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巩固和发展,特别是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最好的方式,就是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继承他的崇高品格,发扬他的优良作风,把他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2.
论邓小平的国家利益观王炎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是一个热忱的爱国主义者,他所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相统一的理论。他构思和设计的有中国特色的一整套发展战略,以强国富民为出发点,以国家利益为...  相似文献   

3.
今年8月22日,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邓小平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把毕生心血都献给了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创立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是社会主义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行动指南,是中国妇女运动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指针。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更加怀念邓小平同志,更加感受到邓小平理论丰富的科学内涵和指导实践的巨大力量,从而更加坚定了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既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又是当代中国最杰出的爱国主义者,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博大精深,集中体现在新近出版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探讨和学习邓小平同志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光辉思想,对于全面准确地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是一位世纪伟人。我们爱戴他、感激他、怀念他,因为他把毕生心血和精力都献给了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立了不朽的功勋。邓小平同志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邓小平理论是小平同志留给我们的最为宝贵的思想遗产和精神财富。在邓小平理论的宏大体系中,小康社会思想是其重…  相似文献   

6.
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和四川省党建研究会,不久前在邓小平故里广安市召开学习邓小平党建理论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来自北京、天津等18个省区市和中直机关有关部门、解放军总政治部的代表共60多人出席座谈会。与会同志深情地缅怀了邓小平同志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为我国革命和建设,特别是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立的丰功伟绩。大家谈到,邓小平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他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领导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  相似文献   

7.
一代世纪伟人邓小平同志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给中国人民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这位充满智慧的政洽家以大无畏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带领着中国人民在充满风险而又富于希望的现代化进程中,开始了一次新的长征。在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在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时指出:他所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地把握社会主  相似文献   

8.
试析邓小平思维的开放性、创新性、务实性、全面性张莉莉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成功地进行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他的全部理论与实践同他的科学思维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9.
深刻领会邓小平的经济思想张健民邓小平同志的经济思想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的重大创新。《邓小平文选》(特别是第三卷)凝聚了这种创新的主要成果。小平同志领导的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他所设计的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案与道路,以及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研究,揭...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文选》是我们党崭新的理论宝库,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改革的指路明灯。当前,全国人民、各行各业都正在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我们教育战线的广大师生同样也止在努力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同志的教育理论。我们作为中学的政治教师、学校德育工作者,更要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对青少年进行理想教育的论述,探索德育新路。邓小平同志在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非常重视对青少年进行理想教育。他在“文选”第三卷中指出:“我们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时,一定要坚持发…  相似文献   

11.
田忠宝 《前进》2014,(9):7-9
<正>邓小平同志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他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提出了科学系统的法治思想。这些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邓小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邓小平法治思想,对于我们科学把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依法治国的历史进程,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论述和决策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使中国人民大大解放了思想,把社会主义推向一个新的理论高度,这是邓小平同志与他同代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结论。从此中国才找到了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之路。这条成功之  相似文献   

13.
青年是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希望,青年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青年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青年思想的理论体系。他结合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针对我国青年工作面临的具体情况,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青年和青年工作的新观点、新思路。而江泽民同志根据新时期青年面临的新情况、新任务,在实践中坚决贯彻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今年5月29日在中共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他强调,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用这个理论指导我们的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江泽民同志的讲话高屋建领,统揽全局,充分肯定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科学体系在…  相似文献   

15.
论邓小平社会主义民族发展观李瑞邓小平同志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创始人,邓小平同志在创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在指导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民族问题的实践基础上,形成了邓小平社会主义民族发展观。用邓小平...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贡献(续)于幼军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基础上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新发展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仅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有一系列创造性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7.
《当代广西》2004,(14):4-4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和百色起义75周年。通过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弘扬百色起义的革命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努力开创广西发展新局面,这是我们在纪念活动中应坚持的基本宗旨。邓小平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他经历丰富,功勋卓著。无论是在革命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无论是在建党建军方面还是在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他都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18.
二月十九日,世纪伟人邓小平同志离开了我们。大家怀着悲肩的心情,用各种方式缅怀他的丰功伟绩,颂扬他的人格风范。他的风范同他的事业和思想一道,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的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创造》1993,(3)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我们纪念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学习和阐发毛泽东思想,缅怀他的丰功伟绩,研究他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和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道路所作的艰苦探索,从中总结历史经验,以加深对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更好地落实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四川人民的骄傲。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8700万四川人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缅怀他的丰功伟绩,追思他的崇高风范。我们要永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推进邓小平同志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把四川建设得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