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要发展生产力必须不断解放生产力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极为广阔的前景,但并没有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地完成解放生产力的历史任务。这首先是因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诚然,社会主义制度已经消除了社会基本矛盾的对抗性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适应,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适应,已成为主要的基本的方面,但这种适应也只能是相对的、变动的,具体的、历史的,而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当生产力有了新的发展,其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以及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具体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同生产力的矛盾就必然发生。为什么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在经历了早期高速发展之后,都普遍陷入生产力发展受阻的困境呢?其根本原因就是把一定阶段上的“相适应”绝对化凝固化了。更何况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如公有制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2.
《创造》1993,(1)
生产力跳跃发展规律是指生产力发展打破其常规有序状态,跨越某些发展阶段的跳跃式发展规律。生产力发展规律存在着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之分。普遍规律存在于各个经济时代、各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力发展过程中,是生产力发展的共有规律。特殊规律存在于某个具体经济时代、具体国家或地区的生产力发展过程中,是某一国家或地区生产力发展的特有规律。生产力跳跃发展规律就是特殊规律,是较落后国家或地区生产力发展所特有的规律。生产力经济学在肯定生产力加速发展规律的过程中,往往否认生产力发展的跳跃性。其实生产力加速发展规律作为生产力发展的普遍规律,并不完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研究和阐述国家问题,是基于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的,具体说是基于生产力这一根本的视角:就国家的起源来看,国家是社会在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就国家的基础来看,国家政权、政治制度是从属的东西,而市民社会、经济关系的领域是决定性的因素;就国家的职能来看,国家权力也是一种经济力量;就国家的消亡来看,随着经济集团——阶级的消失,国家也不可避免地要消失。  相似文献   

4.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工作和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小平同志重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早在“文革”期间,他就以主张大力发展生产力的“猫论”闻名全世界。他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中心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他反复多次地说:“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最根本的是要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优越性最终要体现在生产力能够更好地发展上。”整个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当然,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和改革的根本任务也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正是围绕发展生产力这个中心和根本,他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发…  相似文献   

5.
一、关于依法所治之国 实施依法治国,首先必须确认所治之国的国情。提起国情,人们总是习惯于对生产力不发达的说明,但这只是侧重于社会经济方面的国情分析,对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较有意义。依法治国是国家的政治发展战略,是为深化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改变国家的管理方式,实现国家的民主政治目标确定下来的。因此,要实施依法治国,就不能囿于对经济国情的概括,还应该直接对我国的政治制度状况。对国家的实际管理方式作深入具体地分析,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分析实际上为研究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思路,那就是要使社会生产力获得发展,必须首先对生产关系,进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的进行革命。发展生产力还存在另一条途径,即发展科学技术。上述两方面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发展观的主要内容,但是,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和实现途径又需要当代社会主义国家不断进行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没有思想的解放,就没有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邓小平同志指出:“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  相似文献   

8.
一、现代思想政治工作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 当今世界,知识经济、高新科技成为当今时代的最鲜明特征,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企业逐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并且广泛运用现代科技、现代管理手段,社会生产  相似文献   

9.
<正>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我国重要的创新策源地以及高成长企业、高端产业的集聚地,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应发挥优势特色,率先打造新质生产力。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已经从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形成了“一区十七园”的发展格局,成为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和科技创新出发地,对全市经济贡献达到近三成。  相似文献   

10.
县城经济是国家整体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县域经济,既要以国家方针政策、国内外市场相联系,又要以自己特殊的区位、客观条件为依据,以生产力发展为标准,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改善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交换关系,例题确定分配关系,调整所有制结构,促进生产力诸要素转变。一、协调各方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人的劳动是社会化的劳动,特别是在现代化生产劳动中,劳动不能孤立地存在;在商品生产中,人的劳动价值体现,必须经过交换、分配、消费等环节;县域经济置身于国家和省域经济之中,与市场经济相连接,协调好人们在…  相似文献   

11.
1988年5月,邓小平在会见原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总书记时指出:“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就要肯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摆脱贫穷,使国家富强起来,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没有贫穷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①1992年初,他在南方谈话中,明确地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范畴。这些论述,深刻地揭示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他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践,对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论证,赋予共同富裕以新的具体…  相似文献   

12.
(一) 特定的生产关系所赖以建立的生产力,在量的规定上有很大的伸缩性。生产力低的国家生产关系先进,生产力高的国家生产关系落后,是这种伸缩性的典型表现。对这一现象的理解是否科学,不仅直接涉及历史唯物论的根基——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而且直接涉及许多重大的现实问题。我们认为,要唯物辩证地阐明这个问题,必须承认生产力在其发展过程中有一个能同时决定两种不同生产关系的“共同幅度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幅度示意图: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成功地探索和驾驭了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规律,把握社会生产力是人类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一基本规律,从生产力角度来阐释社会主义的本质,把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确定为社会主义的目标;根据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互相促进的历史规律,为中国设计了一条经济、政治和文化共同发展的整体现代化道路。邓小平把社会发展看成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力主“抓住机遇”,把在曲折中前进看作是社会发展的规律性现象。  相似文献   

14.
开发落后地区 ,使一国的生产力具有较合理的地域布局 ,曾经是西欧各国经济发展考虑的重要问题。西欧国家虽然多为发达的工业国 ,但各国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之间的不平衡问题 ,而这种地区不平衡的产生 ,市场机制起了重要的作用。市场经济的原则是 :个人和企业都追求“利润最大化” ,使人、财、物向工业发达地区 (即交通方便、基础设施较全、投资回报率高的地区 )集中 ,而不顾生产力合理布局的整体利益。外国投资也为发达地区所吸引 ,拼命投向发达地区 ,冷落边远地区。一句话 ,在市场经济国家 ,如果没有国家调节 ,生产力布局…  相似文献   

15.
王云强 《思想战线》2012,38(2):145-146
一、云南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必要性与条件分析所谓跨越式发展即特定地区、国家或民族的社会形态的交替有时可以跳过某个常规发展阶段,直接进入较高的发展阶段。①跨越式发展具体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方面是社会形态的跨越,另一方面则是生产力发展的跨越。但是,"社会形态跨越发展必须伴有生产力发展的跨越,单纯地进行生产关系的跨越是不能成功的"。②新中国的建立,云南诸多少数民族从  相似文献   

16.
企业是社会生产力的基本组织单位。一个国家经济力量的强弱,不仅取决于它所拥有的企业数暈,而且,最主要的还取决于每个企业发展动力的大小。因此,科学地分析研究以及建立企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对于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将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论,正确地反映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在生产力诸要素中,人是生产力起决定的要素,企业的人、财、物,人是主导要素,人使用生产工具进行生产才能形成生产力,由人不断地改进生产工具,生产力才会不断地发展。掌握和改进生产力工具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或阻碍作用。这是因为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正确的思想会引发正确的行为,错误的思想必然引发错误的行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本质上是通过对人的思想管理,达到对人的行为管理。把…  相似文献   

18.
班组是企业最基层、最活跃的组织,一线职工是企业各项工作的具体实践者和最终落脚点。因此,班组建设的水平,职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竞争力。在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新形势下,铁路运输站段积极创建学习型班组,提升班组学习力和创造力,全面提高职工综合素质,打造知识型职工队伍,显得十分重要和极为迫切。一、树立新理念,培育职工终身学习意识首先,要树立学习是职工开发自身潜能以适应岗位需要的理念。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以后,生产力在科技革命的浪潮中得到不断发展,生产关系也随之相应地发生了调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运…  相似文献   

19.
《今日海南》2006,(4):51-51
三亚市邮政局以政治思想为工作先导,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加强对广大党员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深刻认识到保持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在于发展生产力,自觉地把智慧和力量集中到谋划本企业的发展上来,以身作则,勇挑重担,极大地带动了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形成了“心齐,风正,劲足”的良好氛围,促进了该企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模式。这种模式所造成的弊端之一就是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造成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