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0 毫秒
1.
龙与间谍     
2000年适逢“龙年”。古代传说中的“龙”是一种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古老的东方有条龙,它的名字叫中国……”这段歌词道出了‘咙”与中国的血脉联系。中国的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就不知龙与间谍还有着某种奇妙的联系!“龙”与水有关。在《周易》中,龙含有潜藏、无形的意义,这与间谍活动所特有的“地下”、“隐蔽”、“无形”等特征相符。接推算,1928年是“龙年”,中国现代隐蔽斗争的起源恰巧“与龙同年”。在中国革命史上中共中央“特科”与国民党“中统”、“军统”两大特工势力对阵于中国长江的“龙头”——上海,背…  相似文献   

2.
四川客家龙     
1999年“世界旅游日”,“四川客家龙”在成都市中心天府广场和中央电视台荧幕上第一次亮相,就博得了满堂彩,客家龙开始崭露头角。千禧龙年春节,以客家龙为“主角”的首届“四川客家火龙节”的隆重举行使其再一次大展风彩。 舞龙世家 四川客家龙,又称“刘家龙”,因为参加舞龙队的都是刘氏族人。刘氏族人在成都洛带镇已经居住了14代三百余年之久,刘家节庆吉日在古镇舞龙也有三百多年了,形成了具有鲜明客家民俗文化特色的“四川客家龙”。 龙是传说中的神异吉祥物。中国是“龙的故乡”,节庆吉日舞龙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民俗文化传…  相似文献   

3.
南国竞飞龙     
龙的传人,谁也未曾与“龙”谋面,是历史开的一个深沉的玩笑。蛇是“龙”的化身,是自然给人隐藏的一蒙着面纱的秘密。有人正在揭开它……  相似文献   

4.
徐志频 《传承》2007,(1):24-27
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公共关系学会副会长吴友富建议“取消龙图腾”。广西著名专家学者古笛、林万里、王云高、潘荣才、陈肖人、覃承勤、南雄、蒙飞等人集中南宁,举行“中国龙研讨会”,表明观点。广西国龙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正在运作一个“中国龙文化城”项目,弘扬中华文化。龙图腾——国龙旅游。南宁第一次和中原文化对话、同世界接轨……  相似文献   

5.
“龙”字被商家打了主意1999年6月中旬,正在郑州参加书法研讨会的中原书画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一级书法家、西峡县书画馆王新泉先生的手机“嘟、嘟”地叫了起来,他一看手机上显示的来电号码并不熟悉,但还是热情地与对方通话。“喂,您好。请问哪位?”“您好。是王新泉老师吗?”“王老师,您书法作品专集首页的那个‘龙’字,我们想用……”千百年来,中华儿女把“龙”作为富贵、吉祥的象征。2000年是“龙年”,便有“世纪龙年”、“千禧龙年”等有关“龙”的绝妙美称,因而企业界人士也早早打起“龙”的主意,在精心地企划………  相似文献   

6.
2000年1月1日是新千年的第一天,来自海内外的华裔和首都各界群众5000余人聚集在北京中央电视塔前,出席“中华正气龙”的剪彩仪式。“中华正气龙”高9.9米,长15米,昂首挺立在电视塔正门前的广场两侧。“龙”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象征,尤其海外华人无不以“龙”的传人自居,所以这项活动得到了国家旅游局、国家文物局、中国侨联、中国贸促会、中国文联、中华正气龙国际基金会等12家单位的大力支持。而在“龙”的塑造过程中更凝结着海外赤子“丹心一片向祖国”的深情。这个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之一是香港商人文伙泰先生…  相似文献   

7.
人事计划管理职能不应削弱阙兴兰人事计划工作是人事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前几年,曾被誉为人事管理的“龙”头。把住了“龙”头,可以起到“纲举自张”的效用。可是,近年来,其职能严重削弱。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作天位置。存有三少现象,即:年初计划少目标,平素工...  相似文献   

8.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二月二,吃油炸,犁地不磨铧”。旧时,人们相信二月二是龙升天的日子。龙能降雨,每年的“皇历”上都注明有几龙治水,预示着一年的旱涝,农业的丰歉。对龙的崇拜,折射出农民对“风调雨顺”的祈望。龙,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它...  相似文献   

9.
“龙”文化对于农工党员孟繁水先生来说,似乎是永远谈不完的话题。孟繁水先生尤其爱书写“龙”,从青年时代就对“龙”文化艺术情有独钟,其书斋亦称为“爱龙斋”。在孟先生的书法生涯中,让他深感自豪的是其精心创作的百米长卷《千龙图》。在2001年举国上下支持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日子里,作为一位书法家,他以满腔爱国热情,用书写“龙”字,与全国人民一道,争取29届奥运会在龙的故乡———中国举办,实现亿万龙的传人的百年梦想。经过长期的积累,两个多月的艰辛昼夜付出,一幅长达106米、高80厘米的书法长卷《千龙图》终于铸成。这幅长卷气势…  相似文献   

10.
黎伟盛 《传承》2007,(3):38-39
在广西宾阳县,一年之中最热闹的节日要数农历正月十一举行的“炮龙节”。每年的这一天,宾阳街上人声鼎沸,群龙劲舞,鞭炮齐鸣,蔚为壮观。今年,宾阳县委、县政府组织的“百龙闹宾州”活动是“炮龙节”历史上最隆重的一次,慕名前来欢度良宵的游客据说达到了20多万人。在传统民俗节日日渐沉寂的今天,宾阳“炮龙节”的喧闹颇让人感到有些意外。  相似文献   

11.
今年,濮阳市结合实际,在全市上下开展了以“热爱濮阳、增辉中原”活动为载体,以巩固提高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上新水平为目标的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其主要做法是: 一、精心组织龙文化活动周,展示濮阳新形象 濮阳是龙的故乡,充分发挥和挖掘龙文化优势,展示濮阳良好形象,是今年“热爱濮阳、增辉中原”活动的一个主题。为此,我们精心策划、组织了中华龙文化周活动。活动周期间举办了融歌舞、小品、相声于一体,诸多明星同台献艺的大型开幕式,先后开展了“龙文化与中华文明研讨会”、“龙吟诗会”、“舞…  相似文献   

12.
“叶公好龙而非龙”,却能使堪称万物精灵的龙为之感动,并虔诚地来到人间,空受一场戏耍。从这个意义上讲,把叶公好龙称为叶公“戏”龙,似未尝不可。叶公“好龙而非龙”,与其说是兴趣爱好,毋宁说是别有所求。可以说,“好龙而非龙”,正是其潜心钻研、猎取虚名借以达到某种目的的一种“学问”。遗憾的是,龙却不辨真伪,为表面现象所迷惑,轻信而导致盲动,盲  相似文献   

13.
从地图上看,位于中国东北端的黑龙江省,版图像是一只展翅翱翔的天鹅。我的黑龙江源头探秘之旅,就是从这只展翅翱翔的天鹅头顶之处开始的。黑龙江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841年—前221年)称“洛水”,在唐朝(618年—907年)称“望建江”。它因满语“萨哈连乌喇”而得名,“萨哈连”的意思是“黑”,“乌喇”的意思是“江”.之所以在两字中间加一个“龙”字,是因为龙是中国古代王朝的徽记。而它真的就像一只神秘、矫健的蛟龙,婉蜒于中俄边境广袤的山峦与森林之中。黑龙江南源为中国的额尔古纳河,北源为俄罗斯境内的石勒喀河,两河于今…  相似文献   

14.
小保:我于1964年12月由劳动部门吸收为安溪县龙汕供销合作社临时工,1970年10月因“文革”派性站错队被下放回家参加农业生产劳动,1978年1月由县“落实办”落实政策回收重新安排在安溪县龙涓供销合作社,并于1978年6月转正。  相似文献   

15.
人们常说:“教师是艺术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教师对待每一个学生就要像艺术家对待每一块玉石那样,细心观察,认真琢磨,因势利导,精心雕刻,像龙的就雕成一条龙,像虎的就雕成一只虎,像牛的就雕成一头牛,像虫的就雕成一条虫,成“龙”的固然光荣,为“虫”的也不应觉得羞耻,这个世界上正是因为有了“龙”又有了“虫”,才变得丰富多彩、绚丽多姿。雕“龙”刻“虫”,是社会发展多样性的需要。教育是为了社会进步服务的先导性产业,江总书记指出:“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贯彻执行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适应…  相似文献   

16.
十二生肖代表中国传统的农历,其中龙是最重要的象征。按照农历,2000年是“金龙”年,“金龙”年每隔60年出现一次。据说在这一年里出生的人,从一开始就特别健康、聪明和走运。因此,2000年台湾将面临一个大问题:生育高潮。 据台北一些医生估计,在受传统影响较少的台北市,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龙的国度,华夏儿女管是龙的传人。2000年恰逢龙年,龙年春节又是澳门回归祖国后的第一个春节,也是进入新千年的第一个春节。为了庆祝澳门回归和新世纪的到来,进一步发展晋澳文化交流,山西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和澳门教科文中心于2000年春节期间,在澳门举办了以龙文化为主题的山西剪纸展览。2月2日下午六时,“百龙迎卡槽”山西剪纸艺术作品展在澳门教科文中心揭幕,展出40张由山西剪纸艺术家段改芳特别为这次展览而创作的作品。这组作品以龙、澳门。和荷花为题材,手工精细,匠心独运,富有艺术特色,深受各界观众欢迎。全国政协副…  相似文献   

18.
长兴龙村多     
长兴,披天目,襟太湖,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洪涝灾害频发之乡。勤劳智慧的长兴人民在战胜各种天灾人祸中,创造了丰富的龙文化。其中“百叶龙”三上北京两进中南海表演,成为“中国龙”的代表形象。全县有36个以“龙”命名的山水洞村  相似文献   

19.
读者来信     
“80后”成长在中国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他们接受新事物的速度之快,生存方式及行为方式的多样及独立,都是上一代人难以企及的。——上海赵霞岂能如此淘汰“中国龙”江苏蔡莹一直都以“龙的传人”自诩,忽然间听到“中国形象标志将来可能不再是‘龙’”这样的消息,感到莫名的失落。据说是因为龙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而“龙”的形象又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片面而武断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中国文化有着几千年的深厚积淀,而“龙”的形象在中国民族文化中也已经根深蒂固的。难道仅仅因为外国…  相似文献   

20.
一、题解祭孰龙仪式纳西族称“孰古”。“孰”是纳西人观念中超自然世界里的精灵,汉译为“龙”。东巴经中讲,龙类与人类原是同父异母兄弟,后来,他们分管宇宙,人类只管农耕和牧畜,其他自然万物都属龙类所主宰。当初他们都各司属类,你往我来,互惠互利,和睦相处。后来,人类不断伤害龙类,龙类又对人类进行报复,双方矛盾激化,曾经东巴什罗调解,双方立下条约,以求互利互惠。人类除了农耕牧畜需要龙类帮助之外,有求于龙类的东西还多,有时候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