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展具有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及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和合作,有助于促进技工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提升我国技工人才的培养水平。文章根据此议题结合技工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2.
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是职业技术教育者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与传统教育相比,势必会引起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当前,应着力于对‘飞u新目标的选择”、“发展性评价的思考与实践”、“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等问题进行综合、深入研究,这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尤为重要。而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更新职业教育机制,努力构筑适应知识经济与创新教育的广阔舞台,则是重新确立中专办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职业技术人才,促进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健康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3.
对高校创新教育中几个导向性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高校的创新教育已取得了显著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但在实施创新教育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有待深入探讨的带有导向性的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科技创新教育与人文创新教育之间、培养创新能力与培养创新人格之间、培养拔尖人才与面向全体学生之间的关系,就是明显具有导向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王仕 《理论月刊》2004,(7):104-105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开发人的创造性、培养人的创新能力是教育本质的功能。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创新教育是与接受教育相对而言的,以继承为基础、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新型教育。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创新教育,开展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5.
哲学思维与创新教育有着内在的关联性,它们在精神实质、思维方式、追求境界等方面都有着相通性。为此,在创新教育中,要注重哲学思维的培养,哲学思维引导创新教育,创新教育贯穿哲学思维。  相似文献   

6.
论当代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意识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之一。当前高等教育的弊端导致了大学生创新意识的缺乏和创新内在毅力的不足等问题。为此,我们应在高等教育实践中树立创新意识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型科学意识,同时注重创新型实践活动的开展,以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适应未来挑战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7.
《青年探索》2013,(4):97-97
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竞争在于科技,科技的竞争在于人才,而创新是人才的核心。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广州市绿翠中学着力科技校本教育,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培养活动。  相似文献   

8.
青年大学生践行中国梦离不开创业创新。面对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要将中国梦与创业创新教育相结合,从教育体系的完善、教育实践的创新和教育人才的培养等方面推进创业创新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沈鑫泉 《前沿》2013,(17):113-115
高校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工作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学校为载体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调动高校教师积极性、引导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以学生为主要对象,以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本文以问卷调查形式对当前高校科技创新教育工作的成效进行了实证研究,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当前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水平与高校科技创新教育开展情况有着密切的联系,统计结果有着较强的相关性。为此应进一步加强高校创新教育工作的规范化运作水平,为更多的高校学生提供参与科技创新的机会,稳步推进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0.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应契合时代发展特点,强化学科之间的交互设计,以最大化地发挥学科育人价值。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形式之一,而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是基于当前社会发展与国家建设对人才需求的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和行动力。因此,综合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育人元素是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途径。文章阐述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原则、意义及对教育模式的冲击,并分析了两者融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存在的工作热情不高、活动开展不够正常、党内关怀不到位等问题,安徽省庐江县自2010年开始,在龙桥镇开展了创新农村党员干部教育管理新模式的综合试点工作,有力强化了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教育管理。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们针对部队野外驻训教育实施难、小散远直单位教育组织难、干部教育落实难、流动人员教育开展难等问题,积极研究探索,大胆创新实践,使“四难”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确保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落实,促进了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世界技术创新大潮的迭起和全球经济的日益一体化,世界各国都把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作为21世纪挑战的法宝。所谓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创新人才应具备坚忍不拔的创造精神,牢固的综合基础知识,有哲学的头脑,经济学的眼光,时刻关注时代的走势,抓住创造的机遇。培养创新人才是我国“科教兴国”的必由之路,创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高校当务之急。什么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笔者认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与观念的指导下,由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等要素构成,以培养创…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转型的大变革中,创新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因而,素质教育也应以创新教育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治安管理学基础理论》教学活动要能达到此目的,就必须对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让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得以有效实施。因此课堂教学中要营造创新氛围,留有创新空间,开展创新活动,力争做好“十多十少”。一、多一些自主,少一些灌输自主学习是现代教育的新理念,它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  相似文献   

15.
微信公众号平台凭借其丰富的内容、便捷的传播、广泛的教育成效,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但目前高职院校官方微信公众号依然存在内容与形式融合创新不足、育人实效性有限、内容推送不及时、缺乏长期规划等问题。必须采取创新内容和形式、提升队伍专业化水平、打造品牌栏目等策略,提升微信公众号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16.
浅析我国警察教育的危机与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等方面,它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国运兴衰,皆系于此。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的中国教育,从体制到思想,从内容到方式不同程度地的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改革。警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思它的过去与现在,理性地评判它几十年的功过,笔者认为,它在为我国警察机关培养后备力量,提供知识方面功不可没,但是,随着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7.
公安院校的培养模式和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即将到来的21世纪,“工业经济”将逊位于“知识经济”,那时,社会领域的各个方面都将产生变化。最近,有关专家建议,面对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应加紧建设面向21世纪的我国国家创新体系,而这种创新体系的建立归根结底要靠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的培养。公安院校也必须根据这一未来挑战的要求,开展教学改革,更新教育质量内涵,抓好人才培养工作。而教学改革的首要之点,是重新审视、选择培养模式。教育培养模式的选择,实质是一个培养过程选择或过程控制问题。公安高校从80年代一起步,就基本上沿袭着普通高校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医药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符合当前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有助于推进健康中国的实现,也符合新时代人才的要求。文章分析了当前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基本情况,探寻了存在的问题:学生缺乏创新创业意识及实践、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缺乏专业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针对分析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要树立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加强师资力量、依托职业生涯规划、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等策略。  相似文献   

19.
张勇 《重庆行政》2008,(1):102-104
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当前中国进行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中国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肩负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任,这是当今时代和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更强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来迎接挑战。我国高校普遍重视并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起步较晚,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基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创新创业人才的迫切需要,高校必须正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诸多问题.优化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拿出切实解决问题的对策;即端正思想认识、提高经费投入、改革教学体系、培养师资队伍、创新考评方式、加强创业实践,把大学生真正培养成为科教兴国、实业强国的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