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家乡的壮剧     
黄绍碧 《当代广西》2009,(10):56-56
田林是八渡笋之乡,也是北路壮剧之乡。农历正月、三月是壮剧开花的时节,田林县第三届广西北路壮剧文化艺术节于阳历4月26日开幕。我又想起家乡的壮剧,在去年的艺术节展演会上,故乡的壮剧显示出一种独有的魅力,获得二等奖。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4月18日,主题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构建文化和谐田林"的"2014田林·中国壮剧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周"在田林县城拉开帷幕。起源于田林县旧州镇的北路壮剧艺术,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历经300多年的风霜岁月,社会变迁,依然常演不衰,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活动周上演剧目有300多个,多数为本民族创编剧目,内容涵盖社会的方方面面。上演剧目大多来自本民族的生活实践,反映壮民族的生活意愿和审美习惯,讴歌真、善、美,鞭挞假、丑、恶,符合壮族人民的道德规范,因而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深刻的思想性。  相似文献   

3.
北路壮剧孕育于北部壮族生产生活的土壤中,是在壮族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艺术形式,它反映了壮族民众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曾在北部壮族人民的精神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然而在知识全球化的今天,北路壮剧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已出现青黄不接的态势.为此,怎样保护和传承北路壮剧,是当下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壮剧:灿烂的民族艺术之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壮剧是壮民族的代表剧种,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南部、中部,以及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富宁和广南、海南省临高县、越南民主共和国北部一带,至今有200多年的历史。它富有民族色彩,是壮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戏曲艺术。壮剧主要分为南、北两路(另亦包括壮族师公、壮族未伦),因此有“南路壮剧”和“北路壮剧”之称。南路壮剧以“平板”为基调,曲势高亢、粗犷、雄劲,类近板腔的联体曲牌,源于靖西、德保等县。北路壮剧以“正调”为基调,委婉轻柔,抒情如歌,富于魅力,为单腔曲牌,源于田林、西林、隆林等县。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实…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就存活在这些杰出传承人的记忆和技艺里.代代相传是文化乃至文明传承的最重要的渠道,传承人是民间文化代代薪火相传的关键,北路壮剧的传承与发展关键还是在于传承人的保护问题,这种保护是通过对传承人--壮剧艺师的保护以达到保护整个壮剧的艺术思想、历史传承的程序和脉络.  相似文献   

6.
郑海花 《传承》2009,(10):154-156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就存活在这些杰出传承人的记忆和技艺里。代代相传是文化乃至文明传承的最重要的渠道,传承人是民间文化代代薪火相传的关键,北路壮剧的传承与发展关键还是在于传承人的保护问题,这种保护是通过对传承人——壮剧艺师的保护以达到保护整个壮剧的艺术思想、历史传承的程序和脉络。  相似文献   

7.
正"总书记的话儿记呀记心上,一个中国梦,两个一百年,三个倡导,四个全面,嘿五位一体,田林‘五靠’奔小康咧……"4月22日上午,田林县利周瑶族乡爱善村村委办公楼前的小广场上坐满了群众,他们正在观看平坤剧团表演的壮剧歌曲《习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推行"乡音工程"理论政策宣传,是田林县讲习活动的一个提升。乡音即"土话""方言",运用本土语言增强宣传效果是田林县宣传工作的创新成果。在创新实施  相似文献   

8.
卢松见 《当代广西》2010,(12):54-55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经典的,才是永恒的。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田林)北路壮剧穿越300多年厚重的历史,又热烈地绽放在人们眼前时,她告诉我们的是:壮民族的传统艺术没有没落,壮民族的经典文化世代传承。  相似文献   

9.
<正>2009年6月中旬,我们和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廖明君研究员,一行数人前往德保县调查了解壮族马骨胡艺术及其传承情况。德保县是南路壮剧的发源地之一,民间的壮剧团遍布城乡各地,常年活跃于基层。每逢歌圩或农闲之时,当地百姓都相邀结伴,排演壮戏,马骨胡以其清脆、高亢的音色配合德靖土语的起伏转承成为南路壮  相似文献   

10.
上林县采取有力措施挖掘民族文化, 积极发展民间壮剧,使民间壮剧得到蓬勃发展。目前,上林县共有壮剧团97个,拥有壮剧团最多的乡镇是巷贤镇,数量达到18 个。壮剧源远流长上林县壮族人口约占全县总人口的 80%,有浓厚的壮文化底蕴。该县壮族戏剧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和积累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据上林县  相似文献   

11.
唐金栋 《台声》2013,(6):73-73
5月18日至19日,山台湾艺象文化事业有限公司牵头,台北木偶剧团、台北兴州掌中剧团、新北市太阳民俗艺术剧川等6个氏间艺术团体与北京市台联中青年骨干培洲班成员共川组成的参访团来到天津进行交流访问。  相似文献   

12.
李雨思 《当代广西》2010,(10):56-56
<正>作家东西的一部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出版后热热闹闹,先后被改编成了电影《天上的恋人》、电视剧《没有语言的生活》,继而广西壮剧团又将它改编成为壮剧《天上的恋曲》,作为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献礼进入高校巡展。同一题材使用不同的艺术手段进行再创作,每一部作品都获得了良  相似文献   

13.
《今日海南》2014,(12):F0002-F0002
<正>儋州地处海南岛西北部,距省会海口市130公里,西北部濒临北部湾,与越南和广西隔海相望。全市总面积340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67公里,总人口106万。儋州素有"诗乡歌海"之美称,曾先后获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诗词之乡"、"中国楹联之乡"和"中国书法之乡"等"四乡"殊荣。继2013年11月17日至18日,儋州市成功在光村雪茄风情小镇举办了首届海南雪茄文化旅游节后,2014年12  相似文献   

14.
裴志勇 《当代广西》2006,(24):55-55
大型新编历史壮剧《瓦氏夫人》是近年在国内历史题材戏剧创作和民族戏剧创作上的成功之作,2001年以来,在国内各戏剧展演上已上演30余场,曾荣获第七届中国戏剧节曹禺戏剧奖、第十二届孔雀奖全国少数民族题材剧本金奖等奖项,深受专家好评和观众喜爱。在今年9月落幕的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上,广西壮剧团精心准备的大型壮剧《瓦氏夫人》荣获会演大奖。该剧取材于明朝嘉靖年间广西田州土官瓦氏夫人奉命率领壮乡儿女到沿海抗击倭寇的史实,艺术地再现了当年气壮山河的慷慨一幕。  相似文献   

15.
英勇抗倭的雄浑场景、吓破倭胆的俍兵战歌、古朴神秘的壮族民风民俗……今年9月,北京,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舞台上,壮剧《瓦氏夫人》将为首都的观众展开一幅波澜壮阔的壮民族抗击倭寇的历史画卷,也为观众打开一扇了解壮族先辈生活的窗口。9月5日至25日,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将在北京举行。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民委、文化厅、广电局联合组织,广西壮剧团创作排演的大型新编历史壮剧《瓦氏夫人》将赴京参加此次会演。本届会演是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民委、文化部、广电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展示全国少数民族题材文艺作品创…  相似文献   

16.
《思想工作》2008,(11):16-16
近年来,和林格尔县按照自治区打造民族文化大区和呼和浩特市建设民族文化大市的要求,以打造培育“四大文化园区”为重点,收到了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良好效果。连续六年进入中国西部百强县行列,先后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镇示范县”、中国和国际“民间剪纸艺术之乡”、城关镇被自治区命名为全区十佳魅力名镇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7.
正最近读了第10期刊登的《乡音宣讲唱响"好声音"》一文,感想很多。在田林县利周瑶族乡爱善村上演的壮剧歌曲《习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用土话方言将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通俗化、大众化,不但突破了语言瓶颈,更让基层群众喜闻乐见。我们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应以"用政策、促发展、接地气、惠民生"为目标,因地制宜、因人施教,在形式上适合大众,在方法上吸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云南省各地壮族同胞以多种方式,欢度"三月三"传统节日。4月16日,由云南省壮学会和文山州壮学会主办、砚山县壮学会承办的中国·砚山壮族"三月三"文化活动,以专场文艺汇演方式欢庆节日。来自文山市、师宗县、马关县、广南县、西畴县、丘北县、砚山县、河口县、富宁县、屏边县等壮学会带来了《壮家风情》《姑娘淘米在河边》《壮乡美》《芦笙舞》《醉在三月三》等民族歌舞,展现壮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砚山县彝族同胞同台表演了弦子舞、苗族同胞表演了芦笙舞。原省  相似文献   

19.
谢中国 《当代广西》2009,(20):53-53
第七届广西剧展大型剧目展演于9月26日晚落下帷幕。在本届剧展上,一批思想内涵丰富、艺术魅力独特的优秀舞台艺术力作与舞台艺术新人脱颖而出。其中,大型舞剧《碧海丝路》、桂剧《欧阳予倩》、音乐剧《桂花雨》、京剧《御赐玉棋》等4台剧目喜获第七届广西剧展大型剧目展演“桂花特别奖”;杂技剧《小雪猫与独耳鼠》、壮剧《天上的恋曲》、音乐剧《白头叶猴》、桂剧《灵渠长歌》、壮族歌剧《壮锦》等5台剧目荣获本届剧目展演“桂花金奖”;  相似文献   

20.
纪荣  王二梅 《传承》2010,(36):152-153
皮影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株奇葩,它将中国古老的戏曲艺术与雕刻艺术融于一体,将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表现得淋漓尽致。它的产生、发展以及本身所独具的魅力,都是我们在日益关注民俗的今天更加值得关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