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外移民中国梦是海外移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海外移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意识是其中国梦建构的基础。海外移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意识包括种族认同、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因此,海外移民中国梦建构的基础是多元的,既有自然物质和文化基础,也有政治、经济和社会基础。其中,海外移民对中华民族的种族认同是它建构的自然根基,海外移民对中国传统文化基本价值的认同是其文化基础,海外移民经济实力的增长及其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是其经济基础,中国政府以国家利益为基准的考量和日趋宽容的政策选择是其政治基础,海外移民对个人命运和国家地位关系的思考是其社会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2.
凭借增长的经济与文化影响力,崛起的中国对全球华人尤其是海外新移民产生了一种辐射源的作用。中国的壮大唤起了海外新移民的族群意识,促使该群体在融入居住国主流社会的同时,也密切关注祖籍国中国的发展动态和国家形象。以留学生和技术移民为主要代表的华人新移民对中国国家形象总体上持一种积极的评价;同时,他们从跨国行为者的角度,借助现代媒体等渠道对中国的内政外交表达了自身的观点,鞭策中国塑造大国形象和民族尊严以满足其成就"主流精英"的心理诉求。华人新移民对崛起中国的国家形象认知,使之在维护和优化中国形象以及为中国的发展建言献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文以华侨华人这一群体的特殊性(移民到海外的中华民族成员)为切入点,概述了其中国梦的内涵和本质,分析了这一群体内部不同类型成员中国梦的差异性,并比较了其中国梦与中国大陆人民中国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此基础上概括出其中国梦的特点,阐释其中国梦的维度,以探讨其中国梦的共性与个性,拓展中国梦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中国内地对澳移民历史较悠久,并从20世纪90年代起形成了影响至今的对澳移民潮。近十余年,中国内地对澳移民人口数量尤其巨大,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移民人口结构也出现了重大变化,如移民人口中技术移民比例下滑、商业投资移民比例越来越高、归化入籍人口比例越来越低等,这给澳大利亚华人社区的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一方面,中国内地移民人口大幅增长奠定了澳华社区未来发展的人口基础,令中国内地移民成为其主要群体和华人族群形象代表,亦进一步加强了华人社区与中国内地之间的经济社会联系;另一方面,较短时期内中国内地移民人口大幅增加及移民人口结构的重大变化,也引发了澳主流社会对华人族群的疑忌心理,质疑其对澳大利亚的政治忠诚,令华人社区发展陷入了某种尴尬处境。  相似文献   

5.
数字     
《人民公安》2013,(16):5-5
614亿美元 世界银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范围内的海外移民向本国汇款达到5000亿美元.其中中国移民汇往家乡的数额就有614亿美元。中国成为仅次于印度的移民汇款接收大户。  相似文献   

6.
地处东南沿海的乐清市是浙江省重点侨乡,拥有3万多海外华侨华人和近4万归侨侨眷,其海外移民的一大亮点在于出国留学与海外谋生局面并存。乐清留学人员不仅在乐清海外移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温州海外留学人员中的比重很高。文章通过回溯乐清市的三次留学高潮,分析其留学人员的性别比例、学习专业和侨居国别等来探讨他们的特点,并通过实证其对家乡的回馈方式来考察乐清留学生的桑梓之情。  相似文献   

7.
宋磊 《统一论坛》2023,(6):58-63
<正>“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曾经,诗人艾青用这诗句来表达真挚、炽热的爱国之情;今天,我们用这诗句来描述海外华侨华人对祖国、对家乡深深的眷念之情。对故土的依恋已经成为印刻在海外华侨华人血脉中的基因,不论何时何地都抹不去、挥不掉。正如久居海外的粤籍侨胞对家乡广东的魂牵梦萦。广东省自古就是中国海上贸易和移民出洋最早、最多的省份,近代以后逐渐发展成为重点侨乡。现今,广东海外华侨华人已达3000多万,分布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住在国发展奉献着力量。同时,他们也反哺家乡,  相似文献   

8.
美国苗族移民的社会网络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社会学的社会网络关系理论,分析了跨国移民美国苗族所建构的社会网络的模式以及这一网络模式对美国苗族移民的社会流动的影响,考察了该族群的社会网络的构建过程以及该网络对该族群的生存发晨的作用.指出了美国苗族移民所构建的以家族关系为主线的社会网络关系是该族群在美国立足发展的主要支撑.  相似文献   

9.
清代前期是华侨出国的重要时期。就出洋动机而言,清初海外移民可分为三个类型:不愿臣服清朝统治的政治难民和战乱及海禁迁界期间的经济难民;从事海外贸易的商民;寻求较好谋生条件的经济移民。这些大多前往南洋和台湾,少数避难日本。到海禁开放以后,中国海外移民基本上是经济移民。就移民职业而言,从事佣工的移民一直占多数。  相似文献   

10.
地缘、血缘观念是我国漫漫几千年农业社会的产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播迁海外的温州人虽然离开家乡和祖国,但他们的思想意识里,仍然存在着浓厚的地缘、血缘观念,比较重视宗亲、乡亲和亲戚朋友这些社会关系。所以,他们在向外移民和海外社会生活及经济活动等方面,往往都会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使自己在言行举止上,自觉或不自觉地打上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迹。  相似文献   

11.
“我生长在祖国大陆,时刻记住自己是个中国人。我有个愿望:一旦事业有成,定要效仿南通状元公(张謇),一在家乡捐资办教育,二在祖国投资办厂,为祖国兴旺尽绵薄之力。”香港建南行家族财团董事长吕振万先生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身居香港和海外,心系祖国家园,热心支持家乡建设,捐资兴办公益事业。其动人事迹,感人至深。  相似文献   

12.
跨国移民将原居国宗教文化带入移居地,带往世界各地。被视为中国传统宗教的汉传佛教亦随着华人向外迁移而流播海外。当前全球化时代,汉传佛教的传播方式表现出新的特征。传统的会馆宗教模式犹存,新兴传播模式以华人移民社群与国际化僧团联盟为标志,移民社群被纳入佛教全球化战略。从中国文化入手,通过扎根当地,实现佛教全球化目标,即为组织化——中国化——本土化三面向的全球化过程,这也意味着汉传佛教试图摆脱移民族群宗教标签转向全球性宗教。  相似文献   

13.
华人文艺团体在美国的建立和发展,是中国移民在美国构筑和维系族群文化生活及娱乐天地的集中体现。早期来自广东珠江三角洲的华人移民自踏上美国国土,就搭起具有广府乡土特色的粤剧戏台,并组建起粤剧社自娱自乐。一直到20世纪上半叶,粤剧社都是美国华人社区的主要文艺团体,有不少一直到今天仍然存在。1960年代中期之后,由于美国新移民法的通过实施,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及中美建交一系列因素的推动,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赴美华人移民数量迅猛增长,其中有不少是文艺人才。以他们为主导,更具现代气息的各类华人文艺团体纷纷成立,其中具有大众普及特色的就是数量众多的合唱团。这些华人文艺团体发挥着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构筑族群文化空间,凝聚美国华社群的重要作用;同时它们与祖籍国同行密切往来,构建起跨国界的文化共同体。它们不仅在美国土生华裔青少年中间传延文化星星之火,而且积极向当地社会展现中华音乐,搭建起跨文化交流和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4.
中国梦的人民性价值取向,有着丰厚的思想基础,根植于党领导人民探索复兴之路的实践,彰显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价值诉求。它集中表现为中国梦在价值主体、价值目标、价值标准和价值实现等维度所反映的人民性实质。从价值主体维度看,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政党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是集体梦与个体梦的辩证统一。中国梦价值目标的三重向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民幸福。中国梦战略思想坚持把人民幸福作为最高价值目标,这一价值目标在实践逻辑上有现实价值标准、根本价值标准和终极价值标准的考量。人民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也是中国梦的价值享有主体。  相似文献   

15.
中印两国发展模式不同,经济增长各有特色。在现有研究中也存在着中国海外移民的作用被高估,而印度海外移民的贡献未能得到足够重视的问题。此外,中国和印度的经验均表明,既不应该无视海外移民的贡献,也不应该过分夸大和倚重海外移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加坡实现经济腾飞,成为亚洲"四小龙"之首,得益于新加坡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新加坡虽然地理空间狭小,但是移民人口众多,族群结构庞杂,宗教信仰多元,极易产生身份认同危机,导致社会割裂、族群对立。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以青年族群为关注焦点,采取健全基层社会组织,促进青年族群融合;体验不同族群文化习俗,引导青年族群融合;强化法律执行手段,营造青年族群融合氛围,从而为塑造多元族群、宗教、文化和谐共处的新加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读者表达     
"千人计划"应走得更远「北京王若溪」第九期《"千人计划"助推强国梦》一组文章,介绍了中国三次留学与归国潮,着重报道了中国目前最高层次的海外人才引进计划—"千人计划"的实施过程和目前取得的成效。从报道中,我们能强烈地感受到施一公、崔铮、鲍海明等一批归国知名学者报效祖国的拳拳赤子之情。  相似文献   

18.
出国借贷是侨乡民间借贷的一种类型,是侨乡人为筹集出国资金而向亲友或熟人借贷的一种经济活动,它因侨乡的海外移民而兴,也助推侨乡海外移民的发展。侨乡海外移民的发展和高额的出国费用、民间借贷的优势以及来自海外的移民汇款是侨乡民间出国借贷兴起的原因。在侨乡民间的出国借贷过程中,它以乡土社会的熟人关系为运作基础,受乡土社会传统道德力量的制约与保护。  相似文献   

19.
印度海外移民政策的嬗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雪 《八桂侨刊》2010,(3):50-55
印度海外移民政策的嬗变与其国内经济改革的高科技优先发展战略、与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都基本吻合,这对通过大力发展制造业的中国经济改革战略的调整提供了另外一个版本的思路。尽管我们不能简单地断言中印两国的改革方略孰对孰错,但是,基于新的社会经济形势,对处于产业结构高级化阶段的中国而言,对印度的移民政策进行反思,或许能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0.
大都市人是由来自全国各地、世界各地的新老移民构成的.不同时期移民及其后裔有其独特的文化和族群特征.然而,在以大都市名称命名的大都市人(如上海人)与其他地方的人群相对应的情况下,其本质已经作为一个整体,具备了区域性族群意识,并通过文化表述出来.大都市人的族群性或族群意识是通过想象的共同体来实现的,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建构模式的产物.大都市人族群意识的形成,伴之以族群边界的维持,构成当代大都市人族群意识文化图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