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8 毫秒
1.
辛田 《国际展望》2016,(4):57-75
随着"走出去"战略进入加速推进时期,中国企业和公民正大量涌向海外,在收获巨大回报的同时,安全方面也承受着同样巨大的风险。随着中国的海外利益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海外利益保护措施已无法有效地满足多样化与多层次的海外安保需求,凸显出国家行为体在海外安保供应上的重大缺陷,开发新的供应渠道已成为必然。面对日益严峻的安保问题,海外中国企业和公民日渐依靠市场来满足自身的安全需求,选择国内外私营安保公司以获得安保服务,中国海外利益保护的私营化正在悄然进行。但与其他国家相比,当前中国的私营安保公司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走出国门的安保企业数量也较少。同时,在中国海外利益保护私营化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缺乏相关的法律规范、缺少明确的境外枪械使用制度、可能会对国家权威形成挑战、引发大规模冲突等。因此中国的私营安保公司想要成为成熟的海外安保供应者,仍然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相似文献   

2.
章雅荻 《国际展望》2016,(3):90-106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落实,中国海外劳工数量持续增加,但沿线各国政治制度、经济状况、宗教信仰等差异巨大,安全形势较为复杂,中国海外劳工将面临来自劳务纠纷、群体事件、恐怖主义、自然灾害、所在国政局动荡等多方面的威胁。根据海外劳工面临威胁的种类与数量,笔者将沿线区域划分为五个安全等级,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中国海外劳工保护的战略策略:保护体系应转变传统的应急思维,注重海外劳工的生命安全与日常权益保护;通过建立相关的海外劳工管理部门、出台相关法律、推进针对海外劳工的领事预警机制等措施,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积极参与全球和区域劳工移民权利保护的相关活动,为保护海外劳工的制度化建设而努力,同时提高自身的话语权;还应通过签订双边协定,来对海外劳工群体进行更具指向性、全方位、多层次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参与世界的广度和深度在日益扩大,国际影响力日增,海外利益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同时,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和海外利益面临的激烈竞争,使中国传统上以政府为主的海外利益保护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海外利益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如何准确认识"海外利益"的内涵,在坚持中国特色保护原则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其内容,并在保护手段上不断完善和创新,实现"海外利益"的有力保护,已经成为中国对外战略与政策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二战后,美国以建立双边同盟体系的方式向东亚地区供给安全公共产品,以此构筑了美国主导的东亚地区安全体系。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美国实力的相对衰落和中国的快速崛起,东亚力量结构加快调整,一方面使东亚国家对安全公共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另一方面美国提供的安全公共产品因日益"私物化"而难以满足地区的安全需求,由此导致该地区安全产品的供求矛盾。安全产品的供求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东亚地区的安全困境,中国作为地区大国,在满足地区安全需求和避免中美两种安全产品恶性竞争的基础上,应扮演东亚地区安全公共产品的供应者,既要向东亚提供新的安全观念,也要主导建立集体安全合作机制,以缓解地区安全困境,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5.
与中国海外利益不断扩展的现实相比,因为缺乏稳定的海外硬件保障条件,中国在保护海外利益和提供国际安全公共产品方面面临较大挑战。海外基地建设不仅能发挥硬实力的软运用功能,还能够满足东道国在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国民就业等方面的需求。中国建设海外基地不仅是现实所需,而且有法可依有例可循,在尊重《联合国宪章》相关原则、遵守东道国相关法律法规、秉持互不干涉内政等外交原则的基础上,中国建设符合国家发展需要的海外基地无可非议。要实现中国特色的海外基地建设,首先需要营造接受中国建设海外基地的国际环境,其次则应从获取方式、发展规模、立法执法、管理运行等方面思考和应对海外基地建设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6.
正自中国政府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推动下,中资企业"走出去"的规模迅速扩大,其遇到的各类安全风险也不断增多,加强中资企业海外安保机制建设刻不容缓。"企业是主体、员工是基础、行业是关键、国家是保障、国际合作是助力"的"五位一体"的海外安保机制,有利于切实保障海外中资企业的安全利益。  相似文献   

7.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大力实施,中国与周边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中国在周边地区的海外利益也显著增加。无论是经贸关系还是境外投资,抑或是人员往来,中国在周边地区的海外利益都日益凸显,周边地区在中国海外利益中的分量也与日俱增。但是,周边地区海外利益面临政治、经济、社会和安全四大风险,而且在海外利益维护方面面临不干涉内政与建设性影响的"原则困境"、安全问题频发与海外军事支援受限的"力量困境"、依法保护与法律缺失的"法律困境"。对于周边海外利益的维护,要划分海外利益的层次与领域。总体上,海外利益可以划分为核心、重要、一般三个层次,同时可以区分为政治、经济、安全、文化四大领域。对于不同层次和领域的海外利益,要针对性地运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法律五大手段,积极建立国家、企业、社会和个人多元力量参与的"四位一体"海外利益维护模式。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时代,海外利益维护既是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也是关涉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议题。作为一个被西方视作"异质文明"的新兴大国,中国的海外利益维护问题尤为紧要,但其战略重心与核心任务显然不是遵循西方式的外交、法律或军事等路径,而应从观念、路径、模式等层面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海外利益维护的战略框架。在观念层面,中国应力避纯粹的物质利益观、狭隘的民族主义、褊狭的零和思维,树立正确的综合利益观、共同利益观、合作利益观;在路径层面,中国应力避偏重双边外交的传统机制,从推进经济外交、增进政治互信、促进文化交流、加强军事合作等层面着力,拓展海外利益维护的多元路径;在模式层面,中国应力避以单边主义、黩武主义为主导的零和模式,构建以共同利益为基础、以国际制度为依托的和合模式。  相似文献   

9.
现实建构主义视野下的中国海外利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的海外利益越来越受到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挑战,海外利益的保护已经成为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首要考虑.以现实建构主义视角分析,中国海外利益的内涵是权力变迁因素和国际社会规范共同作用下的产物,中国在主导或影响世界的同时也为世界所重塑.在海外中国利益的实现过程中,中国需要摆脱传统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偏见,以折中的态度应对外来压力和挑战,探求实现海外中国利益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海外公民保护是全球化时代中国海外利益日渐拓展的产物,在海外利益或国家利益中居于最重要、最优先位置,纳入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野。与西方海外公民保护的实践相比,中国坚持以人为本、不干涉内政、合作共赢等理念,表现出目标明确、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的特点。随着自身实力地位以及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在海外公民保护实践中,中国正从国家资源的供给者转变为市场治理的推动者、从所有受众的维护者转变为重点人群的聚焦者、从传统方式的践行者转变为现代科技的受益者、从海外民生的关注者转变为国际责任的承担者、从国际制度的适应者转变为全球机制的塑造者。相对应地,中国应当从市场治理趋势、企业能力建设、科技使用水平、国际责任、公共产品方面锻造国家外交能力,构建海外公民保护机制,在全球海外安全治理中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1.
海外公民保护的重要意义已被普遍认知。长期以来,中国始终致力于保护海外公民,其理念、机制和实践日渐成熟。中国目前的海外公民保护可以从四个维度来进行考察,即中国外交的原则性和灵活性、非国家行为体介入、内在运行机制和外在实践形式的互补、磋商对话战略选项。改革开放以来近四十年,中国海外公民的保护历程,大致可分为适应、推进和转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分别是被动、主动场域的转换,常态、动态秩序的生成,高级、低级政治领域的互动。在应对国内、国际诸多挑战的过程中,中国的海外公民保护总体呈现螺旋式上升的态势,实现了战略目标与实践推进之间的统一。此外,中国海外公民保护在战略、供需、实践三个层面面临挑战,这是考验中国海外公民保护能力和水平的新课题。相应地,中国应当更加自觉地奉行不干涉内政原则,理性面对海外公民安全形势,更加充分地发挥政府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相关行为体的介入,更加深入地利用现有各类资源,努力提升海外公民保护的水平,从而更有效地推进中国海外公民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海外农作物种植:规模与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概念上讲,中国海外农作物种植应当与友谊农场、海外农业示范基地和替代种植区别开来。近年来,大型国有企业成为中国海外种植项目的主力,同时私营企业在投资者中的比例逐渐扩大。面对国内资源匮乏和相关需求的增加,世界粮食产量增长空间有限和我国紧缺农产品出口国的政策变化,中国应继续鼓励海外农作物种植。同时,为了推动项目顺利进行,中国政府应加大对中国企业和东道国之间的互动的关注,重视提高对有关项目的信息指导能力,并积极参与到有关国际监督机制的建立过程当中。  相似文献   

13.
安全合作是解决安全问题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当下,东北亚安全合作面临着历史恩怨、领土争端、民族主义、信任缺失等四大障碍。区域公共产品的供给不但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这些障碍对东北亚安全合作的负面效应,而且能为安全合作提供基本条件和必要动力,提高安全合作水平。但是中美两国竞争性的供给模式导致区域公共产品相对不足,影响了东北亚安全合作的持续深入进行。文章认为,应从优化供给结构、提升区域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水平和发挥中国的大国作用等三个方面来改善与提升东北亚区域公共产品的供给状况与水平。  相似文献   

14.
学校安全保护一直是涉及面很广的话题。在现实学校安全立法中存在着强调侵权救济无视应然权利、崇尚客观规约忽视主体意识的现象,这使我们获得了对当前立法进行检视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本文以知情权这一具体的权利形态作为对立法检视的一个向度,通过对其在学校安全体系中适用的"源"与"流"、权利构型、主体间运行以及实践原则等问题的探讨,提出应在"权利设定一权利保护"的框架下进行权利立法和立法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海外军事基地研究的重要领域是基地的获取方式。本文归纳出大国获取海外军事基地的六种方式,即殖民统治、和平转让、军事占领、军事结盟、提供援助和撤离原住民,并以美、英、法、俄、日、印六国在中东伊斯兰地区军事部署为例加以实证检验。研究显示:在不同的国家、历史时期和地缘环境下,上述六种手段的作用不同。军事结盟和提供援助是大国在该地区部署军事基地的主要手段;殖民统治是英法获取军事基地的重要手段;军事占领是美国获取军事基地的主要手段;和平转让与撤离原住民是大国获取军事基地的补充手段。中国在中东虽无军事基地却有军事存在,以索马里护航编队、维和部队等为主要形式。为更好地保护海外利益,增强人道主义救援能力,中国在中东伊斯兰国家建立任务导向型后勤补给基地具有必要性,其获取方式将以政治谈判和外交协商为主,不同于其他大国的获取方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村民自治实践领域的海外研究成果进行了跟踪分析。20多年来,海外学者围绕村民自治推行的背景、引起的争论、发展的动力、实施的效果以及未来的发展五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跟踪分析发现,海外学界对中国农村这场"民主试验"高度关注,对村民自治这种基层民主在推动中国民主发展中的作用的理解也充满分歧。现有研究成果在给人启示的同时,仍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在明代东亚体系中,作为核心国家的中国在"天下"观念的支配下,向地区供给了区域安全公共产品、区域贸易公共产品和区域文化公共产品,从而保障了区域安全、维护了区域贸易稳定和促进了区域共有文化交流。明代东亚地区公共产品并非始终是一种所谓弱需求与弱供给模式,根据明朝向区域提供区域公共产品的方式和水平的不同,明朝的东亚体系分为六个阶段,并因此构成了明代东亚体系内部的体系变迁。其中,区域公共产品的主要供给者与国际体系结构之间的互动,以及区域公共产品自身性质两个层面构成了决定明代东亚区域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变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李睦 《工会博览》2010,(8):12-13
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产物,海外派遣劳动者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活动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力量。近年来,随着全球化浪潮,中国赴海外务工人员日渐增多,这也部分缓解了中国就业市场的压力;另一方面,中国劳工受困于海外的事情也时有耳闻。究竟应如何规范海外劳务派遣中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改变了海外学者"远观"中国的境地。研究条件的改善,加之中国自身的巨变,都为这一时期的海外中共研究提供了新的动力。围绕"中共的控制力"这个核心问题,本文对改革开放之后海外学者的中共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并探讨了其进展与局限。在笔者看来,"遭遇稀释的控制"与"遭遇抵制的控制"是这一时期海外中共研究的两大主题。  相似文献   

20.
新安保法实施两年多来,安倍政府不断渲染所谓"日本安保环境恶化",加快防卫重心向西南转移。日本自卫队以"夺岛作战"为指向,聚焦快速反应和联合作战,全面推进自卫队的升级和重组,在防空反导、远洋作战、联合反潜以及网络和太空等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并构建起一元化的联合作战指挥体系。日本还积极拓展防务外交,推动自卫队走向"海外用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