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代兵法,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宝库,它不仅为现代军事思想和军事学术提供了参考和养分,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提供了可以攻“玉”——营销策略和智慧的“他山之石”。市场竞争犹如战场角逐,兵家以诈为立,企业以争而存,均需斗智赛谋。处在  相似文献   

2.
“我是反诈主播,请问您是什么主播?”“我是娱乐搞笑的,哥,我没犯啥事……”这是河北秦皇岛反电信诈骗民警正在直播连麦,宣传由公安部刑事侦查局组织开发的“国家反诈中心”App。  相似文献   

3.
郭莉 《公民导刊》2007,(6):49-49
“老外”这个词从何而来,还真没有接触过,遇到一个较真儿的蓝眼睛,问:“外,是不是指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懂呀?”很是委屈还有点愤怒。为了平息那点萌芽中的愤怒,我说:“怎么可能!外就是外国人嘛,而且,中国往往对自己尊重的人,才加称老,比如为师者我,明明不老,还是要叫我老师。这是尊重!”中国人是否尊重“老外”们,我不知道,但是和老外一起逛街时,会发现“女人街”的东西平白地和“大都会”的价格相差无几了。  相似文献   

4.
爱上这片橄榄绿郭艳我很瘦,他很胖,我俩却鬼使神差地走到了一起,并且最终成了他的“陈郭氏”。我的同事戏称我俩是“天生一对,地配一双”,末了,一再“告诫”我:“把留给他的好吃食,自己吃掉。”啐,羞死人。玩笑归玩笑,有时她们会看着我消瘦的身躯正儿八经对我说...  相似文献   

5.
锦江边有几家做西菜的小餐馆.我和几位住“交通饭店”的“穷老外”无事常坐那儿小酌聊天.好些做小生意的乡下人就专做我们这些“穷老外”的生意,有擦鞋的、按摩的、卖小吃的、掏耳朵的、换钞的…….这些朴实又精明的从乡下来的中国人几乎都能说几句同自己行业有关的英语.一边饮酒聊天一边听着诸如“Massage(按摩)——Shoeshine(擦鞋)——Changemoney(换钞)……一类的话语,一缕淡淡的乡愁便会悄悄涌上心头.我仿佛觉得是呆在家乡威尼斯街边小酒馆的太阳伞下猜测着匆匆而过的同胞们在追逐着什么样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我们单位的外国同事被称为“专家”。专家大都是“砖家”,把中国人写的外文敲打得更加外文,也不时对与他们有关的内容添砖加瓦抛砖引玉。如最近,争论新片《洋妞到我家》中的洋妞演绎得是否“到家”,最终焦点集中在了“像不像老外”上,由此抱怨有些中国片拍的老外就像老外拍的中国人一样奇怪,大呼小叫“外国人不是外星人”,还上升到“通过艺术作品对老外的描述。  相似文献   

7.
西方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无高低贵贱之分,强调的是干事业的兴趣和自在愉快。而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其成功与否,并不是靠与别人比较来证实,更不需要通过其他人的肯定来获得满足和回报。在中国留学的外国人,几乎都与中国大学生结为一帮一的互助组,你教我汉语一小时,我帮你纠正英语一小时。在中国留学的老外圈子里的“官方语言”,是一套自己独特的洋汉语。比如,老外汉语里把互相学习的伙伴称其为我的“互相”。留学生间的对话常常是中英合璧,比如“How's it going?”“Oh,its just‘taimafan!’”(“你今天怎样?我今天太麻烦了。”)留学生与中…  相似文献   

8.
吃的革命     
<正> 中国在进入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中,有两次重要的“国际两会”要举行——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我的一位朋友是日本针对中国“国际两会”而成立的“中国‘两会’后援组织”的发起人。当我们在一起聊到“上海世博会期间估计有400万‘老外’要到中国来”的话题时,朋友一语惊人:400万老外到中国吃什么,难道要把私人厨房带到中国来不成?乍一听来,觉得此话有些过分。好象我堂堂中华十数亿人口不食人间烟火。但往深里  相似文献   

9.
小玫 《时事报告》2009,(3):59-60
在一本叫做《老外侃中国》的书里,我看到了这样一句话:“中国人太喜欢夸耀了,你们常常说你们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我们欧洲有着七千多年的文明呢!你们知道吗?”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原来外国人竟是这样看我们的!  相似文献   

10.
我的放电影事业是从一个玩笑开始的。那时候每当村里放电影,我总帮着忙前忙后。有一次,放映员开玩笑说:“你这么喜欢放电影,干脆我把这台放映机卖给你,你也来放。”虽是一句玩笑,我却认真起来。  相似文献   

11.
我的轮椅     
坐轮椅竟已坐到了第三十三个年头,用过的轮椅也近两位数了,这实在让人没想到。1980年秋天,“肾衰”初发,我问过柏大夫:“鄙人刑期尚余几何?”她说:“阁下争取再活十年。”都是玩笑的口吻,但都明白这不是玩笑一一问答就此打住,急忙转移了话题,便是证明。十年,如今已然大大超额了。  相似文献   

12.
文化的魅力     
文化的魅力肖静我在苏州最早认识的“老外”是加拿大的爱玛女士,第一次见到她,她就告诉我她热爱中国的文化,她是冲苏州的文化而来。一到中国,她就浏览了苏州所有的园林,其中有几个园林的名字我这个“老苏州”还没有听说过。她说,苏州不能去和国外比高楼、比高速公路...  相似文献   

13.
真不想做“老外”(美)WilliamBorder洋眼看中华“智慧在华人的脑子里”中国市场越来越国际化了。从波音飞机到吃、住、穿、用的方方面面,没有买不到的舶来品。我敢打赌,在中国几乎可以“包装”出一个洋娃娃,而且是从他用尿片的时候开始。成年人用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2022年以来,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隐蔽性强、打击难度大、追赃挽损难等问题,陕西省旬阳市公安局深入开展“无诈村(社区)、单位、乡镇”创建活动,全面构建“党政主导、部门主责、公安主打、群众主体”的“四维一体”全民反诈新体系,坚持“打、防、管、控、宣”并举,健全完善预警劝阻机制,坚决压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发案和损失,形成全警反诈、全民反诈、全域治诈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王松 《统一论坛》2001,(5):29-31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也是探索中国军事现代化道路的先驱。在西方列强的挑战下,面临着“新”“旧”“中”“西”的冲突,孙中山选择了中国军事现代化的道路。他继承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又认真研究西方兵法,特别是努力  相似文献   

16.
戏说洋名     
“你还是叫茉莉好,不要叫玛丽” 刚到英国不久,我参加了一个中国学联举办的中秋晚会,席间一老外光临,在座的各位同 胞纷纷自报家门:“我叫玛丽、我叫约翰、迈克尔、朱丽叶等等一串洋名。”我盯着这群黑发黑眼的同胞们突然茫然起来,感觉就跟地下工作者聚会似的,大家全都隐姓埋名只不过喊出各自的代号而已。 正胡思乱想着轮到我措手不及起来,我不合时宜地报出:“郭莹”本名。我既没有洋名也不打算起个洋名,因担心若人在自己背后喊“克丽斯汀”什么的,我一定脑海里闪过一位妙龄  相似文献   

17.
初春的太阳悬在天际,金色的阳光透过吐嫩的枝叶斑斑点点地射进密林深处,照在几位黄肤黑发的中国人与几位碧发蓝眼高鼻梁的外国人身上。他们时而目测这株树的高度,时而量量那株树的胸径。老外的嘴里,不时发出“OK、OK”的赞叹之声。 这些老外,是由著名林学家、中国林科院马常耕教  相似文献   

18.
一个“东方老外”的忧虑(埃及)侯赛因我们国家有句俗语:士居一地四十日,便成那里一居民。我到中国已经两年,因此可以说是半个北京人加半个开罗人。两年前刚到北京时,对北京的了解几近于零,所以“下车伊始”,就以我独特的方法,去了解北京,了解中国人。我想,了解...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人也真是的,这些“刁钻古怪”的问题一旦总统回答得不好,会有多尴尬,岂不影响总统的形象?如果在中国,网民提这些问题,是不是开“国际玩笑”?但俄罗斯人就敢开这样的“国际玩笑”。  相似文献   

20.
谢俊思 《人民公安》2023,(24):20-21
<正>今年8月8日上映的电影《孤注一掷》中,有一段台词让我印象深刻。王大陆饰演的赌徒顾天之,因网络赌博负债累累,走投无路后跳楼摔成重伤。其女友宋雨找到反诈民警赵东冉,问什么时候能抓住幕后的电诈分子。赵东冉说:“你家的东西丢了,你怀疑是邻居偷的,但是你不能直接冲到邻居家去搜,对吧?也就是说,中国警方,在境外是没有执法权的。”宋雨听后,失望地说:“就是你们也管不了,对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