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录     
《创造》2008,(8):13-13
“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中国的机会,也是世界的机会。我们应该通过参与奥运会,弘扬团结、友谊、和平的奥林匹克精神,促进世界各国人民沟通心灵、加深了解、增强友谊、跨越分歧,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2.
世界持久和平是中国历届政府始终不渝的追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确立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国家战略;中国维护国际和平的思想也从毛泽东时代"以正义战争谋和平"思想转变为更为积极地维护和建设世界和平的思想。从到邓小平的"以发展促和平"思想到江泽民的"合作和平、秩序和平与新和平"思想,发展到胡锦涛提出"以和谐世界永葆持久和平"的思想,不仅反映了中国政府对和平内涵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而且表明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越来越积极、主动、自信地融入国际社会,承担大国责任的事实。  相似文献   

3.
文明对话是达成和平愿景的一个重要路向,和谐是和平愿景与文明对话的合一.人类应该在对话与合作中促进各种文明的共同进步,促使文明间平等对话,文化间友好交流,共同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构建和平愿景.  相似文献   

4.
“和平”一个多么美好的名词,令人神往仰慕。“持久和平”,更令人们趋之若鹜,可惜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和平景象不长,世界上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纷争不断,以致世界上许多不发达的国家由于长期的战争,导致了严重的饥饿与贫穷。所以,今天我们世界各国的华侨华人,各所在国的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云集于世界音乐之乡——维也纳,召开“纪念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暨全球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大会”,共同研讨中国和平统一问题,其历史意义是非常深远的。回顾人类历史上空前惨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全世界共有80多个国家20亿人被卷入,死伤人数…  相似文献   

5.
重要言论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必须看到,实现人类社会的持久和平与普遍发展任重道远。有远见、负责任的政治家应遵从世界各国人民的意愿,为促进这两大问题的解决而不懈努力。 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是解决全球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关键所在。只有实现全球协调、平衡、普遍发展,才能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与稳定。我们应全面深入地探讨这一课题,齐心协力地解决这一课题。  相似文献   

6.
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在当今国际政治经济格局面临重组的态势下,我国结合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与固有的外交理念所提出的时代抉择。构建和谐世界是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保障,体现了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一贯主张,突显了中国责无旁贷的大国责任与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7.
薛慧慧 《前沿》2007,3(1):188-189
和谐世界是一个和平、安定的世界,是一个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世界,是一个尊重世界多样性、求同存异的世界。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既符合世界各国的利益,又符合当今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事关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我们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和谐世界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高度提出的外交新理念,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外交理念的核心是"和平",中国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在"和谐世界"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导下,中国始终不懈努力,将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将自身利益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构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10.
张慧玉 《桂海论丛》2009,25(1):56-59
"和谐世界"观的提出,是中国外交理念的重大创新和转型,中国维和则践行了这一理念.中国维和推动了建设持久和平的和谐世界:中国维和完善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维和机制,中国维和积极致力于国际热点问题的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