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尚慧萍 《人民论坛》2010,(6):264-265
宋代词论中建立的"骚雅"词学观,不仅对词的文学精神和审美取向提出了要求,还体现了正统文学及文化传统对于词体创作和词学理论的深刻影响。其丰富的理论内涵体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以尊体为核心的清代词学理论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和发挥,对清代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宋代词论中建立的"骚雅"词学观,不仅对词的文学精神和审美取向提出了要求,还体现了正统文学及文化传统对于词体创作和词学理论的深刻影响。其丰富的理论内涵体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以尊体为核心的清代词学理论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和发挥,对清代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宋代的城市繁荣与词体流行的相关性问题,一直是词学界关注的一个课题。宋代的都市繁荣对社会发展及词体流行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词具有雅俗共赏的艺术价值;第二、词的演唱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因而更有市场;第三、词的内容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宋代市民对“欲”的追求。宋代湖北词体沉寂,也主要是因为湖北的城市繁荣不够。  相似文献   

4.
青山玉瘗眠三苏──苏东坡葬于郏县之谜罗世军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父子三人名垂史册的只有魏晋时代的曹氏父子和宋代苏氏父子,尤以苏氏父于三人的文学成就巨大,并列唐宋散文八大家,特别是苏东坡开创了一代豪放派词风,是北宋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世人皆知苏氏父子为四...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宋代湖北词体作者的分布状况。结果显示,宋代的湖北,词体作者及作者作品存量很少,有影响的词体作者及高质量的作品更少,是词体创作的严重沉寂区。  相似文献   

6.
词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因突破"诗言志"的传统成为中国诗歌史上唯一能与唐诗相分庭抗礼的独立文体.然而由于时代变迁,词受传统文化的大量辐射,"词缘情"、"以俗为美"、"音乐性"三个特征异化,导致宋词巅峰地位动摇,开始走向衰落,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承上启下的文体.  相似文献   

7.
南方文学是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文学流派之一。在它的发展过程中,福克纳、韦尔蒂、奥康纳以其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主题丰富发展了南方文学,使它更具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三位作家不同的创作主题和表现风格,展示南方文学的魅力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伍联群 《求索》2007,(10):180-182
李复是北宋著名理学家张载的门人,其思想基本上传承了关学的主张,但比张载更具有社会实践精神。李复主张文学是人的精神体现,一切文学都要表现理。其文学主张并未突破宋代理学家的文论范畴,但他的文学观已与宋初道学家的文学观有了一些变化。李复的文学观是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气象”是一个兼具文学、美学与文化品格的范畴。“气象”之“气”渊源于先秦儒家的养气说。以宗经载道为旨的唐代古文家继承、发展了先秦儒家思想 ,推崇诗文正大、雄浑的气象 ,将它视为内“积于中”的“正气”的发露与显扬。“气象”一词在宋代诗论中高频率的使用与新儒学即理学对诗学的影响与渗透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实际上成为了宋代诗文一个特有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10.
马小会 《前沿》2013,(21):188-190
词至宋代,兴盛大成,词话也应运而生,成为这一阶段词学批评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词话的产生深受诗话之影响,同时,词话文体形态的形成又与语录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使宋代词话呈现出一些独有的特点,并为以后的词话形态奠定了形式准则。宋代词话在数量上虽不如清代词话那般繁荣,却是词学批评发展史长河中不可缺少的奠基石。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六朝文人文学在社会阶层属性上的基本特点是贵族文学的话,那么,经过唐代三百年的演进,随着门阀制度的崩溃、贵族阶层及其观念的消失和新兴士阶层的起来,到宋代,其文学的主流可以说已是纯粹的士人文学。因此,研究此中士风与诗风的关系,自是宋诗研究中迫切需要讨论的一个问题。而宋代士风的崛起是在北宋仁宗朝。本文拟就仁宗朝前期(天圣至庆历初)的士风与诗风的关系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刘培 《湖湘论坛》2011,(4):110-114
宋代辞赋是宋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是辞赋发展中开拓新路的重要一环,是促成宋代散文平易流畅而又深婉蕴藉风格的重要因素。宋代辞赋中,以流畅而富于理趣的美文为主,宋赋在发展中,在追求忧患意识的表达、哲理与情感的融合、追求骈散配合的流转自然等方面多有开拓。宋代辞赋研究的被冷落,与元代人的辞赋观念有关,更与当下浮躁蛮悍的学风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一) 每当打开唐圭璋先生所辑两万多首《全宋词》,我就不禁想起“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等文句。我觉得用它们来比喻宋词那异采纷呈的局面,是并不算过分的。在中国文学史上,一般都以宋词与以前的楚辞、汉赋、唐诗,与以后的元曲、明清小说并提,实际上,这是以词标志宋代文学的主要成就。任何文艺杰作,都应真、善、美相结合,具有认识意义、教育意义和美学意义。在全宋词中,有一部分是符合或基本符合这种标准的。它们洋溢着爱国主义精神,同情  相似文献   

14.
被人们誉为“词家大宗”的宋代词人李清照与民间文学的关系,过去很少有人涉及,更无人以此专文论述。近期内,读了李清照的有关作品、论述,联系她的生平经历,和词的发生、发展的历史,发现李清照之所以成为一位著名的才华横溢的词人,与她重视民间文艺,勇于吸收新鲜的民间文艺的养料是分不开的。对民间艺术的认识宋代的词,是继汉赋、唐诗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大凡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的诞生,总与民间艺术有着渊源关系,这是  相似文献   

15.
论宋代农村词的创作心态和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继武 《前沿》2005,(7):222-226
宋代农村词蕴含了词人复杂的文化心态,其雅化和净化的创作取向带来了新的艺术特色,为词坛提供了新的抒情范式,反映了宋人不断变革的词学观念和推尊词体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本刊「诗词欣赏」专栏开避以来,已介绍过两首诗,现在介绍一首词。词是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的又一种文学形式,原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一种抒情诗,最初产生于民间。后来不少文人也偶有所作,即所谓文人词,并在民间词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与诗并称的一种文体。但词与诗有显著的不同;词与音乐有密切关系,字声配合严密;词的格律要求比诗更加严格;诗以五、七言为基本句式,而词则十之八九的句子参差不齐;等等。词原是曲子词的简称,后来又有许多别称,如诗余、乐府、长短句、歌曲、琴趣、乐章、语业等。温庭筠(约公元八一二——八六六年)是晚唐「大词家,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今属山西省)人。他文思敏捷,精于音律,《旧唐书》说他「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能逐絃吹之音,为侧艳之词」。他写过大量的词,工于造语,着色浓艳,喜欢雕琢,对后世词的影响很大。五代赵崇祚选编的《花间集》收有温庭筠词六十六首,《梦江南》就是其中一首:  相似文献   

17.
不同的地理环境必然产生不同的地域文化,而不同的地域文化又必然产生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中国文学史上,历来有南北文学之分,南方文学清新,北方文学刚健。地理环境之所以能对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产生极大的影响,是文学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相似文献   

18.
在词的诸多别名中,曲子词、寓声乐府、歌曲等着眼于词的音乐特性;长短句、语业、绮语等立足于词的文学形式。其含义均明确单纯。“诗余”一名则不然,历来众说纷呈。我以为,这主要是因为“诗余”一名源于一种词学观念,与词学理论有着天然的联系。词学观念的变化,词论家不同的词学观,必然导致“诗余”一名释义的分歧。这便历史地赋予“诗余”以双重含义: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它是词的别名;作为一个词学概念,它在某种程度  相似文献   

19.
词兴之时,诗歌的创作方法与表现技巧业已成熟,词体文学在演进过程中,巧妙地借鉴了诸多诗歌家法,并将其同自身的艺术特质相整合,虽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然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在诗歌这一源头活水的滋养下,词渐含蕴出别样的艺术品格,终完成了蜕变,华丽地登上了中国文学的舞台。兹以词题文学在五代宋初的发展为例,详述之。  相似文献   

20.
杨挺 《求索》2007,(11):180-182
随着宋代印刷技术的发展,宋代文学责任观念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自觉与审慎。文学的社会功能也出现了自周汉以来的不同程度的变化:文学的教化功能伴随着“玷于名教,必加朝典”的警告;讽谏功能表现出“怨不至乱、谏不至讦”的劝诫;垂范功能则表现为“后世规蠖”,“精加订正”的自守;博识功能则表现为“传信审疑”、“言必有据”的自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