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事资料手册》2005,(6):87-87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2005年10月12日在立法会发表题为《强政励治,福为民开》的施政报告。这是曾荫权今年6月上任以来发表的首份施政报告。  相似文献   

2.
悲壮的戊戌维新距今已整整百年了,对近代中国来说,这一百年可说是“激荡的百年”。而这一历史事件在风云剧变的百年史中却屡屡被人提起,不断被“纪念”,这就说明,这一历史事件并未完全成为“历史”,而是和这百年史紧密相关、和我们的今天仍有某种“意义”关联。百年前的“事件”至今仍不失其童义,从这种角度来说,历史的发展尽管“风云剧变”,但似乎又可说“太慢”。今天,以这一事件为中心对中国近代史作一番  相似文献   

3.
一线海峡,几度风涛,四序更替,九六岁杪。回眸观潮,透过扑朔迷离的政治风云,可以找到一个把握海峡两岸关系走向的界标:一个中国原则不容动摇,反对分裂,反对“台独”。反分裂反“台独”,威震台海一元复始,台湾当局并没有拿出实际行动以扭转1995年下半年以后两岸关系持续低迷的局面,而  相似文献   

4.
《时事资料手册》2006,(1):82-84
胡锦涛谈循序渐进发展香港的民主制度 国家主席胡锦涛2005年12月27日会见了来京述职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胡锦涛听取曾荫权汇报后表示,当前香港形势总体上是好的。经济持续增长,社会保持稳定,民生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5.
由资深记者、著名台湾问题研究专家李立所著的大型纪实文学《目击台海风云》一书中首次披露了半个世纪以来国家领导人在不同时期对台的不同决策。书中还透露了周恩来秘密会晤沟通两党关系的经过。总理要视察珠江口据原南海舰队司令员吴瑞林回忆:1963年底,海军通知他和东海舰队司令员陶勇前往北京, 参加一个重要会议。会议结束后,时任总理办公室副主任的罗青长同志突然到他的房间。罗青长说:“我来向你传达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6.
宫力 《两岸关系》2005,(10):31-33
中美高层会晤在台湾问题上达成的共识不仅有助于中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而且有助于维护台海局势的稳定。目前,中美高层会晤已在台湾产生积极影响。中国国民党中央政策会副执行长兼大陆部主任张荣恭就表示,胡锦涛主席提议和美国一道维护台海和平,但台湾当局无力也无心突破两岸政治僵局,台湾在台海局势中正在被边缘化,这对“台独”政治人物鼓吹的所谓“台湾主体性”,是严重讥讽。  相似文献   

7.
《台声》1997,(12)
在今年第一期的《编者寄语》中,我们曾这样写道:“1997年是我国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一年。在这一年里,我国将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中国共产党将在这一年里召开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两件举世瞩目的大事。”事实上,今年我国发生的大事,还不只这两件。春节过后不久,全国人民衷心爱戴的领导人邓小平与世长辞。在沉痛悼念这位伟人的同时,人们为他未能实现去回归后的香港看一看的心愿,而感到无限地遗憾。所幸的是,邓小平离开了我们,但他创建的理论还在,他开创的事业还在,他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使香港回归得以顺利实现。在“…  相似文献   

8.
13天,88%的支持率——这两个数字足以体现曾荫权在港人心中的地位。曾荫权仅用13天的时间,就成功争取到800位选委中710位的支持。6月16日下午5时,当香港特区行政长官选举提名期结束时,曾荫权成为惟一获得有效提名的候选人并当选为新的行政长官人选。6月2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全体会议,决定任命曾荫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即日起就职,任期至2007年6月30日。6月2日,今年61岁、曾任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的曾荫权正式宣布参选香港特区行政长官。由于为各界选委接受,又获得中央政府的首肯,因此另外两个对手——泛…  相似文献   

9.
《时事资料手册》2006,(6):81-81
10月11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在立法会发表题为《以民为本,务实进取》的施政报告,这是曾荫权本届任期的最后一份施政报告。他表示,过去一年香港经济稳固上扬,政府财政回复收支平衡,在确保市民生活素质、政制发展讨论等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他强调来年的施政将会着重发展素质,尤其是加强对家庭的支援及深化对抗污染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表达了包括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意愿,这是国家在反对、遏制“台独”,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推进和平统一进程上的又一重大举措,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顺应民意通过法律方式规范和处理台湾问题的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举措。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深入理解《反分裂国家法》的立法宗旨。《反分裂国家法》有助于稳定两岸关系现状首先我们要厘清台海的现状是什么?现状是海峡两岸是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目前的台湾问题是由于中国内战造成…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台湾问题日益成为中美日关系中的核心议题。李登辉、陈水扁上台后,“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一度十分猖獗。“以台遏华”是美国一以贯之的台海政策。美国的台海政策基本可以总结为:“不统、不武、不独”,这是因为美国的台海政策是从美国自身的国家安全利益出发的。为此,美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香港特首曾荫权的外出访问经费开支,成为港人津津乐道的讨论话题。媒体披露,曾荫权在过去4年外出访问40次,发生的费用不足百万港元,节约程度令人惊讶。  相似文献   

13.
张仕荣 《台声》2005,(10):10-11
近年来,台湾问题日益成为中美日关系中的核心议题。李登辉、陈水扁上台后,“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一度十分猖獗。“以台遏华”是美国一以贯之的台海政策。美国的台海政策基本可以总结为:“不统、不武、不独”,这是因为美国的台海政策是从美国自身的国家安全利益出发的。为此,美国积极充当两岸的“调停人”,避免自身的损失,寻求利益的最大化。随着“9?11”后美国全球政策的调整,一方面美国推动美日同盟重新定义,鼓励日本在东亚发挥更大的作用,使日本成为介入台海可能发生冲突的前线国家;另一方面,美国加速对台军售,这既满足了美国军工复合体…  相似文献   

14.
五百年来,风云激荡。世界舞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葡、西、荷、英、法、德、日、俄、美这九个国家各领风骚,在不同历史时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同时也给其他国家和民族带来过不同程度的伤痛。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相似文献   

15.
陈多 《时事报告》2007,(5):24-25
背靠祖国,CEPA使遭受金融危机重创的香港经济摆脱了低迷,2004年至2006年,香港生产总值实际增幅分别达到8.6%、7.3%和6.8%。为此,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不久前曾说:香港经济达到20年来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6.
拜登政府的台海政策兼有战略强制和战略克制的成分,存在一种对冲逻辑。这种逻辑是基于其对于“台海现状”和被台湾当局“牵连”的双重认知。根据强制和克制的概念以及上述双重认知,可以构建对冲逻辑分析框架来解释拜登政府的台海政策。对冲逻辑可细分为四种类型,结合对应的四种情况进行推理分析后发现,拜登政府在台海的对冲逻辑体现了美国外交中的机会主义和实用主义。这一逻辑服务于美国对华遏制的大战略,可能给台海和平稳定带来巨大风险。  相似文献   

17.
香港的回归与展望王书杰根据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我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现在离这一庄严的时刻仅剩一年了,我们有必要对我国政府争取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历史作一回顾,探讨我国政府为什么要用“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香港...  相似文献   

18.
《时事资料手册》2008,(1):82-83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了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2007年12月12日提交的《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制发展咨询情况及2012年行政长官和立法会产生办法是否需要修改的报告》。会议认为,2012年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的具体产生办法和第五届立法会的具体产生办法可以作出适当修改;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0,(8):82-82
也许没有哪座城市、也没有哪座建筑群能像南京“总统府”,如此见证了风云激荡的中国近现代史。“钟山风云”、“天朝风暴”、“辛亥风云”,这几个时代的历史,在这座中西台壁的大型建筑群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不仅顺利地解决了香港问题,而且影响了全球。世界上有识之士认为,这是二十世纪中最高超的战略构想之一,是中国对人类的又一杰出贡献。在探讨“一国两制”问题时,搞清楚这个构想的国际背景,将有助于我们从全球角度进一步加深对这个构想的战略意义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发展史告诉我们,它的每一个重大理论的创立。或某个新原理、新结论的提出,无不都同当时历史时代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同时又深刻地反映了那个历史时代的特点的。“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当然不是一种随意的设想,或者是出于一时的某种偶然性,而是社会历史进入到八十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