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杜会主义的创立和发展是20世纪最伟大的社会实践和最重大的历史事件.自从1917年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地球上诞生以来,世界上就出现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同时并存的格局.毫无疑问,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诸方面存在着根本的差异,这是不容抹煞的客观事实.但是,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还具有同一性,这就是我们发展国家间正常关系的基础.因此,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不应成为发展国家关系的障碍.”这就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将进一步排除“左”的干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期望和更多的国家建立友好关系,相互对话,相互交流,彼此合作,共同发展.同时,这也是期望世界上的一切国家排除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而造成的与我国国家关系上的障碍,同我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从我国方面来说,是不存在什么问题的.  相似文献   

2.
意识形态建设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题中之意.十七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后,必然在逻辑上引申出相对独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命题.这一命题不仅包含了邓小平意识形态理论、江泽民意识形态理论和胡锦涛有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思想和论述,也包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实践中的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其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阶级属性是否只体现在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批判的维度上?对于加强当前意识形态建设是否还存在具体指导意义?在这个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对于我们加强和改善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认为,利益始终是意识形态的初始范畴,这既适应于不同社会制度革命性的质变中,同时也适应于同一社会制度内部量变中。从利益变迁的角度来分析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来的复杂性局面,就抓住了本源性问题。从利益问题着手,同时把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利益关系的实现上是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一条规律性认识,本文旨在提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一种方法论。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人类经历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全球性战争灾难,最神奇的科技和产业革命,最为广泛、深刻和最不可思议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交往手段的变革,以及最为激烈的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在全球的对抗和较量。在这些事变、变革和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最具影响力的,就是对人类历史和文明进程在经历几百年发展,在对抗和周期性波动中走向成熟的资本主义制度的身旁,诞生崛起了一种代表不同于资本主义制度文明的社会主义新社会制度。一、20世纪社会主义实践的世界舞台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和20世纪社会主义的实践就发生在这…  相似文献   

5.
《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是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研究中的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献,阿尔都塞在其中提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理论观点,尤其是他从生产条件再生产的视角研究意识形态。从生产条件再生产的视角研究意识形态就是考察意识形态在劳动力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这凸显了意识形态的功能向度。  相似文献   

6.
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体系是在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个动态的开放的体系,它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理论解释层面、价值目标层面、实践操作层面.理论解释层面是意识形态的体系的哲学基础,价值目标层面是意识形态体系所倡导的目标和奋斗方向,实践操作层面是意识形态体系目标落实的步骤.三者相互支撑,并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共同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7.
对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的误解主要是这样一种认识: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作为工具,可以根据作为施行者的统治阶级的需要,对大众进行意识形态的控制。这些误解至少以以下形式表现出来: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工具化;意识形态操控的主观化;意识形态的唯统治阶级化。对此需要辨清:对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掌控不等于对意识形态的掌控;符合统治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不等于统治阶级有意施行的意识形态;对生产关系的再生产不等于对统治利益的再生产。最终必须明确,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出发点,是对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而不是对统治关系的再生产;对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操控,是具有意识形态的实践而不是具有实践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的生成有着深刻的理论、历史与现实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是这一根本制度生成的理论依据,中国革命的必然选择与苏东剧变的历史反思是这一根本制度生成的历史依据,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挑战是这一根本制度生成的现实依据。当前,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守住守好网络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以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统领文化发展仍是坚持这一根本制度面临的主要任务。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深入实施和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立常态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制度和育人制度、强化党员干部的职责和使命,是落实这一根本制度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优越性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涉及最多的一个重要问题。现将近几年来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研究的有关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含义 1.从社会主义优越性概念的内涵来理解,认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指社会主义制度较之以往的社会制度远为先进的独具的本性。 2.从社会主义优越性概念的外延方面进行概括,指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优越,即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的优越,并认为不能把社会制度和社会现状这两个既有联系又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以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原则为主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社会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强大的思想武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统治思想,必然在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历史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表现出明显的效能。第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维护社会主义制度,促进社会主义制度向前发展的功能。这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所有职能中的首要职能。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是我国当代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奠基人.研究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探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宏观思路和具体方针政策.不可不追溯到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时期意识形态理论的活动和成果.为此,本文拟对毛泽东民主革命时期意识形态理论作一简要的评述,以利于深入阐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一) 毛泽东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1937年,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哲学著作《实践论》和《矛盾论》.在这两部著作中,科学地阐述  相似文献   

12.
当代意识形态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意识形态是特定社会阶级或集团对现存或构想中的社会制度进行解释、辩护或对某种社会制度进行批判、改造的理论体系。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结为阶级性和利益性、实践性和理论性、独立性和继承性。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主要体现在政治合法化、政治动员、政治论证、政治团结上。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则主要体现在克服搭便车倾向、规范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解决非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直接促进或阻碍经济发展上。作为政治学的一个基本范畴,意识形态理论有其自身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当代西方社会有重要影响的意识形态理论流派包括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民主社会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新制度主义、意识形态终结论等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玉环 《学理论》2012,(1):50-51
意识形态认同是一定社会制度合理存在的精神支撑和重要保证。阐明了意识形态认同在性质、程度、路径及影响认同的资源等维度上的不同表现,借此探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4.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告诉我们,只要世界上存在着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种对立的社会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就不仅存在,而且还是复杂和激烈的。在社会主义制度尚未建立起来之前,资产阶级就千方百计地丑化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围剿、镇压社会主义运动;社会主义制度刚刚建立时,他们又公开地进行武装干涉、经济封锁;在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巩固和发展时,他们又采用“和平演变”的战略,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渗透,以期达到颠覆社会主义之目的。  相似文献   

15.
任何社会制度无不发源于一定的思想意识形态。思想意识形态变革是社会制度变革的先导。经济社会活动作为人的活动 ,从客观上说 ,始终离不开支配人的所有活动的思想意识 ,即便从主体作出符合实际要求的选择来说 ,也不能忽略主体性因素的影响。情况还不仅仅如此。社会制度的组织 ,首先是作为社会制度灵魂的制度目标 ,然后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确定的制度架构 ,以及具体的组织规则的确定 ,都是由思想意识形态决定的。简言之 ,一定的思想意识形态 ,为一定的社会制度提供了基本规则。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也是如此。因此 ,要准确把握资本主义的实质 ,特…  相似文献   

16.
文化产业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是当今意识形态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要理论、实践和政策问题。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出现的泛娱乐化、去意识形态化等现象暴露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能力建设的不足,迫切要求我们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切实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使二者相辅相成,互动促进。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科学社会主义一条不可动摇的基本原理。在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社会主义发展遇到暂时挫折的今天,进一步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研究和探讨这一问题,对于我们认清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定不移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社会主义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当代世界各国,情况千差万别,但就其社会制度来说,基本上是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理所当然地要研究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8.
一、认清资本主义的本质,是毛泽东同志反对和平演变思想与实践的出发点 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因此,自从社会主义从一国胜利发展到多国胜利以来,帝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始终进行着殊死的较量。在较量中,帝国主义尤其是超级大国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武装干涉、军事遏制、孤立封锁与和平演变的反革命两手策略,企图实现颠覆社会主义国家、推翻共产党的领  相似文献   

19.
王永贵 《理论探讨》2007,3(5):23-25
意识形态工作关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开创了新局面,进入了新的发展境界.结合时代特点和改革开放以来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践历程,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可概括为,加强领导是核心,把握方向是根本,明确位置是前提,创新理论是动力,改进方法是关键.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遵循这一规律,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就一定能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作为无产阶级的解放和发展学说,在世界各国的运用、发展和实践过程中,实现了三次历史性的飞跃。人类对美好社会制度的追求,无论是理论和实践上,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每一次飞跃都有经验,也有教训。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实现了社会主义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就是这次飞跃的直接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