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卓玛 《中国残疾人》2007,(11):26-27
4年前,一个刚踏入大学校门的女大学生,在无意中因为接触到自己的大学同学——残疾人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后,她学会了手语,并且利用手语这种特殊的语言方式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残疾人,关爱残疾人。在4年的大学生活里,她懂得了人生的很多事情,她学会了帮助大学里的残疾人同学,那一刻她常得自己真的长大了,也是从那一天起,她把自己的所有业余生活都用在了一件事情上,那就是帮助残疾人。虽然,她的年龄正是恋爱的季节,但她没有时间像别的女孩子那样去看电影,逛商店,谈情说爱,因为每个周末,甚至她的所有业余时间,她都要义务去帮助照顾残疾儿童。后来,她被评为"北京市十大志愿者",自己成立了关爱残疾人的非盈利组织——北京"鸿雁"志愿者服务队。她是谁?她的名字叫郝悦,一个出生在80年代后的普通北京女孩。  相似文献   

2.
七年无悔     
正她是一名肢体残疾人,她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她喜欢自己的工作。7年来,尽管工作繁重,她却从没稍有松懈。她的工作得到了社区残疾人和上级领导的肯定和认可,居民们称她为残疾人的贴心人和好朋友。她就是易红,重庆市万州区钟鼓楼街道玉安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  相似文献   

3.
《中国残疾人》2013,(9):31-31
严兰兰女,42岁,汉族,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残联理事长。"倾尽全力来为残疾人服务,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更是我一直的信念。"2000年4月,因为工作需要,严兰兰调到了克拉玛依区残疾人联合会。一转眼,她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了13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深深爱上了这个工作。她觉得为残疾人工作,不仅是政府工作的需要,更是她和残疾人的缘分。做好残联带头人严兰兰常说,作为一名基层残疾人工作者和党员干部,不但要对残疾人有感  相似文献   

4.
赵和语女,1963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残联副理事长。身患恶性肿瘤,她忍受着手术与化疗带来的巨大痛苦投身到工作中,遇到有困难残疾人的各种求助,她总是想方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从事残疾人工作17年来,她从未认真休息过一个周末,每天都工作到很晚,她把自己的身心全部奉献给了残疾人事业……她的身上燃烧着一名共产党员和残联干部的执着信念和朴素追求,她在残疾人工作中所表现出的敬业精神和对残疾人的无限深情,赢得了残联机关干部  相似文献   

5.
吴珍萍,一位身高只有1.27米、走路缓慢的残障姑娘。她自从2005年7月起,被正式聘为梅列区列东街道社区残疾人联络员后,就在自己管辖的江滨、一  相似文献   

6.
侯桂芹,河东区第十六届人大代表,向阳楼街道残疾人专职联络员。她本人因患双侧股骨头坏死,也身有残疾,但多年来,她不顾自身困难,以一颗赤诚之心为社区群众特别是残疾人服务,为他们的困难奔走协调,无论严寒还是酷暑。侯桂芹心里始终想着残疾人,残疾人的困难就是她的困难。仅2013年一年间,她就为200名残疾人办理了残疾人证,为88户双残疾和单残低保家庭小、中、高在学子女申请了48200元助学金,为24名  相似文献   

7.
艾诚 《中国残疾人》2014,(10):30-32
郝悦是《中国残疾人》杂志2007年第11期报道过的人物,那个时候,这个刚刚从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毕业的小姑娘已经在志愿助残的道路上奋斗了整整5年。从跨进大学校门开始,她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帮助身边的残疾人,于是利用业余时间到北京各高校开展手语培训,到福利院救助孤残儿童……渐渐地,一批爱心人士汇聚到她身边,成立了鸿雁助残志愿者服务队。2005年,她被北京市团市委评为“北京市十大志愿者”。如今她供职于北京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帮助弱势群体成为了她一生的事业。  相似文献   

8.
用心找事做     
"我很乐意与残疾人交朋友,我要竭尽全力让他们活得有尊严."江苏省如皋市的薛天琴是一名听力二级残疾人.201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通过了公益性岗位竞岗考试,成为残疾人专职委员.从上岗那天起,她就决心当好辖区内残疾人的"大家长".从此,每天骑着电瓶车奔走在乡村小道上. 薛天琴觉得专职委员这个职业最大的特点就是要自己用心"找事"来做.  相似文献   

9.
路在脚下     
曾在《中国残疾人》上读过一位聋人写的文章,记得名叫《宽容》,当时感慨万分。那篇文章中写的是这位聋人自己的经历。写她从聋哑学校毕业参加工作后,同事对她很不尊重,工作了很长时间,甚至有人还不知道她的名  相似文献   

10.
王亚丽出生于江苏南京,天生丽质,或许是江南水土赋予了她灵性,梨园世家传承给了她才气,十五岁便被江西省采茶剧团慧眼识中,成为江西省采茶剧团一颗耀眼的新星……一1989年,已届而立之年的农工党党员王亚丽在一举夺得南昌地区和江西省两项戏剧大奖赛的一、二等奖后,离开了心爱的戏台,成为江西省残疾人联合会的一名干部,从此与残疾人结下了不解之缘。起初,她只是对残疾人有口不能开、有眼不能看、有腿不能走的现状充满同情和怜悯,而真正和残疾朋友接触后,她的心被震撼了,她深为残疾朋友身残志坚、努力拼搏、平等参与社会、奉献社会的精神所打…  相似文献   

11.
时光流逝,付晔担任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街道残联理事长已经快8年了。别看是个女同志,她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毅力却一点不输给男同胞,经常主动出击,攻克了残疾人工作中遇到的每一道难关。作为一名街道残联理事长,一名共产党员,她决心带好队伍,让基层残疾人组织充分发挥作用。为此,付晔在工作中始终把抓好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放在首位。她要求:每一位残疾人工作者要有一颗博大的爱心,要高度树立"残疾人利益无小事"  相似文献   

12.
每到星期三的下午,在社区会议室,便传来阵阵歌声。唱歌的是吉林市的肢体残疾人。他们自发组织成立了吉林市肢残人协会艺术团。他们用歌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表明自己自尊、自立、自强、自信的人生。这是发自内心的歌声,歌声飞出了残疾人滚烫的胸膛。艺术团的发起人之一也是一位残疾人,她叫刘莉,43岁。  相似文献   

13.
看到这封来信,我的心情很复杂。在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的时候,在30多万专职委员大展身手的时候,陈芳菲离开了她的岗位,让人惋惜。但令人欣慰的是,她的心留在了这个事业中,她还关心着这个事业。因为这个工作让她认识了自己,我们真心希望她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回到专职委员的队伍中来,献身我国的残疾人事业。同时我们也会尽力为大家多介绍一些基层残疾人工作经验,希望我们的残疾人专职委员们能克服困难,坚持到底。  相似文献   

14.
正他是一位健全人,却能深深体会残疾人这一弱势群体的痛苦和无奈,于是他经常思考着要为他们做些什么。他在基层残联默默耕耘这些年,这方土地上的残疾人事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他叫施根荣,现任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残联理事长。从2003年至今,整整9年,他和他的团队为残疾人事业而奋斗,并见证着基层残疾人事业的蓬勃发展。2003年4月,对施根荣来说终身难忘,在那时候他被秀洲区委、区政府任命为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彼时的秀洲区,残疾人事业远远没有现在发达,既与经济发展水平脱节,又落后于其他兄弟单位。然而他没有畏葸不前,"也许这正是一个改变的机会。"他对自己说,"我可以为全区2万多残疾人朋友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正>我是一名听力障碍患者,2007年成为一名社区残疾人工作专职委员。刚来社区,我对残疾人情况不了解,于是我决定先把所有残疾人家庭走访一遍。黄姐是重度肢体残疾人,离婚后独居,几乎与外界完全隔离。她的家,我跑了十几趟,才见到她。第一次看见她躺在床上,我惊呆了——这是我在档案上看到的那个人吗?照片上漂亮的笑脸怎么变得这么愁苦?屋里因为长期不打扫,还散发着刺鼻的气味。  相似文献   

16.
吴万里 《当代广西》2009,(11):53-53
大化瑶族自治县的残疾人都喜欢叫她“蓝妈妈”,那是因为:她从1991年开始,白手起家,创建了全县第一所特教学校,让该县残疾儿童圆了上学梦;她从特教岗位退休后,仍执着奉献,筹建全县第一家残疾人手工制作厂,先后培训了残疾人近1000名,为300多名残疾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她就是全国优秀教师、自治区级劳模、大化瑶族自治县特教学校原校长蓝美英。  相似文献   

17.
钟文 《中国残疾人》2014,(11):53-53
1959年出生的李文君,1米5的个头,瘦瘦弱弱的样子,因为小儿麻痹后遗症,她的脊柱严重弯曲,后背突起。就是这样一个残疾女人,在残疾人就业领域闯荡出一片天地,为智障青年和农村残疾人就业找到了一条出路,成为辽宁省优秀残疾人创业带头人。1996年从国企下岗后,李文君卖过盒饭、水果,做过杂修,10年创业,她拥有了一家米店、一家干洗店和一家家政公司。  相似文献   

18.
在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山区人民社区,提起残疾人专职委员周葵人们都会挑起大姆指。虽然终身与拐杖为伴,但她作为社区残联专干,一直用坚强与爱心,为残疾人分忧解难。为残疾人服务谈何容易。5年来,周葵不知付出了多少辛苦与汗水。为了了解残疾人的基本情况,她每天开着代步三轮车,穿梭于楼与楼之间,挨家挨户地走访残疾人。走访一、二层楼的残疾人还好一点,走访高楼层的残疾人,她一手抓楼梯扶手,一手拄拐杖,一步一步地向上攀,每上一层楼都大汗淋漓,健全人上到五楼只需要一分多钟,她  相似文献   

19.
在美丽的天目湖畔,她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屡屡出现在众多的残疾人身边,询问疾苦,送去温暖。她不但自己一次次慷慨解囊,还不时四处奔波,为残疾人呼吁求助……她叫林旭娟。  相似文献   

20.
乌兰其其格这个名字在蒙语中的意思是红色的花朵,从来残联上班的第一天开始,她就与残疾人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一千就是24年,用自己的辛劳和汗水为阿拉善盟的残疾人带来了幸福和快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