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沈慎  曹一 《党建文汇》2021,(1):56-56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中国主张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应平等对话、互学互鉴,共同推动构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多彩世界。  相似文献   

2.
管永前 《前线》2017,(1):51-54
中华文化自信在面向世界的开放中增强,在与世界各国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彰显。中华民族历史上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但当代中国面临文化自信与否问题。树立文化自信,应该重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推动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进行平等交流互鉴,提升中华文化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3.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关于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的生成有其深刻的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文明交往理论是其理论基石,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的文明交流思想是其理论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是其理论底色,西方和谐思想和全球治理理论是其理论借鉴。全面考量习近平关于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生成的理论逻辑,对于系统认知和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开启新时代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新征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不同场合围绕新时代的世界文明交流问题进行了系列论述,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形成了完整的文明交流互鉴思想,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内涵可以从三个维度解读:观念维度要坚持文明无高低优劣之分,尊重文明多样性、强化文明平等性、增强文明包容性;目标维度要让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以文明交流互鉴消除隔膜和偏见、应对全球性难题、维护世界的和平;路径维度要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完善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平台和工作机制、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5.
《求是》2015,(10)
<正>习近平主席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人类文明发展史告诉我们,地理、气候、历史、生产和生活方式等不同的因素,在世界范围内构成了一方水土一方人的文化形态;几千年来,从游牧农耕到机械电子,从文字印刷到网络移动,体现了不同文化形态之间交流互鉴的文明过程。文明交流互鉴体现为历史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丝绸之路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深刻总结党的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科学解答新时代文化建设新问题、积极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过程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思想内涵丰富,既阐释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点与根本要求,注重从方法论层面总结文化建设的具体原则,又明确新时代推动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方案。就理论方位而言,这一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领导新时代文化建设实践形成的思想结晶,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既为做好新时代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与行动指南,又为世界文明发展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4,(23):7-7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本着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既坚守本根又与时俱进,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中华文化现代化。坚持中华文化的正确发展方向,必须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中华文化的发展需要交流互鉴,对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我们应该采取开放包容的态度,推动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互学互鉴、相亲相习。  相似文献   

8.
百家观点     
正构筑牢固的文化自信是中国对外人文交流的前提条件交流互鉴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中华民族在上下50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诸多具有重大历史进步意义的优秀传统文化,但其中也有一些悖逆时代发展潮流的文化糟粕,这就决定了中国只有持续地扩大文明交流、文化对话,方能实现中国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对外人文交流作为双向沟通融合的一种互动过程,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中国文化不断从他文化中汲取丰富养分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会导致  相似文献   

9.
重要言论     
《湘潮》2019,(6)
正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人类社会充满希望。同时,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为促进亚洲及世界各国文明开展平等对话、交流互鉴、相互启迪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10.
亓利 《奋斗》2019,(10)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风云变幻,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战略高度,以宽广的视野、深邃的思考,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规律进行深入探索。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的重要演讲中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从而形成了文明交流互鉴这一重要论述。之后,在2014年4月访问布鲁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努力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基本着力点,要坚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不同文明相互尊重、交流互鉴,把马克思主义、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和探寻,并总结出改造传统文化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2.
孙丹 《前线》2017,(2):52-55
"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向世界展示的自信和友善,是在21世纪经济政治格局日趋纷繁复杂的背景下,中国为世界提供的中国方案,蕴含了丰富的中国思想和中国智慧。这是中国共产党"四个自信"的集中体现,而文化自信则是这一战略的重要支撑。"一带一路"战略将为进一步建立文化自信提供良好契机,促进中华文化的自省、进步和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鉴。  相似文献   

13.
<正>2019年5月15日,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在演讲中,他回顾历史、展望世界,阐明了文明交流互鉴的深刻哲理,提出了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方案"。一、3个"期待"和"希望"——文明交流互鉴的"亚洲声音"47个国家、1000多个民族、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占世界三分之一陆地的亚洲沃土,不仅孕育出壮美山川,伟丽河流,还萌发、滋养了悠久深厚的亚洲文明。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面对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的新趋势,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和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坚持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道路选择与实践创新中定位和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人类社会不同文化的比较及世界文化发展的周期中审视传统文化,在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彰显强烈的文化自觉与坚定的文化自信,深刻体现了文化内生发展、实践创新、交流互动的客观规律,既夯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底蕴与内涵,又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品位、文化气质和文化魅力,对于进一步完善和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本质和意义,推动全球范围的文化交流互鉴具有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行动纲领和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15.
<正>5月15日,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在演讲中,他回顾历史、展望世界,阐明了文明交流互鉴的深刻哲理,提出了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方案"。文章为您解读。清阴澄夏首,欢聚正当时。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亚洲47个国家以及域外其他  相似文献   

16.
正在会场内外的交流对话中,在文化旅游行业的交流互鉴中,在大量接地气的民间文化活动中,多样的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成为打造亚洲文明与命运共同体的坚实基础。万物并秀,交流互鉴。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这场以"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大会,吸引了多国领导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负责人,和亚洲47个国家以及近50个域外国家的各界代表齐聚北京,聚焦共同命运,为推进人类文明  相似文献   

17.
正我们生活的世界是有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和众多宗教的世界。不同的历史传统、基本国情、民族习俗等孕育了不同的文明。千百年来,各种文明交流互鉴,共同缔造了人类文明绚烂多彩的百花园,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要树立平等、互鉴、对  相似文献   

18.
《世纪桥》2019,(1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进行了深刻阐述,并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面临严峻挑战。文化自信归根到底是对于自身文化的自觉认知认同,但绝不是闭关锁国式的文化认同,而是在交流互鉴中开展文明对话,在传承基础上实现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19.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使命,也是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逻辑向度。从理论逻辑看,马克思主义现代文明观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跨越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卡夫丁峡谷”提供了理论支撑,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承载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积淀,中国共产党人百余年来建设现代文明的探索与实践为其积累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和理论经验。从价值逻辑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理论维度深化了对文明发展规律的认识,在实践维度奠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基础,在世界维度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从实践逻辑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坚持“两个结合”的根本方法,构建五大文明为一体的发展结构,在世界现代化浪潮中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人类各文明交流互鉴。  相似文献   

20.
《理论导报》2023,(3):47-48
<正>论世界文明多样性我们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论巩固发展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