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鸦片战争前夕,耆英在盛京地区的禁烟,行动积极,态度明确,效果显著;在战后中英鸦片问题的交涉中,能贯彻清政府的禁烟主旨,遏制了英方企求鸦片开禁的意图。  相似文献   

2.
太平天国严禁洋烟(太平天国时期称鸦片为洋烟)的历史背景说明鸦片在当时中国社会流通的泛滥性及危害的严重性。太平天国严令戒洋烟的主张与严惩措施,使禁烟取得了巨大成效,也充分体现了洪秀全的爱国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3.
周妤 《湖北社会科学》2012,(10):119-121
道光时期的禁烟策是清代前期最为完备的禁烟策略,它主要包括塞源止流策、弛禁策与严禁策、禁烟章程三个方面的内容,涉及到禁贩、禁种、禁吸食和相对应的刑罚措施。但其收效甚微,既未能禁止白银外流,又未能禁止鸦片走私,其结果是愈禁愈发。造成这种禁烟策的完备与禁烟成效甚微相矛盾的被动局面,其内在原因主要反映在国力衰微、官吏执行不力和民风败坏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清末机构改革中的进步与悖论:以商部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奎 《求索》2008,(10):212-216
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中央机构改革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中央机构改革的过程中,既反映了政府管理体制向近代转型的进步方面,同时,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因素,清末中央机构改革最终发生了变异,深刻的反映了机构改革与体制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鸦片,海洛因,对中国人民的毒害由来已久,远在19世纪中叶林则徐便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他焚烧了英国商人进口的鸦片,并主张全国禁烟。然而,由于自清以来历代中国政府的腐败,政令徒具明文,不能雷厉风行的贯彻,所以直到20世纪中叶国民党当政时期,鸦片等毒品仍未能在中国禁绝。本文是谈国民党当政时期及日伪统治时期济南市的禁毒情况。  相似文献   

6.
王一 《乡音》2014,(9):40-40
关于虎门销烟,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了大量的清代档案史料,这批珍贵的资料里记录了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1838年12月31日,林则徐被任命为钦蔗大臣,赴广东禁烟。到达广东之后,林则徐与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等斗智斗勇,最终使义律屈服,表示愿意交出鸦片。  相似文献   

7.
报刊撷英     
1836年,英国政府派一向主张武力侵华的查理·义律为驻华第一任领事。这个贵族出身、贩过黑奴的殖民主义分子大力支持鸦片走私,1839年6月3日,林则徐点燃了禁烟的火焰。  相似文献   

8.
吴海燕  宋海容 《前沿》2010,(14):128-130
左宗棠不仅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将才,还是一位治世之良才。他在西北期间,从收复新疆、开发西北、巩固边疆的现实需要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禁烟措施。左宗棠在西北的禁烟与林则徐的南方禁烟相比,效果明显,其措施及功效值得总结,为今天禁毒所借鉴。  相似文献   

9.
<正>物华天宝,孕育代代精英;人杰地灵,留下无数诗词名篇。清朝爱国将领、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诗尤其令我喜爱,因为他的爱国精神令人敬仰。我曾专门到广东东莞虎门鸦片战争纪念馆去瞻仰了林则徐的塑像,站在林则徐铜像前,我向这位民族英雄行了三鞠躬。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林则徐奉朝廷之命赴虎门禁烟。道光22年(1842年),鸦片战争的惨重失败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留下了极其耻辱的一页。当时,腐败的清王朝为了在文武官员中铲除异己,将禁烟英雄林则徐、邓廷桢发配、流放到边疆——当时还是一片荒漠的西北边城伊犁。彼  相似文献   

10.
英文 《公安研究》2002,(11):94-94
联合国药品管制和犯罪预防办事处8月27日发布的对世界三大鸦片生产国(缅甸、阿富汗、老挝)进行的一系列调查中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尽管缅甸去年的鸦片产量出现下降,但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鸦片生产国之一。该处执行主任科斯塔尔说,鸦片产量的降低表明缅甸政府已经认识到鸦片生产所带来的危害,但是该国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立法和执法的力度,才能更有效地遏制鸦片的生产。  相似文献   

11.
程绍涛 《前沿》2013,(14):164-166
广西彩调传统“三学”“五子”戏产生于清末民初,当时正值中国封建专制制度从极端腐朽走向全面崩溃、广西地区鸦片泛滥、赌风盛行、社会动荡不安的特殊历史阶段。这些剧目的大量创作并广泛传承为我们了解近现代下层知识分子及社会各色人等的生存境况提供了具体可感的材料,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下层民众的文化心理和精神世界,也正是这种特定的时代文化背景赋予了这些剧目深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2.
林则徐在广州的禁烟功绩,最初得到了道光皇帝的充分肯定。1840年6月,英军派舰队封锁珠江口,进攻广州。林则徐严密布防,使英军的进攻未能得逞。英军受阻后沿海岸北上,攻占定海,抵达天津大沽口,威胁北京。这时,道光帝惊慌失措,急令直隶总督琦善前去"议和";又命令两江总督伊里布查清英军攻占定海的原因,究竟是由于"绝其贸易"还是"烧其鸦片",意欲将林则徐作为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对公共场所禁止吸烟作出了明确规定,一些部门和地方也制定了相关规章规定和地方性法规。近年来,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公共场所禁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也要看到,在公共场所吸烟的现象仍较普遍,特别是少数领导干部在公共场所吸烟,不仅危害公共环境和公众健康,而且损害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形象,造成不良影响。为进一步做好公共场所禁烟控烟工作,经中央领导同志同意,现就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4.
道光皇帝重视黄爵滋的《禁烟疏》,下令督抚大员讨论,29人中21人主张驰禁。道光力排众议,同意黄爵滋的严禁,并重用力主严禁曾在湖广禁烟有成效的林则徐去广东禁烟。道光帝是想消除鸦片灾害,有所作为。但作为战争统帅,他不明世界形势,既不知彼又不知己。战争打了一二年,竟不知英国在哪里。道光二十二年春一次上谕令奕经询俘虏查问英咭喇居哪里,离中国多远?克食米尔可通水路?魏源诗中写“岛夷通市二百载,茫茫昧昧竞安在”讲的正是道光皇上。原来,由于长期封建落后闭关锁国自我尊大,上书房师傅教的四书五经,仅四裔进贡,外夷来朝,缺少世界知识。这是道光的悲剧,也是招致失败的原因之一。魏源写当时“忽盟忽叛若棋枚”,忽战忽和像下棋放棋子一样,主事人胸无策略可知。史书说有三次大的和战。第一次英舰在  相似文献   

15.
一现有资料表明,清初以来,凉山彝族的商品交换以鸦片种植为转折,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系指整个的清代;第二阶段则从清末始至1950年10月凉山全境解放止。在鸦片种植前的整个的清代,由于生产水平的低下和数千年以来的自然经济的束缚,凉山彝区的商品交换一直处在一种封闭保守的缓慢发展之中。其主要特点为: 1.可用于交换的剩余产品不多,并基本局限在以有换无。  相似文献   

16.
港府官员的贪污不法行为是由来已久的。在清末以来,从外国人偷运鸦片经香港进大陆时起,贪污行贿之风就兴盛起来。到了七十年代,科技的发展、经济的起飞,贪污行贿之风更有变本加厉之势。1974年2月制定并通过了《总督特派专员廉政公署条例》,成立了总督特派廉政专员公署,简称廉政公署或廉署。廉署成  相似文献   

17.
1839年3月至1840年10月,林则徐在广东主持禁烟抗英斗争。为赢得禁烟抗英斗争的胜利,林则徐殚精竭虑,提出了七大斗争方略:以“天威”制夷、以兵威制夷、以战制夷、以法制夷、以民制夷、以夷制夷、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些斗争方略,作为中国历代谋略思想的集中体现,其在禁烟抗英斗争中的运用与发挥,具有鲜明的历史继承性和强烈的时代性。尤其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斗争方略,打破了“夷夏之防”传统思想的束缚,具有跨越时代的先进性。林则徐呕心沥血,努力实践了这些斗争方略,赢得了广东禁烟抗英斗争的重大胜利。  相似文献   

18.
罪犯狱内吸烟不仅有影响身体健康、增加经济负担的一般危害性,还有监狱特定环境下的特殊危害性,如影响狱内生产安全、改造秩序、环境清洁等。针对狱内禁烟的难点,安徽监狱局白湖监狱管理分局采取了有效的管控措施,全面实施罪犯禁烟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徐文勇 《前沿》2012,(12):148-149
戊戌变法期间,清廷采取一系列兴学措施,并尝试借鉴西方教育制度建立新学制。同时,创办京师大学堂和设置管学大臣,取代总理衙门统辖全国新式学堂,为1901年清末新政时期,新学制的制订,以及各级新式教育行政机构体系的构建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华侨社会中烟毒流弊甚深,且备受世界舆论关注,自20世纪30年代始,南京国民政府在国内大规模禁烟的同时,也开始在华侨中禁烟禁毒。但由于华侨长期身处海外,生活、工作环境一时难以改善,管理起来也相当不便,因此禁烟效果不甚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