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原 《学理论》2010,(22):172-173
从哲学和诗歌的共通性——归乡情结入手,试图用奥地利哲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剖析诗歌创作的本质。快乐原则让诗人不吐不快,不同类型的焦虑则决定着诗歌所表达的内容。只有抒写真性情、吐露真自我的诗歌才能具有永恒的魅力,因为这些诗歌是人格"本我"的表达。"本我"是诗人吟咏的动力,它使人们能够在心中勾勒出突破实物的意象。因为"本我"的未曾泯灭,诗人和接受者开始了对美的本能渴望和无尽追寻。  相似文献   

2.
《党政论坛》2014,(20):52-53
大家好!从小到大,就没有人夸过我能干、聪明。也没有人说:"马云,你有一天会做成大事。"从1994年,我就开始做互联网。在北京中关村树起"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这个牌子的时候,我已经创业半年了。那时,在中国做互联网我感到非常孤独,所有人都认为我是骗子,我也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我说不清楚自己在说什么,是因为我完全不懂计算机技术,但是每次演讲,总感觉听众眼里充满了对未来的遐想。  相似文献   

3.
赵坤 《学理论》2010,(16):217-218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促进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自我教育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由自我认知、自我要求、自我践行、自我评价四个方面组成。创造条件,积极引导大学生主动开展自我教育,并结合外部监督修正大学生自我教育行为,促使大学生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  相似文献   

4.
1941年12月7日,正在听音乐会的尼米兹被紧急叫到一部电话旁,电话是罗斯福总统打来的。总统在电话中语气沉重而严肃地对他说:"我们的珍珠港被日本人轰炸,我们的太平洋舰队命悬一线,我已决定任命你为太平洋舰队司令,我相信,你能挽救它。"在珍珠港,清点后的损失报告交到了尼米兹手中,令他不忍卒读。  相似文献   

5.
陈小艳 《学理论》2010,(13):155-156
运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分析《土生子》中男主人公别格参与的三次死亡事件,证明三次死亡事件展示了别格从"本我"到"自我"再回到"本我"的转化;在有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徘徊。外部环境影响到了他的心理活动,种族主义最终导致其无法完成到"超我"的转变,而是被扭曲心智,彻底回归到了"本我"——人性全然丧失,唯有兽性依存。  相似文献   

6.
贝贝 《侨园》2014,(11):46-46
进入秋天的一天上午,我和同伴去北京陶然亭公园游玩。走进园内就看见著名的"高石之墓"。两块并排而立的汉白玉石墓碑上,刻着一对青年男女的灵魂永远在此相伴。这里就是中共早期的革命家高君宇和20年代著名才女石评梅的坟冢。  相似文献   

7.
时玉婷 《学理论》2010,(25):179-180
作为第一部系统的文艺理论,《诗学》探讨了悲剧的定义、悲剧的结构组成以及悲剧创作的要求等等。剧作家莎士比亚在悲剧的创作中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部分地与《诗学》中的理论相吻合。笔者意欲从悲剧的结构、布局出发,仔细分析并举例说明莎士比亚对《诗学》的继承与发展,并强调"突转"与"发现"在布局中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3,(29)
在提出精神分析学说之后的一段时期里,弗洛伊德研究了艺术创作,提出了著名的"作家与白日梦"理论。在这套理论中,弗洛伊德提出了本我的冲动获得自我的应允进入意识领域而影响文学创作的方面,却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其进入超我影响创作这一机制。而这后一种机制揭示了另一类别的白日梦的存在,也为另一大类的精神分析作品的存在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了明辨这种机制的存在及其运作,将从潜意识理论展开论述,梳理"作家与白日梦"理论的整体脉络,证明本我冲动进入超我这一机制的存在以及其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王宝文 《侨园》2014,(6):39-39
我曾有过抄书的经历,而生涯中的这—幕,却是从父亲为我伏案抄书开女的……那是在"文革"时期,刚转业到地方基层单位工作的父亲,被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靠边站了。由于受父亲的株连,我这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也遭到人们的欺辱和冷落,同学们不跟我们这类人交往,更为可气的是学校不发给我书本。这使父亲很伤感,只好在他下放的地方,向农家学生借来课本,晚上回到家,不顾蚊蝇叮咬,在昏暗的灯光下为我抄写书本,白天还给人家,晚上再借来抄。经过几个晚上的鏖战,我终于有了书本,虽不像同学们的那样规整,但我很喜欢。  相似文献   

10.
陈亮亮 《党政论坛》2014,(24):35-35
你怎么理解"闷"与"狂"?有人评价你的新书《闷与狂》是"反小说"。 我年龄比较高了,除了沧桑,除了历史,除了时代,还有一大堆感受,同时和生命中切肤的酸甜苦辣、疼痛、愤怒和舒适堆在一块儿。我觉得它有潜能,这个能量始终没有发挥出来,这种潜能就好比是"闷"。  相似文献   

11.
天津滨海高新区作为首个"部市共建"的国家高新区和滨海新区九大功能区的"领航区",是全国首批创新型科技园区、国家知识产权第一批示范园区、国家生态工业园区和国家较大规模的孵化基地。在当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下,滨海高新区要担负起"创新驱动、内生增长",  相似文献   

12.
难忘豆花香     
木林森 《侨园》2015,(4):54
今年春节期间,我从省城回老家看望父母。我的家乡在粤北一个叫豆花村的地方,全村有四五千人,我们村里还有一个远近闻名的集市。大年初一,村子里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年味儿浓烈。大人和小孩兴高采烈,见了面都要祝福一声:"过年好啊。"窗外的雪精灵们在空中一群群地跳着欢怏的舞蹈,年迈的父母和我的姐姐出去拜年了,屋内的我打开冰箱,拿出我爱喝的豆浆。在火上煮了一会就热气升腾了。我知道,这是妈妈特意为我从镇里的超市  相似文献   

13.
在"东方第一哨"、"北极村边防连"、"天涯第一连"等驻守雄鸡版图最远端的边防哨所上;在"雷锋团"、"临汾旅"、"钢铁红军师"等战功卓著的英雄部队里;在航母"辽宁"舰、"常规导弹第一旅"、"英雄陆航团"等我军新型作战力量的序列中,有一批来自西安政治学院的优秀毕业学员,他们始终牢记强军目标、坚定强军信念、献身强军实践,堪称我军"生命线"上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14.
汤礼春 《侨园》2015,(Z1):52
我一辈子都想住上好房子,一辈子都在为此操劳奋斗。为了房子,我曾多次想调工作;为了房子,我已到中年还外出打工,尝尽了人间的酸苦。从小我就渴望能住上好房子,然而却一直未能如愿,一直饱受破房、危房、差房的苦恼。小时候,我虽生活在大城市的洋楼林立中,然因父母都是工人,只能栖身于洋楼后面巷子里的破板皮房,那些住在洋楼里面的孩子无聊之际,常神气地将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喝了百姓缸中的一勺凉水,吃了百姓簸箕里的一粒花生,百姓感言习大大人真好!官方媒体公布习近平总书记漫画形象,图解时间都去哪儿了,网友说习大大太辛苦了!习近平总书记排队买包子、端盘子,亲自买单结账,老外唱起《南锣鼓巷》赞扬习大大亲民爱民!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德国,当地华人高喊"习大大,我爱你!"  相似文献   

16.
"金曼",我为之奋斗的事业!张旭强口述韩舞燕采访整理张旭强是广东金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去年不但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而且被评选为首届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对荣誉、对自己走过的路,他说。获得这些头衔我当然很高兴。我觉得这是对我工作的肯...  相似文献   

17.
时常浩 《侨园》2014,(11):35-35
《红楼梦》一问世,就以它特有的文学价值和惊人的艺术魅力吸引着无数读者成为"红学"迷。至嘉庆年间就出现"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的社会文风。到20世纪前后,一大批名人、学者对《红楼梦》都做出了特殊评价。王国维称《红楼梦》为"宇宙一大著述";鲁迅称《红楼梦》写出了"真的人";清末著名诗人黄遵宪预言《红楼梦》乃开天辟地从古到今第一部好小说,"可与日月争光,万古不磨";周汝昌等人认为《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8.
许彬 《学理论》2009,(7):135-136
长久以来,文学界普遍认为劳伦斯通过《儿子与情人》中的主人公“保罗”这一人物刻画了自己童年期、少年期和青年期独特的心理存在——恋母情结。这一点毋庸置疑。可是,但凡依据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理论的评论,绝大多数的论断是其恋母情结归属劳伦斯的本我。本文将通过对《儿子与情人》关键情节与《D.H.劳伦斯:一份私人档案》的剖析,综合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多个理论论证其恋母情结应当部分的融入了劳伦斯的超我,并阐释其运作。  相似文献   

19.
杜生梅 《侨园》2014,(5):28-29
我和洋婆婆克莱尔夫人的首次见面,是在加拿大首都渥太华的贵族宾馆。洋婆婆专程从渥太华西北100多英里外的诺斯贝赶过来,70高龄的老人,精神很好,根本没有半点旅途倦意。当她看见自己的中国媳妇仪态端庄、穿着得体地出现在面前时,很是喜出望外。克莱尔夫人迈着轻缓的步子微笑着向我走来,但我却有些紧张和惶恐。婆婆无声的微笑,轻声细语的问候,举手投足间有一种我以前不曾见过的优雅。我突然觉得这种优雅和文明实在比原始人的鲁莽更令我紧张……  相似文献   

20.
张恒 《民主》2004,(11):39-39
我是您春风吹绽的鲜花一朵 我是您春雨染绿的翠柏一裸 我是碧波里您轻轻托起的风帆一叶 我是晨光里您深情牵引的朝霞一抹 啊!我的组织 我是您苍莽丛山一道浅浅的澳流 我是您金色沙滩一片小小的贝壳 我是您融融暖意催醒的一只雏燕 我是声声哨音系在您心口的振翅蓝天的白鸽 啊!我的组织 欢欣时,您是挂上我眉梢的祝福 苦痛时,您是洒落我胸间的润泽 成功时,您是启迪我灵感的生机盎然的约丽 拉折时,您是我艰难玻沙中遥遥远望的瑰峨 是您温裸宽厚的怀抱 抚慰了迷蒙的我,赢弱的我,稚拙的我 是您浮朴无华的肩头 扶持了期望的我,奋飞的我,炽热的我 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