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22年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东南亚之行引发东南亚国家华侨华人持续热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成为备受瞩目的关键词。恰值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之际,面对海外环境复杂化和不确定性上升,如何有效凝聚华侨华人力量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是亟待探讨的重要议题。中国与文莱关系友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文莱政府的积极响应,截至目前两国合作成绩斐然。文章通过梳理分析文莱华侨华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现实基础、实施进展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为中国和文莱友好关系为文莱华侨华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创造了条件,但也存在亟须关注的内外挑战。基于此,文章研究提出继续深入发展中文友好关系,加强对文莱华侨华人的调查研究和与文莱华侨华人的沟通交流,重视发挥文莱华侨华人华商的桥梁作用,注重发挥华侨华人在商贸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民心相通”等方面的作用等推进文莱华侨华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如何影响中国在东南亚的形象、能否改善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形象认知?基于2005—2021年“全球事件、语言与语调数据库”(GDELT)数据,采用多重、多期差分法(DID)实证检验了“一带一路”对东南亚国家对中国形象认知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一带一路”与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形象认知显著正相关;“一带一路”的经济社会发展效应、赫希曼效应和贸易、投资的中介效应均会显著提升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正面评价和认同;“一带一路”与制度距离、文化差异、相互间的认知差异、外交立场距离的交互效应也会显著弱化这些距离变量对中国在东南亚形象的负面影响;“一带一路”对中美权力变化、中美战略关系和对中国威胁认知的优化、调节效应也会有效缓解、改善东南亚国家在中美之间的选择困境和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十年以来,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双方合作硕果累累。以2018年“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提出为分界点,共建“一带一路”在东南亚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特征是重点完成战略对接并启动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第二阶段的特征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率先转向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高质量发展的新领域。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在共建过程中形成的包括加强发展共识、利用多层次合作机制、有效平衡发展与安全双目标等地区经验,对于其他地区具有示范作用与借鉴意义。未来,虑及中美博弈深刻影响地区与全球环境,尤其“一带一路”倡议已被美国视为主要“威胁”并加以遏制,中国应从地区秩序重构的战略需求出发,进一步优化“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在东南亚的实施方案,以期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在2017年5月14-15日举行的高峰论坛上,“一带一路”被多国政要盛赞为“改变未来的伟大倡议”、“一个伟大的构想”.从2013年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到近期刚刚闭幕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倡议提出已近四年.在中国的大力推动下,从概念界定到顶层设计再到具体项目落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逐层推进,已经取得一系列成果,但推进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内外风险和能力短板.“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中国宜谨慎面对推进中的问题,加强研判,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开启一场改变中国与世界的伟大征程.  相似文献   

5.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沿线国家基于各自的利益考量,对此反响不一.其中,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的一些中等强国和地区大国的认知与反应值得探究.例如,澳大利亚在东南亚有重要的经贸利益,其对倡议的战略影响不容小觑.准确把握澳大利亚政界、商界、学界、智库、舆论界对“一带一路”的战略认知及其原因,深入分析澳大利亚对加入“一带一路”的态度,探讨中国的应对策略,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编者按:中国是当今世界邻国最多的国家。在中国的周边区域中,东南亚是人口最多、文化最为多样、华侨华人聚居规模最大、对中国最具战略纵深性的地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通过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的万隆会议,在东南亚这一场域成功地登上了国际舞台。半个多世纪之后,当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时,东南亚依然没有缺席。2013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与维护国家安全是新时期中国的重要国家战略.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一带一路”建设在短短几年内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术界也就此展开了深入探讨,国内有关研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相关智库、论坛纷纷成立,如“一带一路”百人论坛、“一带一路”安全问题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安全是衡量中国崛起的基础性标尺,是中国和平发展之基,更是“一带一路”实施的首要考虑问题.然而,在当前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动之下,安全威胁来源更趋复杂化,中国国家安全维护的任务更加艰巨.因此,中国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命运共同体”、“可持续安全”等安全理念,力求统筹安全与发展、国内与国际、自身与世界安全,走一条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  相似文献   

8.
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直接投资既改变了地区经贸格局,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政治影响。本文使用2010年至2022年的数据检验“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十年来,中国对东南亚的直接投资是如何对东道国民众的对华态度产生影响的。研究发现,中国直接投资的快速涌入导致了东南亚国家整体上更为负面的对华态度。投资行业的异质性、母公司的国有背景、投资进入的方式以及两国政府间的合作程度均是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厘清中国在东南亚直接投资引发政治矛盾的作用机制,可为实现“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民心相通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9.
过去十年中,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包括交通、能源和信息通信。但该地区仍然面临着广泛的基础设施需求,因此,东南亚国家仍需通过在国家和区域两个层级上发展交通基础设施来加强其连通性,通过加强地区内贸易来重新平衡其增长,以加强经济一体化并满足基本基础设施需求。在基础设施持续完善的趋势下,东南亚地区需要与世界其他地区建立高效、安全、及时和环境可持续的基础设施联系。通过回顾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十年进程中基础设施联通的建设成效,厘清了设施联通、贸易畅通以及资金融通的相互影响机制及基础设施投资效应,且分析了中国同东南亚国家在基础设施领域进行联通合作的现实困境,并基于可行性展望了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与推进,需要沿线国家,尤其是关键大国的积极响应、支持和理解.作为东盟最大的经济体,印尼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与反应尤为重要.印尼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相当有限,各界的态度和反应两极化,政府层面以支持和欢迎态度为主,但部分军方和反对联盟成员存在较大疑虑;“中国威胁论”仍有一定的市场,华人群体对“一带一路”倡议较为支持;而印尼学界普遍持谨慎、怀疑甚至批评的态度.基于此,本文建议中国提高和加深印尼各界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协商解决纳土纳问题;适当调整中国对印尼的宣传重心和方式方法;积极开展公共外交,加强人文交流与沟通;中企应重视项目质量,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等.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七年来在促进中国与合作国家机制与政策协调、基础设施联通、贸易投资、资金融通、产能合作、经济增长以及人文交流等诸多方面均取得了明显进展。同时,也存在诸如规划不科学、布局不合理、管理不到位及效益待提高等问题。此外,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盛行、全球新冠病毒大流行以及合作国家对共建“一带一路”红利期望值增加等等,均对“一带一路”高质量、持续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和更为严峻的挑战。本文在考察过去几年“一带一路”建设取得进展的基础上,分析存在的短板以及面临的新挑战,探寻解决难题的路径和方法,以期助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崛起的中国已经从国际组织的参与者向改革者、创新者转变。2013年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虽然源自中国,但属于世界,是中国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提供给世界的公共产品。它不仅在物质层面给参与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也在观念层面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倡议蕴含的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体现了新型全球治理观。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需要中国积极在国际组织中设置议程,嵌入理念话语,在全球和地区组织中扩散新观念,与国际社会沟通,形成共建“一带一路”的广泛国际合作共识。“一带一路”倡议及其核心理念已写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以及其他区域组织等有关文件中。未来,中国还需要从增强自身在国际组织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扩展现有国际组织的职能范围和推动关键的节点组织采纳政策倡议三方面入手,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的规范性原则与具体倡议得到更多国际组织的认可、接受和采纳,提高国际组织参与“一带一路”的积极性与效率,促进全球治理向着更加公正、普惠、共赢方向发展,为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奠定更加坚实的理念基础。  相似文献   

13.
编者的话     
时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本期刊出的三篇文章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关注“一带一路”倡议的公共产品属性。袁正清和赵洋指出,该倡议虽然源自中国,但同时也是中国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提供给世界的公共产品。因此,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需要中国积极在国际组织中设置议程,嵌入理念话语,在全球和地区组织中扩散新观念,并提高国际组织参与“一带一路”的积极性与效率,使这一倡议成为全球治理的价值坐标。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与新加坡1990年建交后,两国关系从经济到政治层面长足推进.从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的启动、再到新加坡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度对接,中新经贸关系不断实现新突破、不断迈向历史新高.中新两国政府间合作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两国经贸关系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发展夯实了政治互信,进而推动中国经济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并对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发展及“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的有效落实具有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9月和10月出访中亚国家及东南亚国家时分别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缅甸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地位和角色突出。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伊始,缅甸的态度和反应就非常积极,中缅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五通"领域的合作都取得了诸多进展。展望未来,两国的合作依托"中缅经济走廊"将会更加深入和广泛。同时,也要正视缅甸内部冲突产生的外溢效应,以及缅甸极端资源民族主义和极端环境民族主义等因素对中缅合作产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泰国作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重要起点和连接中亚辐射非洲、欧洲的重要国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将承担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此前,中国与泰国已经建立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机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两国在金融合作方面仍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一些制约双方金融合作的障碍。因此,要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更加密切中泰两国之间的经济往来,必须强化中泰金融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2013 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克和印度尼西亚时分别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倡议. "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好国际实践典范,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18.
“一带一路”提出十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围绕共建“一带一路”进行了一系列政策沟通,推动了发展战略对接、合作规范融合和发展规划协同的初步实现。未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政策沟通将在不断强化多双边对话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质升级。与此同时,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政策沟通也面临一系列由国际地区环境噪音、沟通者内部政治运行噪音及内外部定向干扰噪音造成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周边次区域中,东北亚地区安全困境最为严重,而该地区对于中国实现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具有重大意义。具备区域合作重要属性的“一带一路”倡议能有效缓解安全困境。东北亚地区之所以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缺口,主要由于朝鲜半岛紧张局势高居高不下、美国因素的负面影响、中日竞争关系的影响存在,这些因素的根源又是该地区的“安全困境”。将东北亚地区逐步纳入“一带一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该地区的安全困境,并为深化东北亚区域合作提供新的动力,两者有望形成良性循环。俄罗斯、蒙古国和韩国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态度积极,朝鲜也表现出一定的兴趣,日本和美国态度复杂,但已经很难置身度外。在推动东北亚地区纳入“一带一路”倡议时,需先从双边合作入手,争取各国均加入到“一带一路”倡议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然后扩大到中日韩、中俄朝和中朝韩三边合作;进而扩大到多边范围,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下设立“东北亚建设资金”,专注于东北亚项目投资;。同时激活和利用大图们江开发计划和长吉图国家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背景是西方主导下的世界发展潮流遭遇颓势.一方面,资本主义积累模式加剧世界贫富分化;另一方面,弱肉强食的强权政治模式导致世界日趋动荡;同时,线性思维的西方价值观造成非西方国家“价值错位”.世界呼唤新的发展理念.应运而生的“一带一路”倡议体现出全球发展的中国理念:一是强调世界各国“共同富裕”,有助于缓解南北矛盾;二是强调地缘经济整合,有助于缓解欧亚大陆碎片化后遗症;三是倡导“民心相通”和兼容并蓄,有利于创造新型文明观.但是,知难行易,“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