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帅  付争 《东北亚论坛》2022,(6):105-121+126
金融科技发展正推动着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而国际金融公共产品理论则为厘清本轮变革提供了合适的分析框架。本文首先梳理分析了国际金融公共产品理论,进而从全球金融治理体系变革的技术性推动力和变革路径的视角,以中间阶段国际金融公共产品为剖析对象,尝试归纳和分析了金融科技发展背景下全球金融治理体系变革。研究发现,关联产品(joint products)激励作用得到增强;信息器物型国际金融公共产品供给存在“新老竞争”和“公私竞争”;制度型国际金融公共产品中的金融科技国际标准规则正在形成;观念型国际金融公共产品得到新发展,并引领国际金融实践。面对国际金融创新和全球金融治理的新形势,我国应该积极推动法定数字货币跨国使用,引领新兴经济体国家参与以国际清算银行为核心执行平台的治理体系,同时设立金融科技试验区以对接国际金融科技发展前沿。  相似文献   

2.
从本质上说,金融业是一种"信息密集性"或"信息敏感性"产业,对于金融全球化而言,信息技术进步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在信息科技革命引领和推动下,互联网与金融业相互融合,掀起了人类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金融全球化浪潮。当代金融全球化迅猛发展对国际金融安全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新一轮大规模金融全球化、国际金融体系的巨大变化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新的国际金融格局与既有的全球金融治理框架之间的均衡逐渐被打破,既有的全球金融治理框架越来越难以适应信息科技革命条件下金融全球化发展和维护国际金融安全的要求。为更好地适应当代金融全球化条件下建立新的国际金融公共秩序,更好地维护国际金融安全的需要,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为契机,国际社会揭开了全球金融治理改革的大幕。在国际金融体系和全球金融治理框架处于大变动和寻求新均衡的背景下,中国应抓住有利时机,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和推动全球金融治理改革,坚持命运共同体理念,遵循责任、权力相一致和平衡的原则,倡导在全球金融治理中加强互联网的运用,为维护国际金融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从本质上说,金融业是一种“信息密集性”或“信息敏感性”产业,对于金融全球化而言,信息技术进步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在信息科技革命引领和推动下,互联网与金融业相互融合,掀起了人类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金融全球化浪潮。当代金融全球化迅猛发展对国际金融安全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新一轮大规模金融全球化、国际金融体系的巨大变化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新的国际金融格局与既有的全球金融治理框架之间的均衡逐渐被打破,既有的全球金融治理框架越来越难以适应信息科技革命条件下金融全球化发展和维护国际金融安全的要求。为更好地适应当代金融全球化条件下建立新的国际金融公共秩序,更好地维护国际金融安全的需要,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为契机,国际社会揭开了全球金融治理改革的大幕。在国际金融体系和全球金融治理框架处于大变动和寻求新均衡的背景下,中国应抓住有利时机,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和推动全球金融治理改革,坚持命运共同体理念,遵循责任、权力相一致和平衡的原则,倡导在全球金融治理中加强互联网的运用,为维护国际金融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金融控股公司:加入WTO后我国金融业发展模式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加入WTO及经济的全球化 ,面对国际金融集团涌入国内市场 ,加快整合我国金融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变得越来越迫切。金融控股公司将成为我国金融业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过度的现实选择。根据我国的“准金融控股公司”的现状 ,借鉴国外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经验和我国金融业的实际情况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组建、监管、发展模式等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深入研究并附之实现。  相似文献   

5.
自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 全球金融机构并购的数量和规模急剧上升, 其主要原因 在于信息技术的发展, 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趋势, 以及金融业自身开拓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防范和 化解金融风险的需要等。全球金融业整合并购的结果表明:金融业的竞争主要在跨国或全能金融 机构之间进行, 其技术竞争日益重要, 金融混业经营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6.
美欧日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美欧日在金融制度上竞争越演越烈。各国在继续推行金融自由化、揽集国际资本、扩充金融中心基调上,愈益注重修正、补强金融监管体制,以维护金融秩序稳定,在国际金融领域谋取新的竞争优势。一、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动向及其背景(一)美欧日加快改革金融监管体制。...  相似文献   

7.
正如大多数经济转轨国家一样,俄罗斯饱受国际金融危机之苦,深受国际金融危机之害。由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俄罗斯金融危机并由此导致的严重经济衰退,一方面暴露了俄罗斯经济自身的脆弱性和对外部市场的严重依赖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俄罗斯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中盲目追求金融自由化、过早过快开放金融市场所造成的后果。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经济的严重影响和冲击,俄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千方百计化解危机。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俄罗斯采取了重振经济的若干政策措施,使经济不断呈现向好态势。  相似文献   

8.
国际金融安全是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安全议题,也是当前国际秩序转型期全球治理的重要议题。国际金融安全具有主客交融的属性,既涉及物质层面的客观威胁,又涉及观念层面的威胁认知。金融安全研究的三种基本逻辑是权力竞争、利益互动和安全建构。从全球金融治理的视角可以将国际金融安全观界定为核心治理主体对国际金融风险的来源和性质的认知。风险来源和风险性质是国际金融安全观的两个核心内涵,分别对全球金融治理的层级和模式产生重要影响,并由此形成了一个识别国际金融安全观的理论框架。基于这一框架,二战结束以来国际金融安全观的演进主要经历了货币体系安全观、“完美市场”安全观、微观审慎安全观和宏观审慎安全观四个阶段,它们在风险的来源与性质以及治理的层级、逻辑、模式弹性与效力等维度存在较大差异。在当前国际金融体系下,国际社会的金融安全意识在弱化,大国间的金融安全观分歧和竞争正逐渐侵蚀全球金融治理的共识基础,国际金融安全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9.
从金融危机看中国的立法与监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滨 《亚非纵横》2009,(1):18-21
次贷危机自2007年2月在美国爆发以来,已经逐步演化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并对全球实体经济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对此,各国政府都采取了有力的措施,积极应对。在宏观调控方面,各国政府主要采取协同降息,向金融机构注资,实施国有化以及提供担保等措施。在金融监管方面,呼吁重建国际金融监管体系,加强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完善金融立法,防范金融风险的蔓延。从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应该在金融立法和监管方面汲取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新兴国家的快速崛起和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作为两股重要的力量,正在推动国际金融体系发生一场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意义最为深远的变革。未来10–15年,全球金融体系将出现如下变化:国际金融治理机制实现从八国集团到二十国集团的彻底转变,而二十国集团的根本缺陷将意味着一个制度更加虚弱的金融治理时代的来临;主权财富基金和信用评级公司将成为全球金融体系新的重要行为体,进而加剧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权力冲突;国际社会将加强对资本跨国流动的监管,新凯恩斯主义将取代“华盛顿共识”,成为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主流意识形态;而国际货币体系将出现从“美元独霸”向“一超多强”的转变,新兴国家将加快推动其货币的国际化进程,国际货币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这个转变过程将充满各种新旧力量的争夺和竞争,从而导致全球金融体系的动荡和不安。与此同时,中国逐渐进入从贸易崛起到金融崛起的新阶段,并开始深度介入国际金融关系,因此积极维护自身日益扩大的国际金融利益和国际金融安全逐渐成为中国对外战略的重要内容。对此,中国应该借助当下国际金融体系变革的各种有利时机,采取积极的金融外交手段来提升自身的国际金融地位,夯实自身的金融安全保障,以实现大国金融崛起的宏伟图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际金融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这是战后几十年来发展变化的结果。金融被称为二十一世纪的重要领域之一,它反映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态势。因而,国际金融格局变化过程所呈现的特点和未来的发展趋向,一直为人们所关注。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世界经济国际化的发展,近年来西德的国际金融实力急剧增强。两德统一、欧洲经济一体化以及世界金融市场国际化为德国加强国际金融实力带来新的动力。但世界金融大国的座次并未因此改变。从长远看,德国对世界经济、特别是国际金融的依赖与  相似文献   

13.
当前国际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金融全球化和金融深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它 被金融工程的发展、金融市场融资方式的证券化、机构投资者的异军突起以及国际银行业的巨大变 革日益证明。国际金融的发展变革, 冲破了原有的格局, 增大了金融业的风险。传统的金融监管方 式已经不再适应新的形势, 改革金融监管体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傅璇 《海内与海外》2005,(7):19-21,18
作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高级专家,王元龙博士虽然身兼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政府经济顾问以及博士生导师等多个社会角色和行政职务,但他谦和的笑容、严谨的治学以及低调的作风,却使其更像一位纯粹的学者。凭着多年国际金融研究的经验,王元龙博士在其新著《中国金融安全论》一书中,以敏锐的视角揭示了中国在金融全球化挑战中所面临的种种风险,“金融安全”再次成为中国金融界高频点击的关键词。在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该如何认识我国金融业的风险,并有效地进行规避和防范?笔者就此采访了王元龙博士。  相似文献   

15.
国际金融发展体现商业化、综合化、国际化趋势,为顺应这一时代潮流,韩国金融业走上自由化和国际化之路。本文深入分析了韩国实行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的背景及动因,介绍了在推行自由化和国际化过程中所采取的步骤和措施。在此基础上,预测了韩国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韩元的国际化将是韩国金融全面国际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韩国的金融业为韩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介绍了韩国金融业发展的历史及现状,叙述了韩国不同金融机构各自的业务职能,总结了韩国金融机构的特点,并提出了面向21世纪的三个发展战略,即:范围广泛的产品和服务战略、突出重点领域战略和低成本战略。强调必须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引入适当的金融制度。  相似文献   

17.
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和中亚各国经济以及中国与中亚的贸易造成沉重打击。2009年中国经济率先企稳回升,给中亚各国吸引外资缓解本国日益严峻的金融形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促进了中国与中亚各国在经济、政治、安全、人文等各方面的快速发展。由于中亚地缘政治、经济地位的特殊性,使之日益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中国和中亚各国的合作不可避免招致美俄等国的猜疑和忧心,从而给双边关系的发展带来挑战。不过,中国和中亚各国合作是建立在"政治互信、经济互助、资源互补"基础之上的双边关系,未来合作的机遇仍然会大于挑战。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最后一年国际金融的发展状况对新世纪的国际金融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作为主导和影响全球的重要一极--美国金融趋势与风险对国际金融格局乃至发展趋势更具较大的作用;加之美国经济处于硬着陆与软着陆的争论之中,金融风险的压力更为沉重,但其潜在的优势也使其具有化解危机的能力,而不确定性、不明朗性的趋势将会加大国际金融波动与调整的压力.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加剧与缓解过程,国际金融的地位与作用日益上升,对世界经济,乃至政治的影响正在加大.因此,预测国际金融前景,对于把握世界经济与政治的脉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金融作为影子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在中国呈井喷式发展。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呈现出了迥异于美国的鲜明特色与独特范式。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与互联网技术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其发展和演化速度远远超过了传统意义上的金融业态变迁,并表现出极强的动态性和创新性。中国互联网金融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七种模式,其产生和迅速发展有着独特的原因。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将对中国现有的金融业竞争格局、金融市场发展、传统的金融业态以及整个金融产业的系统整合产生巨大影响,并对现行的监管框架提出挑战。目前国内学术界和业界对于互联网金融的认识和研究仍较为粗糙和模糊,深化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研究方兴未艾、正当其时。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危机后的印度经济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和世界经济产生极为重要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印度经济发展,但是其影响并不大。为保持经济稳定快速增长,印度政府及时采取了一系列适当的政策措施,使已经降温的印度经济依然保持较快增长速度。随着世界经济逐渐复苏,印度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