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也是人们观察研究社会历史问题的一般方法。它的产生是人类思想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列宁把唯物史观的发现称之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①由历史唯物主义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社会革命、指导社会实践所必须遵循的指南。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的一个半世纪里,唯物史观一直是共产党人科学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理论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它的核心思想和哲学基础深刻地闪耀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  相似文献   

2.
韩丽君 《理论探讨》2001,13(2):33-34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开始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唯心主义实质及其保守性 ,并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 :不是国家决定市民社会 ,而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这一理论的提出是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观的萌芽 ,是唯物史观创立形成的开端 ,同时它也表明马克思哲学思想一开始就是历史唯物主义 ,而不是一般唯物主义。据此我们有理由把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确认为其唯物史观的开端。  相似文献   

3.
吴江 《瞭望》1992,(29)
马克思主义最一般的原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究竟是什么?是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不是其他马克思主义著作中读到的这个论断那个论断。我们有些搞哲学的同志通常忘掉了一件事,就是忘掉了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大概搞哲学的人不会不记得,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演说指出马克思对人类、对历史科学最伟大的贡献有两项:一是唯物史观,一是剩余价值论。马克思、恩格斯几次为《共产党宣言》写序言,都指出《宣言》的基本思想是承认社会物质生产力、生产方式是每一时代政治和经济生活的基础。这就是说,《宣言》的核心思想是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学说中最受西方学者推崇的也是这个唯物史观。如二十世纪西方最有名的哲学大师、存在主义者海德格尔认为,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是“深入到了  相似文献   

4.
张未知 《理论探讨》2012,(1):171-173
人作为价值的主体,是具有根本性意义的最高的价值存在,价值精神是价值主体本质力量的哲学表征.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精神是超越性、否定性、实践性的思想存在,根基并内在地统一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辩证法和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精神作为一种思想力量,对于人的自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早期宗教批判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理论,对于理解唯物史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宗教批判贯穿了马克思早期哲学的发展及其转向,在《德法年鉴》时期实现了重大转向,马克思在批判以鲍威尔等青年黑格尔派宗教批判思想后,将宗教问题的根源指向市民社会。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深入分析私有财产与异化劳动的基础上,逐渐将宗教、法律、道德等意识形态指向了物质生产,最终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将宗教问题归纳于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的范畴中。简言之,马克思宗教批判伴随着唯物史观形成的过程,重新考察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能够深刻把握马克思哲学转向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动机。  相似文献   

6.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过程一样,科学社会主义也有一个错综复杂的形成过程。《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是"哲学共产主义",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思想的起源。《神圣家族》中的共产主义思想是"群众的共产主义",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思想的发展。《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共产主义思想,标志着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中,人们比较重视辩证唯物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或者不够重视,或者有畏难情绪。根据自己从事唯物史观的教学和研究的切身体会,我认为应着重解决四个方面:一、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核心,这一点必须明确人们通常都讲马克思主义哲学或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没有错。但必须明确: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有机构成部分,而且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核心。不深刻地理解和把握这一点,就既不能真正领悟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真缔,也不可能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  相似文献   

8.
向现实生活世界的回归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逻辑主线,对生活方式变革的理论观照实际构成了马克思哲学研究的一项主要内容。马克思"回归现实生活世界"的致思理路,不仅标志着与传统哲学的根本分歧,展示了唯物史观的哲学变革逻辑,也蕴含着对人的现实困境及其解放途径的价值诉求,彰显了"改变世界"的社会革命逻辑。正是依据人类生活方式的衍变存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制定了以生活方式变革为主线的唯物史观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4,(27)
唯物史观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基本内核是由其创立者马克思、恩格斯与当时流行的甚至占统治地位的各种思想理论激烈论争的过程中形成的。唯物史观作为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对于认识和解决社会思潮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知识分子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应用唯物史观分析社会现象时,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既复杂又特殊的一个社会现象即知识分子的问题。事实上,只有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才能对知识分子阶层的产生、发展和消亡作出科学的解释。当然,这对唯物史观也是一个丰富和具体化。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是科学的,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巨大的指导作用,在纪念恩格斯逝世九十周年之际,  相似文献   

11.
文化生产力的产生不仅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时代背景,也有其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它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力理论"、"精神生产"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等思想发展的逻辑必然.深入探讨文化生产力问题不仅在实践层面有助于当前我国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而且从理论上有助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2.
让国家回归社会——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社会的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家与社会学说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简而言之,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整个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整个体系的理论基石,马克思寻找这块基石就是从研究国家社会关系开始的。马克思首先研究国家与法,试图以此来揭开人类社会发展之谜。结果他发现,国家与法的谜底不在国家本身,而在市民社会之中,于是他转向对市民社会的研究。但市民社会的谜底也不在社会  相似文献   

13.
"三个代表"思想是唯物史观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篇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正红 《理论探索》2003,3(3):15-16
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和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丰富和发展,是对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对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知识分子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应用唯物史观分析社会现象时,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既复杂又特殊的一个社会现象即知识分子的问题。事实上,只有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才能对知识分子阶层的产生、发展和消亡作出科学的解释。当然,这对唯物史观也是一个丰富和具体化。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是科学的,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巨大的指导作用,在纪念恩格斯逝世九十周年之际,重温革命导师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教导,探索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这方面的经验,对现实工作是有重大指导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西方环境哲学离开社会制度的性质,以人性的贪欲和物种的抽象平等为依据,彻底否定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哲学范式。而马克思主义则是以历史辩证法、生产方式决定论、人的全面发展等原则建构唯物史观。两者虽然都对效率主义、消费主义、技术中性论等观点进行否定和批判,但唯物史观却是科学的、全面的,完全可以容纳西方环境哲学的内容,不可能由西方环境哲学所取代。只有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才有助于环境哲学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16.
实践标准和生产力标准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内容。但是,在以往的理解中,人们常常把实践标准看作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问题,而把生产力标准看作是唯物史观问题,忽视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有机统一,这种理解是不科学的。诚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命题通常是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讲述的,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们的社会实践特别是生产劳动实践是认识真理的重要途径,生产实践不仅是检验对自然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也是检验人们对社会认识的真理性标准。    …  相似文献   

17.
在哲学研究的理论视域中,价值是具有彰显旨归意义的重要范畴,是"哲学精神的展开的本质"。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彰显着唯物史观的理论旨归,深刻阐发了人类社会生活的价值诉求。在这个意义上,唯物史观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向现实生活世界回归的致思逻辑,将理论的价值定位从逻辑自洽转向了生活实践,从而开启了价值哲学研究的全新场域。唯物史观的价值诉求从来都没有停留在"能够生活"的底线层面。从"能够生活"的理论指向到"美好生活"的实践旨归,不仅是理论向生活世界的回归,而且是理论价值的升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中,物质生活资料的日趋丰富必然构筑起价值诉求跃迁的实践前提,而价值诉求层次的跃升则充分彰显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思维方法,奠定了理论厚重的哲学底蕴,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智慧。其思想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达到认识社会规律与提高主体实践自觉性的统一;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连续性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阶段性成果的统一;彰显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在实践中的统一,奉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9.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开山之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基于"生活决定意识"的理论立场,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系统阐发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透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向现实生活世界回归的理论进程,不难梳理出内蕴于唯物史观之中的人学致思理路。在批判以往哲学将"人的本质"抽象化的理论传统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确立并系统阐发了新唯物主义的理论前提——"现实的个人",从而确立了哲学回归现实生活世界的逻辑起点。着眼于"人是类存在物"的基本立场,马克思将唯物史观的理论视角从"现实的个人"拓展到"人类社会",系统阐发了"真正的共同体"思想,彰显了新唯物主义的理论旨归。  相似文献   

20.
实践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其他哲学的重要标志。马克思主义哲学自创立以来,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它被不同的国家所接受,并在几百年的时间里被各个学科的研究人员引用、实践。实践观点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核心概念,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基本思想的一条主线。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立足于科学的实践观,批判地继承了之前哲学家们的优秀思想,克服了以往旧哲学中的弊端,最终完成了哲学史上一场巨大的思想革命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