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的哲学并非"认识论"哲学,这一点国内研究者已经取得了广泛的认同.但是在马克思哲学的视阈中如何理解传统的认识问题,却是一个语焉不详的问题.在马克思看来,撇开历史活动的"认识"不过是一个抽象,因为认识的全部框架--即认识的"格"--是历史活动给予的.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以"感性对象性活动"原则超越费尔巴哈哲学实现了存在论的彻底变革。其当代意义展现出马克思的精神实质——实践,理想和现实,历史和现实的内在张力是马克思哲学的要义。马克思存在论变革,使马克思哲学在社会现实问题上与时代展开对话。马克思仍是我们同时代的人。  相似文献   

3.
秦越存 《理论探讨》2002,1(4):29-30
一、马克思哲学是关于现实人生存和发展的哲学  马克思哲学和一切旧哲学的区别就在于他赋予哲学以实践性 ,并从实践出发建立了科学的唯物史观。这一科学理论揭示了人和历史都是在实践中生成的 ,历史发展过程的实质是人的全面的、自由的发展。首先 ,马克思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关键所在就是将实践引入他的哲学 ,而不是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与黑格尔的辩证法有机结合起来。旧唯物主义抛开实践 ,对事物只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 ,因此 ,它无法解答人类历史之谜 ,在历史视域内是非唯物主义的。而马克思哲学则突出实践 ,以人的实践活动为…  相似文献   

4.
刘怀光 《理论探讨》2001,42(6):28-30
在黑格尔以人类精神形态史为基础的哲学体系中,理性思辨遮蔽了感性现实.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颠倒就是从突出感性活动出发,把人的活动及其各方面的矛盾纳入感性活动史的理论架构来解决.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这种感性活动史代表了马克思深入的哲学思考,它不仅仅是一个一般的社会历史理论.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一脉相承,都是探究主体与客体、精神和物质统一的根据。真正的马克思从来都不谈抽象的物质,那种脱离人的活动将"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做法是向德国古典哲学已经超越了的阶段的倒退。人的感性活动创造了现实、具体的物质,创造了人类历史。因此,对社会现实的分析如果不考虑物质背后人的感性活动的历史作用和人与人关系的话,就只是一种抽象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6.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个处于核心位置的概念之一,在马克思看来一切人类社会历史领域出现的所有活动都是实践作用的结果。马克思实践活动的历史形态主要分为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人的自身生产这三种,从不同的侧面阐述了实践活动,揭示了实践在人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具有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金崇碧 《学理论》2013,(23):40-41
马克思哲学是历史哲学的传统,其哲学方法论是历史主义方法论,体现在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历史与结构相统一的方法、历史与人的价值相统一的方法。了解马克思哲学的历史主义方法论,对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指导我们的社会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类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类能以内在尺度作为自身活动的标准,即进行目的性活动,而在广义技术的视域下,人的目的性活动的实现方式就是技术。根据人类目的性活动的各个领域和对客观世界的哲学划分,可以将马克思的技术思想分为自然技术思想、社会技术思想和思维技术思想三方面进行探讨。在马克思技术思想的视域下,自然技术、社会技术和思维技术三者是一个整体,只有把三者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证现实的生产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从实践唯物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刘福森 《理论探讨》2001,1(6):20-24
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不仅包括关于历史规律的阐述,还包括这些历史规律得以成立的哲学解释原则。马克思把抽象的哲学原则变成具体的历史的解释原则,标志着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最终形成,并因而实现了哲学的变革。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是历史唯物主义,它是实践唯物主义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础。因此,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总体性质的理解上,不仅需要从物质本体论走向实践唯物主义,而且需要进一步从实践唯物主义走向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与对黑格尔法哲学以及历史哲学的批判有着不可否认的联系.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的批判,构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以及路线图.在理论意义方面,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无疑具有巨大的贡献.但是,在当今现实中,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仍未很好地回答一些具体问题.批判地看待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批判"是理解马克思历史哲学的一个路径.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从"哲学"到"实证科学",实质是反对从哲学原则出发,反对以"哲学"代替"实证科学"研究来获得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知识。"实证科学"研究立足于对"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进行研究。以这种方法来考察社会历史而形成的历史观理论即"实证科学"。马克思从"哲学"转向"实证科学",清算了最后的"哲学信仰",开创了从"人们实践活动""人们的存在"出发去解释社会意识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最终实现了其哲学革命。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7,(9)
马克思之前的西方思想家们在考察历史时,大多是从思想、观念、概念出发的,他们做了大量努力却最终没能揭示历史的秘密所在。马克思对历史之谜的探究也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最终他从现实的人及其物质生产实践活动出发,建立了唯物史观,揭示了隐藏在历史背后的秘密,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次做了全面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坚持、捍卫和推进哲学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理论活动与实践活动的突出特点。共产党人应以导师为榜样,坚持唯物主义。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基本派别。全部哲学史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历史。马克思继承了唯物主义传统,又把唯物主义大大地加以推进。在马克思之前,社会历史领域是唯心主义的一统天下。唯心主义者自不必说,就是唯物主义者也是半截子唯物论,自然观是唯物的,社会历史观是唯心的。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这种观点反对人的思想和行动由上…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对西方传统哲学的革命是一场话语革命。从话语视角看,西方传统哲学历史是形而上学话语的发生史,马克思的哲学话语革命就是对西方传统哲学话语的根本性颠覆和改造。从话语逻辑看,马克思将西方传统哲学话语的思辨逻辑转变为现实逻辑;从核心范畴看,马克思将西方传统哲学话语中的知性范畴转变为生活范畴;从话语受众看,马克思将西方传统哲学的小众话语转变为大众话语;从话语功能看,马克思将西方传统哲学解释世界的话语转变为改造世界的话语。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哲学立场是"一元立场"与"多元立场"的统一,马克思的哲学立场是一元"实践主体"立场,马克思哲学的"多元立场"是一元"实践主体"立场的展开.马克思哲学的"实践主体"立场的的基础和核心内容是"实践主体"的现实生活,而现实生活在本质上是一种历史发展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6.
在马克思哲学传播的过程中,曾出现了将马克思哲学人道主义化的现象,这一现象同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发表确实有关,手稿的发表,表明了马克思哲学思想前后存在着一些差异,这种差异有可能导致理论上对马克思哲学的人道主义化理解,但在理论的背后,将马克思哲学人道主义化有更深刻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7.
汤姆·洛克莫尔是研究当代欧陆哲学和马克思哲学的著名学者,在德国古典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颇有影响,现为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他出版了《黑格尔:之前和之后——黑格尔思想历史导论》、《马克思主义之后的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哈贝马斯的重建》、《在康德的唤醒下:20世纪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卢卡奇与马克思主义理性观》等著作。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臧峰宇教授围绕启蒙的谱系、马克思政治哲学的观念资源与卢卡奇的理性观等问题对话汤姆·洛克莫尔教授,这些讨论关注马克思政治哲学史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史,在历史语境中勾勒出启蒙哲学与马克思哲学之间关系的一种可能性图景。  相似文献   

18.
郭凤海 《理论探讨》2007,55(3):38-42
揭示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活动的自觉能动性,指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哲学的本质和最高理想。然而,受恩格斯影响,列宁在哲学上表现出的“自然哲学”倾向,使他在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上与马克思存在差异,并对日后苏联哲学的面貌产生了深远影响。斯大林以政治权力和特定的哲学模式强势介入哲学领域,造成苏联哲学向否定自由从而否定自身演变的必然逻辑。苏联“解冻”时期领导人和哲学界挽救苏联哲学的努力,并未使其从旧框架中“突围”出来。而苏联哲学长期充任当政者“强迫自由”的政治工具,最终导致其曲终人散的历史命运,为后人看待哲学与自由的关系留下了深刻教训。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13)
马克思从"哲学"转向"实证科学"贯穿着一条内在逻辑:自身世界观思想未成型之前,以他人的哲学原则为前提来研究现实问题;随着对现实问题尤其是对政治和经济问题的研究,他发现哲学原则的荒谬和无用,就离开"哲学的基地",转向"实证科学"研究。在马克思的"实证科学"中,"实证"强调研究"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基于实证研究历史而形成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就是"实证科学"。实证研究的思维方式的确立为马克思新世界观的诞生,历史唯物主义的确立奠定了基础,最终实现哲学革命。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哲学革命突出地表现在其世界观的变革上。马克思世界观的内涵是:以历史作为解释世界的原则,世界是以现实的人的活动为基础的生活世界,世界是在现实的人的实践基础上生成的。其特点在于以人类解放为价值诉求,以改变世界为理论指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