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文章认为地方文献在闽台文化交流中提供重要的学术支撑作用,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学术价值、实在价值与精神价值。探索创新地方文献工作,彰显地方文献的时代价值,可以促进闽台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
宁波为人才渊薮之区,学问家代不乏人,宁波人有汇刻群书保存文献的优良传统。张寿镛先生编刊的《四明丛书》博采约收,除入编文献本身的学术价值之外,还具有版本价值,其入编之书,除原著外,兼收后人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搞好社会科学研究,我们在利用古代文献时,除了应认真钻研古代的学术专著外,也要多读一些古典文学作品。提起古典文学,人们会很自然地想到那些古代的诗、词、曲、赋、散文、戏曲、小说之类,认为一般人阅读只是为了欣赏;若从理论研究的角度说,只有搞文学的人才感兴趣,与其他学科则了不相干。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古人留给我们的文学遗产,卷积浩繁,品类众多,内容丰富,蕴含深广,不仅具有艺术审美价值,而巨具有科学研究价值。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无论从事社会科学研究,还是自然科学研究,都能够从古典文学中受到启迪,汲取到养分…  相似文献   

4.
《战国纵横家书》具有重要的文献史料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可纠正《史记》《战国策》等传世文献相关记载的讹误;二是可补充战国纵横家文献之不足,为战国纵横家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三是《战国纵横家书》本身属于散文文献,具有较高的散文艺术特色,可为先秦散文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考察研究桂林石刻文化的过程中,石刻刻工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其刻石技艺的优劣对于一件石刻的品质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利用各类史料文献及现存桂林石刻,对桂林石刻刻工的题署方式、身份及历史上一些重要的刻工群体加以分析和归纳,并结合新近出版的石刻著作、本馆馆藏石刻及拓本对桂林石刻刻工信息进行辑补。  相似文献   

6.
尚志发 《奋斗》2006,(9):59-59
阿城亚沟石刻发现七十余年,一直没有被学界做充分研究。亚沟石刻被发现后,一直以来有两种假说:一为金太祖阿骨打及皇后像:二为女真王公墓标。而后者则为多人认可。近日读报。看到郭长海先生重新再提亚沟石刻人物男女主人为阿骨打及皇后。结论虽不新鲜,但是据报上说郭先生是根据《大金得胜陀颂》碑文考证而得却是新鲜。郭先生据碑文中:“大定甲辰,驻跸上都,尽孝孙光昭之道.始也命新神御.以言穆穆之容。既又俾刻贞石,以赞晖晖之业。刻颂建宇,以彰圣绩,于义为允”断定:1184年,金世宗省亲上京,在此期间命人重新绘制了金太祖“御容”。并把新“御容”刻在石头上。而亚沟石质最好,所以“亚沟摩崖石刻应为金世宗命人重绘、雕刻的金太祖‘新御容’。”于是,报界发出惊诧:阿骨打俯瞰金都八百年!  相似文献   

7.
郭孟良 《学习论坛》2008,24(6):59-64
明代宗藩政治上享有特权,又不事四民之业,经济上禄赐丰厚,文化上教育良好,人才辈出,富藏图籍,著作如林,为其从事刻书提供了充足的条件.中原藩府刻书普遍,今可考者达百余种,持续时间长,内容涵盖广,具有较高的版本价值、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在中原文化史和中国出版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地方文献是整个地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地区文化发展的缩影。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如何开发和利用好地方文献资料,更好地为繁荣经济、加快发展服务,已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一、地方文献的价值地方文献是记录有某地区知识的一切载体,包括方志、地方史料、地方人士著作与地方出版物,是了解与研究地方状况及地方人物的重要资料。地方文献应是一地区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的一切具有价值的记载,比较全面地反映一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概貌。地方文献包含的特有内容,决定了其可观的史料价值。经济价值是地方文献的另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学术话语研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辞学体系构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辞学凝炼形成发展的逻辑提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级形态,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大众化普及教育功能的发展方向。而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辞学体系和辞典编纂方法构建,就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升为辞的学术研究基础上的积累及其分类和归纳,就必须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发现"并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辞学话语,构成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辞学凝炼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术话语研究方法和其形成逻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辞学体系构建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术话语研究方法不可逾越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
剪纸是中国一种既古老传统又颇具审美价值的民间工艺品.深受广大劳动人民喜爱、剪纸根据所使用的工具不同,在技法上可以分为剪和刻两种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11.
唐代是桂林石刻发展的初兴期,其中山水纪游石刻占有相当比例。李渤是唐代桂林石刻作品最多的人,其题刻集中于隐山和南溪山,均为山水纪游石刻,生动描绘和讴歌了桂林的山水风光。桂林山水之殊胜,使歌咏之题刻文化兴盛;桂林山水题刻的兴起,使桂林山水更加闻名遐迩。  相似文献   

12.
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特别强调发挥制度治党的作用,在学术界引起广泛关注。众多学者对制度治党的内涵界定、价值意蕴、存在问题、推进对策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今后,学术界在研究中要侧重解决制度治党在推进政党治理现代化中遇到的问题,在理论层面加强制度治党思想的理论构建,在实践层面以推进政党治理现代化为切入点,结合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现实要求进一步探索推进制度治党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3.
暂缓起诉制度具有深厚的法理基础和重要的价值意蕴,虽然学界对我国是否应当建立暂缓起诉制度存在争论,但权衡利弊,我们认为,在我国建立暂缓起诉制度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网格化管理不仅是地方实践热点,也是我国学术研究热点之一。基于对既有文献的回顾可以发现:网格化管理实践逐渐走上了管理与服务并重的发展轨道,并已成为国家治理基层社会的重要政策工具;随着实践的发展,网格化管理研究主题不断被扩展与细化,研究话语逐渐从管理话语体系转向了治理话语体系,研究议题的设置深受地方实践与国家政策话语的影响;作为一种行政主导下的社会管理创新实践,网格化管理虽然在权力下沉、资源整合、清晰化治理、精准化服务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其强烈的技术化与行政化属性,不仅不利于社区自治力量的成长,而且还暗含着基层治理的"内卷化"风险;网格化治理与网络化治理是当前学界重点讨论的议题。在未来的研究中,应综合运用规范与实证、定性与定量等研究方法,从理论与经验层面进行全方位学理分析,以期能够用丰富的经验材料与事实证据讲好中国基层治理故事,最终生产出能够指导社会发展的新知识。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先生在《清代学术概论》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以复古为解放”的学术发展思想.在这里,“复古”只是一种形式,方法革新是途径,最终的目的、宗旨则是要达到思想上的解放.这一思想对今天的学术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代人要写当代史。回忆录具有档案资料不可替代的存史价值,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史源,对中国当代史的研究尤其重要。回忆录可以提供许多重要的历史细节,记录历史情态和现场感,同时也不免带有回忆者自我合理性的成分。这就需要各类当事人从不同角度进行历史回忆,在相互印证中去伪存真。参与历史回忆的人越多,越能给后人留下一个客观真实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晚清学术与经世思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占元 《理论学刊》2004,2(3):91-94
经世致用是儒学的传统。在晚清学术史上,无论是治今文经学的魏源,还是力主宋学的曾国藩,或是兼宗汉宋的张之洞;不论是强调公羊学的康有为,还是宗师汉学的章太炎,他们都踏上了经世之途,顺应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促成了晚清经世思潮的兴起。  相似文献   

18.
当代立法不应只注重参酌西方的法律制度和理论,也应当研究、借鉴和吸收中国法律传统中的合理性因素。唐代立法中的一些合理性因素,如某些立法技术、血缘关系立法以及官员职务犯罪立法等方面的一些规定,至今看来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生命力,对当代立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08年以来,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起始和特点、主体及内容、条件和原因、介质及途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总结并归纳其中观点,并提出深化这一课题的研究展望,对今后研究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方正 《宁夏党校学报》2020,22(1):98-104
近年来,学者们围绕中国共产党“初心”的理论渊源、基本内涵、时代价值、实践路径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中国共产党“初心”课题的进一步研究,应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寻求更多的理论支撑;立足政治学与文化学等学科视角,拓宽研究领域;运用比较研究法,深化对不同历史语境中“初心”意涵的具体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