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有句名言流传至今:“告诉我你有哪些朋友,我就知道你是怎样的入。”殊不知世易时移,它已经有些过时。  相似文献   

2.
不知为不知     
我有几句话,受到朋友的质疑。我的话是在萧乾先生最后一个生日那一天,在有关他的座淡会上说的,我说:例如“文革”这个话题,不知为什么,总好像还是犯忌讳的。“文革”是民族的灾难,如果你是中国人民的儿女,是这受难的民族的一员,有什么理由为灾难制造者讳?朋友责问道:“你不知道吗?是真不知道  相似文献   

3.
老虎的孤独     
在森林王国里,一只老虎凭着自己的勇猛无畏取得了至高无上的霸主地位。但是,森林管理工作给老虎带来的艰辛和痛苦远比打江山要多得多。它不得不承认,自己也有软弱的一面。它越来越渴望自己可以像其他动物一样,享受与朋友相处的快乐,能在犯错误时得到“哥们儿”的提醒和忠告。于是,它去问猴子:“你是我的朋友吗?”猴子满脸堆笑地回答:当然,我永远是您最忠实的朋友。”“既然如此,”老虎说,“为什么我每次犯错误时,都得不到你的忠告呢?”猴子想了想,小心翼翼地说:“作为您的属下,我可能对您有一种盲目的崇拜,所以看不到您的…  相似文献   

4.
“成功”人士一定要知道,朋友有“私人”朋友和“场面”朋友之分。“私人”朋友会陪伴你历经荣辱沉浮,无论你地位高、地位低,还是没有地位,“私人”朋友都会真正地关心你、帮助你,喜欢和你在一起。“场面”朋友是你的地位、权力和影响力的朋友。“场面”朋友是前一个拥有你地位的人的朋友,也是下一个拥有这个地位的人的朋友。 上边这个划分,不是我的发明,而是美国的肯特·基思博士在最近畅销的《似非而是》一书中说的。他做过州政府的官员,做过高科技园区的开发商,也做过私  相似文献   

5.
做人的涵养     
王蒙 《党政论坛》2014,(12):31-31
1.不要狠狠地把门“砰”地关上,因为很可能你还要回来。 2.舞台上有你,就演好角色;舞台上没你,就静静地做观众。 3.不要整天抱怨生活欠了你什么,实际上生活根本不知道你是谁。 4.把弯路走直是聪明的,因为找到了捷径;把直路走弯是豁达的,因为可以多看几道风景。 5.让别人快乐是慈悲,让自己快乐是智慧。权力是一时的,金钱是身外的。身体是自己的,做人是长久的。  相似文献   

6.
王丰 《党政论坛》2008,(24):46-46
“梅兰梅兰我爱你……”,“你像兰花着人迷,你像梅花年年绿,看到了梅兰就想到你……”,千万别误以为这是情书里的句子,上世纪80年代,这首叫《梅兰梅兰我爱你》的歌曲在台湾大街小巷流行。这首曲子当中的“梅、兰”两字,在岛内暗喻为钱,所以这首曲子也被笑称有“钞票、钞票我爱你”的意思。  相似文献   

7.
陪县长喝酒     
我和县长是很好的朋友,现在我不得不承认,陪县长喝酒是件很累的活儿,这不是说我喝酒不行,恰恰相反,我酒量很好,能喝二斤白酒没事。问题是县长老喜欢让我讲笑话,我在家没事的时候就专门收集笑话。那天喝酒.县长又让我讲笑话,县长说,“王作家,你讲个笑话。”大伙说,“王作家.县长都点名让你讲了,快讲个吧!”  相似文献   

8.
柳枢 《党政论坛》2014,(22):53-53
来丹麦旅游,在哥本哈根一下飞机,接我的朋友就说要请我吃一顿丹麦大餐。但在酒店住下后,朋友却把我带到了酒店的健身房,然后说:“今天你想吃什么就完全靠自己了。”我不理解,我吃什么和健身房有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9.
两访盘龙发现碑首 我有一位专为寺庙石碑刻字的朋友叫陈庆态.2010年6月,他介绍我认识了盘龙寺的明性和尚和将军庙的管理者哈恩久.不久,盘龙寺举办法事,我与家人朋友驾车而往.庙后山梁上有两棵高大的红皮云杉古树并立,树下一个雕有二龙戏珠的碑首赫然入目.龙身交织,鳞甲生动.两面的龙首之间,各有一块方正的平面,分别镌有“德沛军民”、 “威震夷狄”,这竟然是一尊七眼透龙碑,只有碑首没有碑身,不知是颂扬哪一位的.我拜托明性和尚寻找七眼透龙碑身后道别.  相似文献   

10.
神交益友     
不久前的一个休息日,在南市老城厢新近修复开放的古城墙上的大境阁内,有沪上著名书画家程十发、曹简楼、林氏明、张森等雅聚,品茗聊天,泼墨挥毫。我有幸被邀,觉得这是陶冶情操、积极休息的好办法,也是向书画名家请教的好机会,欣然前往。这时我自然地想到了“抓斗大王”包起帆,是否让他和书画家们结识一下?于是,我拨通了包起帆家的电话:“喂,小包在家吗?“我就是小包,你是……?”“我是老李。你……”……我们是多年的朋友,一直这样小包、老李地称呼,习惯成自然,随便又亲切,尽管他成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杰出职工、全…  相似文献   

11.
史飞翔 《各界》2014,(9):91-92
胡适很早就认识陆小曼。有一种传闻,说最初是胡适看上了陆小曼,但由于无法跟妻子江冬秀离婚,这才将陆小曼让给了徐志摩。这种说法大概属于戏说,于史无考。但是胡适与陆小曼的关系的确有些不一般,这却是事实。1925年,陆小曼给胡适写过两封英文信,很能说明问题。第一封写于6月初,内容如下:“我最亲亲的朋友:这几天我很担心你。你真的不再来了吗?我希望不是,因为我知道我是不会依你的。我只希单你很快地来看我。  相似文献   

12.
朱正 《瞭望》1988,(41)
一天,遇到一位青年朋友,闲谈了几句,他忽然说:“那本《社交书信大全》我已经看到了。” 我没有听明白,问:“什么书信大全?” “《社交书信大全》。怎么?你不知道?那里面还编进了你的几封信呢。” 他告诉我,他的同事有这书,他无意中在书里翻到了我的信,还以为我早知道了哩。我确实从来不知  相似文献   

13.
无悔的青春     
朋友,在我没有自我介绍之前,从我的外表你一定会认为我从事的是某种轻松的职业。其实不然,但我可以荣幸地告诉大家,我是南宁棉纺织印染总厂一名整天与铁工具和油污打交道的普通的机修工。当我和朋友说起我的职业时,他们都会很惊诧地说:“你的条件并不差.怎么会从事这么一份工作呢?”对于朋友的不理解,我只是轻轻地一笑.可心里却是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回想当年技校毕业时.也许是命运的安排,我被分配到了效益并不景气的南宁棉纺织印染总厂。曾有过的远大理想就在瞬间完全破碎了。带着对未来的迷惘和失望,我走进了工厂,当起了…  相似文献   

14.
对号莫入座     
我在一家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杂文,没想到居然有人对号入座。有位朋友对我说:“你那篇杂文一看就知道,写的是我们单位张××。”还有的同事对我说:“你那篇杂文写的就是我们单位李××。”有位诤友打电话提醒我:“你要当心,我们单位×××看了你写的那篇杂文很恼火,说你写的是他,侵犯他的名誉权,准备找你打官司!”我真感到莫名其妙,哭笑不得,一篇文章怎么有这么多人来对号入座呢?再一想,这也许是智极生蠢,心中有鬼的人是神经过敏,疑神疑鬼,这也不奇怪。一个座位,让谁坐呢?这倒把我难住了。当初我写那篇文章并未想到这些,这是节外生枝,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杂文这东西,有人爱,有人怕,也有人恨;杂文作者也如此。杂文被人公认是匕首、投枪、银针,就必然要刺  相似文献   

15.
周一下班,我前往职工倒班房,给一位朋友送去从主城捎下来的衣物。刚到5栋3楼,迎面遇见端着饭盒边吃边走的一炼钢厂党委胡书记:“你怎么不回家吃饭啊?”“这几天该我在倒班房值班,与职工同吃同住……”“哦!领导干部业余时间在倒班房值班嗦!”我俩会心一笑。他转身走进了一间充满欢声笑语的职工宿舍。  相似文献   

16.
我退休了     
今年6月,我告别了从事30多年的政工岗位,退休了。当我拿着两大包属于我自己的东西回到家时,儿子奇怪了:“爸爸,还以为您拿回什么好东西,原来都是些旧报纸旧杂志呀!”我说:“你仔细看看,这两百来份报纸杂志里都有你爸爸的文章哩。”老伴也在一旁说:“这可是你爸爸的宝贝疙瘩,不退休还舍不得拿回来呢。”是呀,这些在全国报刊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记叙着我在政工岗位上走过的路,每个字都凝结着我的心血。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还有这几十年来我在广大职工心里留下了什么,我只能从他们熟悉的笑脸和亲朋的‘搞师傅”、“高老师”、…  相似文献   

17.
用力不竭力     
吕清明 《党政论坛》2012,(16):14-14
一天,齐桓公向手下的大艇管仲炫耀:“你看我这马车怎么样?” 管仲说:“马车不错。” 齐桓公说:“不仅马车不错,我这驾车的车夫也是齐国最好的。” 管仲问那个车夫:“既然主公说你是最好的车夫.你的驾车经验是什么?”车夫说:“我驾车的经验是让每一匹马竭尽全力来拉车,谁都不偷懒。把全部的力量用在拉车这件事上。”  相似文献   

18.
这些年来,有人对“我讲你听”颇多指责,认为是“说教”、“硬灌”,是“左”的方法,主张“摆脱”、“抛弃”它。这个问题涉及到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问题,因而有必要作些讨论。我认为,“我讲你听”事实上是思想政治工作一种很普遍而又必需的形式和方法,不应摆脱,也摆脱不了。作报告、上课离不开“我讲你听”;群众讨论,  相似文献   

19.
欣赏所得     
“你是天空啊,我是你的白鸽,在你春风里飞翔,在你阳光下诉说,我的美丽,我的爱恋,都是祝福你的歌……”“你是大地啊,我是你的花朵,在你幸福中幸福,在你欢乐中欢乐,我的芬芳,我的蓬勃,都是祝福你的歌……”“祝福你啊,永远祝福你,你的天空,风清气朗,平安祥和;祝福你啊,永远祝福你,你的大地春育希望,秋收硕果。我亲爱的祖国,祝福你啊,永远祝福你……”这是我最近去北京开会时,同高占祥、李媛媛、梦鸽等同志在一起相聚时,听解放军总政歌舞团青年歌唱家梦鸽即兴演唱的歌曲《祖国,永远祝福你》的歌词大意。她声情并茂,…  相似文献   

20.
《党政论坛》2012,(4):32-33
一个年轻的女子有个深爱她的追求者,每天都敲开她的门,给她送来一支雏菊,但每次得到的答复都是:“你为什么不送我玫瑰?我喜欢的是玫瑰!”几个星期后,追求者不再坚持,从此再也没有来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