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武英 《党史文苑》2012,(14):22-24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陆续派出一批军事骨干赴苏联学习军事和政治理论,以此推动中国革命发展。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培养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大批管理和专业人才,我军又向苏联派遣了800多名军事留学生。这两代军事留学生对中国革命、新中国军队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王琴 《党史纵览》2007,(9):14-17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过程中,军旅歌曲作为我军军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大众音乐文化的一个特殊品种,以其特有的品质和影响力,在特定的文化历史阶段中发挥着其他艺术形式所无以替代的作用.军旅歌曲始终肩负着战斗与宣传的双重任务,在战争年代激励官兵浴血奋战,在和平年代则鼓舞官兵保家卫国.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主席明确提出要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他强调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对军队来说,就是要始终坚持人民军队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军队建设中,必须充分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心系基层、情系官兵,切实维护官兵权益,不断改善官兵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条件。”在军队建设中贯彻以人为本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治军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必将进一步推进军队的全面建设和发展。一、充分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在军队建设中相信谁、依靠谁,是治军的一个重大原则问…  相似文献   

4.
正王直首长在军队工作中,担任重要领导职务,德高望重,深受广大官兵的爱戴和尊敬。他对党、对人民、对军队建设事业无限忠诚,一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党的原则,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平时期,勇于和敌人作斗争,同一切错误倾向做斗争。他善于团结同志、联系群众、艰苦朴  相似文献   

5.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上世纪90年代,伴着这首84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歌响彻大江南北,它的演唱者——当时已步入中年的我国著名男中音歌唱家、总政歌剧团一级演员杨洪基,随即在全国家喻户晓,陡然走红。杨洪基始终热爱党和军队的文艺事业,迄今已在军队文艺战线工作整整50年。50年来,他为广大人民群众和部队官兵奉献了很多弘扬民族文化、体现时代精神、讴歌革命传统的优秀作品。如今,已年满71岁的他仍活跃在为兵演出和各类公益活动的舞台上,艺德人品在社会上特别是文艺界广受好评,被誉为军队文艺战线德艺双馨的"常青树"。  相似文献   

6.
《新长征》2013,(2):65-65
<正>井冈山斗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拓宽民主的适用范围,在经济发展和军队建设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民主实践,其内容包括实行官兵平等的军队政治民主、在地方实行分田地的经济民主和动员群众参与选举的政治民主实践。这些民主实践奠定了巩固根据地政权及社会和谐的基础,为我们党此后的民主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关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军队思想政治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利益对人们思想行为的驱动作用明显增大,由各种利益矛盾引起的思想问题比以往更为突出,能否引导官兵正确认识和对待物质利益,关系到能否保持我军政治优势和部队的凝聚力。”这是我军思想政治工作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准确把握官兵新的思想特点提出的重要命题。我军历来十分重视官兵的物质利益,把它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加以贯彻。军队的物质利益既包括官兵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也包括政…  相似文献   

8.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中形成的。它包括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求实精神;党群一心、军民一心、官兵平等的民主团结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等。北大荒精神: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人民解放军10万转业官兵开赴地处黑龙江荒无人烟的北大荒。“艰苦奋斗、勇于开拓、  相似文献   

9.
20世纪30年代初,陕西的政治军事力量格局进入新一轮的调整阶段。杨虎城主政陕西后,暗中提出"大西北主义"的扩张计划,对国民党中央在西北的利益构成挑战,蒋、杨矛盾随之发酵。随着红四方面军入陕并建立川陕根据地,中共、蒋、杨三股势力构成了博弈的新局面,三方立足于各自的利益相互试探、合作、交锋,其间促成了杨虎城部和红四方面军的秘密停战协定。中共、蒋、杨三方的交锋中既有国民党中央军队和地方军队的矛盾,又有地方军队之间的矛盾,还有不同党派军事力量之间的矛盾。实力悬殊的三方或为生存、或为扩张、或为竞争,陕西的局势一时显现出相互掣肘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国防生是改革开放后,军队为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由军队依托地方普通高等学校培养的、毕业后定向分配到军队工作的大学生。他们既不同于军校部队生,也不同于军校地方生,是完全在地方高校学习和生活而将来献身于国防的大学生。我国国防生培养工作从1998年开始试点,2005年全国已有112所普通高校招收国防生,目前全国高校在校国防生人数已达3万多人。如此大的规模,对国防生的教育培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国防生素质的高低,将对军队人才战略工程的实施和国防建设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地方拥军优属,军队拥政爱民。近年来,贵州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进一步做好双拥工作的一系列精神,狠抓双拥工作各项任务的全面落实,官兵和群众广泛参与的双拥创建活动蓬勃开展,共同开创了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大好局面,营造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加强军校文化建设,必须紧贴军队文化建设发展新趋势,深入研究军校文化工作的新特点,积极探索军校文化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大胆创新文化工作新形式、新方法,用充满军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激发广大官兵献身国防事业的积极性,走出一条适合军队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的创新之路,为广大官兵完成以教学为中心的各项任务,为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奠定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3.
在军队民主的这片天地里,阳光明媚,甘霖丰沛。在部队基层,有许许多多的官兵因民主而受益,这里我们选取四名官兵作为范例,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军队民主的阳光!范例一:士官张磊的民主亲历最近一个月,沈阳军区某防空旅局域网上,二连雷达班班长、三级士官张磊成了点击率最高的词汇。作为部队基层民主建设的实践者、贡献者和受益者,张磊的事迹成为部队官兵  相似文献   

14.
许人俊 《党史博览》2010,(10):19-22
20世纪60年代初期,军队强调突出政治。思想领先。一时间,军队英雄人物和先进集体不断出现,先是沈阳军区工程兵出现模范人物雷锋,接着上海警备区出现“南京路上好八连”.然后又是济南军区的英雄王杰.  相似文献   

15.
聚焦簰洲湾     
湖北省嘉鱼县(?)洲湾是遭遇了1998年特大洪水的地方。那场世纪洪水无情地夺走了19位解放军官兵和25位村民的生命,5.2万间房屋被毁,5.7万  相似文献   

16.
为了度过抗日战争中最困难的时期,从1942年开始,中共中央在全党范国内进行了一场整风运动.人民军队作为党领导下的武装力量,也在全军范围内积极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军队内部整风运动.这次军队整风普遍提高了军队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有效克服了部分军队官兵的军阀主义倾向,明确了政治工作的历史地位,进一步密切了官兵、军民关系,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维护国家安全利益是国防军队建设的首要任务.国家安全利益在国家军事战略方针的制定中起决定性作用.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国家安全面临严峻挑战,新中国选择了“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科学分析国际形势后,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中国的国家安全利益突出表现在利用和平时机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想, “积极防御”被赋予了新的内涵.20世纪90年代,我国根据冷战后威胁国家安全的主要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这一特点,确立了“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新军事战略方针.进入21世纪,针对新世纪国家安全利益不断延伸的新现实,我国提出“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的新方略.经过长期探索,我国新时期的军事战略方针不断完善,为我国加强国防军队现代化建设、捍卫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提供了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18.
韩伟 《求实》2009,(Z1)
巩固和发展我军良好的内部关系,就必抓住官兵关系这一基本内容,把和谐社会的要求贯穿于我军官兵关系方方面面,这也是构建和谐军营、促进稳定和谐的官兵关系的主题。基层官兵是军队建设的主体,是推动军队建设的动力。军队建设的一切实践活动,归根结蒂是由基层官兵来付诸实施的。我们必须把建设稳定和谐的新型官兵关系,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  相似文献   

19.
从社会意识的本质和能动性原理视角来看,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刻的哲学意蕴。作为当代中国军事文化的核心,它是当代中国国情军情的客观反映,其客观性充分彰显了社会意识的本质属性;它所具有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使其具有先进军事文化的品质和先进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必将对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起到强大的推动力;紧贴官兵的实际,尊重官兵的利益需求、主体地位,是发挥其先进社会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也是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0.
仪式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之一,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也会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士关注。军队是一个绝对集中的战斗集体,对政治思想有较高的要求,所以仪式的教育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军队仪式作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载体,有着深刻的教育内涵,具备较强的价值导向的作用;官兵们通过参与仪式,实现人生每一个阶段的过渡,进而完成不同角色的转换,将其行为规范功能发挥出来;军队仪式的规范性和重复性,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官兵的军队文化记忆,提升官兵对军队文化的认同,对军人身份的认同。文章根据军队仪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具体的实践路径进行了研究,整理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为军队仪式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现路径提供了比较详细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