉,再度以绝食的激烈行动进行抗争,加紧开展“公投”活动。但是,台湾岛内民众反应冷淡,国民党内一些重要人士接连发表反对“公投入宪”或“公投…  相似文献   

9.
台湾与大陆同属于一个中国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具有坚实的法律基础.台湾分裂势力以欺诈手法推动非法无理的"法理台独",必定使当今我国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社会目标受到严重破坏;偏安自私的"事实台独"必定使我国构建政治生活安定有序、经济运行充满活力、人民生存与社会发展空间足够的和谐社会的努力付之东流.  相似文献   

10.
略论"文化台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台独"是一种以确立台湾独立性为价值取向,以"去中国化"为特征,为"台独"服务的社会文化思潮。从其发展趋势来看,影响已浸入到台湾社会的各个阶层,危害性也越来越大,一旦成为台湾的主流意识,必将对两岸的和平统一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必须高度关注,坚决遏制"文化台独"思潮的蔓延。中华文化与台湾文化同出一脉,源远流长。民进党当局推行"本土化""、去中国化,"这是要从根本上割断台湾与祖国的联系,是不得人心的,其图谋也是不能得逞的。  相似文献   

11.
纷纷扰扰几个月的“公投法”立法大战,台湾朝野注重的目标是选票,“台独”势力隐藏的目标是“公投台独”,但民众在意的是民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赵少康:最近最热的话题就是你任命“陆委会主委”赖幸媛。因为她原来是台联的“立委”,别人认为她是深绿,而且认为她是主张台独的,你为什么想要任命赖幸媛?  相似文献   

13.
瞿定国 《党政论坛》2010,(24):25-25
一、台湾是一个多族群的“移民”社会 在2300万台湾人当中,绝人多数都是干百年来从人陆迁往台湾的。目前已形成“四人族群”:闽南人,占73.3%:客家人,占12%:“外省人”,占13%:原仲民,占1.7%。从历史上看,族群之间是有矛盾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族群矛盾又逐渐演变成了“省籍”情结。到“台独”势力嚣张时,这种情结往往又被上升到政治层面。  相似文献   

14.
新年伊始,陈水扁接连抛出颇具挑衅性“台独”言论。2006年元旦,他发表所谓“元旦文告”,不仅提出紧缩两岸经贸往来的倡议,而且还特别强调明年(2007年)可进行“新宪公投”,并于2008年催生一部所谓“合时、合身、合用的台湾新宪法”。农历新年初一(1月29日),陈水扁再度发表“台独”言论,提出“三点诉求”:即要认真考虑废除“国统会”和“国统纲领”;以“台湾”名义申请加入联合国;在明年举行“新宪”公投。2月6日,陈水扁又声称,台湾的“国家主权”属于两千三百万台湾人民,不能和中国大陆十三亿人民共同分享。陈水扁不断发布“台独”论调,不仅…  相似文献   

15.
黄海  杨柳 《瞭望》2003,(48)
11月27日深夜,台湾“立法院”三读通过“公民投票法”。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彭光谦少将、第二研究室主任罗援大校。两位军事专家表示,祖国大陆将对台湾“公投立法”后的事态保持高度警觉,决不容忍任何势力打着推进民主化的旗号搞分裂活动,借“公投”搞“台独”是死路一条。  相似文献   

16.
田越英 《团结》2002,(3):36-39
中国人民解决台湾问题无非两种方式:一是和平统一,二是武力解决。自从主张“台独”的民进党人上台以来,台湾问题已变得更加复杂,从实施“台独”党纲到滑向分裂祖国的道路,显然已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我们主张“和平统一”、不放弃“武力解决”,已不仅仅是解决方式的问题,而是斗争策略和战略准备的问题。事实上,在争取“和”与准备“打”之间,存在一个较大空间,填补这一空间的主要“材料”正是非战  相似文献   

17.
秦华 《瞭望》1999,(15)
近一个时期以来,台湾岛内鼓吹通过“公民投票”来“自决台湾前途”的叫嚣不绝于耳。一些独派组织和“台独”分子有计划有预谋地进行了一系列所谓“公民投票决定台湾前途”的分裂活动。随着台湾第五次“修宪”时辰临近,岛内再次掀起“公投入宪”声浪。由于“公投”之说涉...  相似文献   

18.
台湾当局坚持推进"入联公投",直接导致其在国际社会的孤立处境日益严重台湾当局坚持推进"入联公投",遭到国际社会的明确反对。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台湾当局推进"入联公投",就是企图改变台海现状,是"法理台独"的严重步骤,是变相的"统独公投",严重损害了台海的和平稳定。坚持"入联公投",再一次显示了台湾当局就是麻烦制造者,因此必将在国际社会更加孤立。  相似文献   

19.
施平 《瞭望》2000,(22)
台湾当局新领导人的第一次比 较全面地宣布其政策方针的 讲话已经出笼,在这之前,台湾当局通过各种渠道散播所谓“讲话”将表达“善意”云云、现在话已经讲出来了。整体观之,所谓善意,是称不会宣布“台独”、不会推动“两国论”入宪、不会推动“统独公投”和没有废除“国统纲领”与“国统会”的问题。这些话他当选前后也讲过,这次再讲可以算是一种正式承诺。但台湾新领导人在承诺时又加上了颠倒因果的前提“中共不动武”,而且在讲话中回避了最为关键的问题,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绕过来,绕过去,就是要…  相似文献   

20.
范力  刘岩 《理论参考》2010,(4):15-16
两岸经贸合作面临的新形势 随着两岸经济合作不断密切,两岸民众对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的愿望更加强烈。台湾民众在经历了8年陈水扁当局操弄“独统”议题、恶化两岸关系、制造族群矛盾、撕裂台湾社会种种乱象之后,摒弃了“台独”执政者,两岸关系发展出现了新的形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