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郎咸平对“主导中国产权改革20年的新自由主义学派”的批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针锋相对地指出,经济学家和社会各界都应当理性看待国企产权改革中的“阴暗”面。张文魁指出,无论在哪个国家,国企改革都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不仅仅会引来国资贱卖的争议,而且极有可能带来社会动荡。毋庸讳言,中  相似文献   

2.
王力新 《台声》2004,(11):44-44
8 月 9 日,郎咸平一次题为《格 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 宴中狂欢》的演讲经传媒广泛报道以后,郎咸平随即遭遇了经济学家们的反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张文魁称:国企产权改革方向不容否定。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也以“善待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为回击。 当下,这场席卷了几乎中国所有媒体的全民论战,正存在南辕北辙两个方向发展的可能。一种可能是等而下之,沦为简单道德评判;一种可能是形而上之,从而使公众理性地通过这场大辩论找出改革症结之所在,寻求解决方案,使产权改革回到健康、稳步的轨道上。 如今正当呼…  相似文献   

3.
经济学家郎咸平再次发炮,这次的目标是被无数中国企业家所艳羡的“做大做强”模式。郎咸平表示,现在的中国企业不要钻入“做大做强”的怪圈,而应该在“做小做精”上下功夫。郎咸平指出.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市场开放程度太大,自由竞争带来了许多无序竞争和资源浪费。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在一次舞会里有五位男士、五位女士,有一位最漂亮的女士是大家都想追逐的对象。在完全自由竞争环境下,这五位男士要比出胜负,和其中最漂亮的女士结  相似文献   

4.
<正> 假如真有气度和胸怀可以"共赏"郎氏"奇文",首先应端正态度,其次还要有深入反思的精神,更要有对问题多多的改革现状负责的诚意。素以中国改革挑战者姿态出现的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在12月4日举行的第八届成长中国高峰年会上,再次用犀利的语气质疑国企产权改革,指出"国企改革  相似文献   

5.
前一阵,“哈尔滨天价医药费事件”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深圳天价医药费事件紧随其后,人们对公立医院存在的问题反映层出,关于医疗体制改革的讨论从未中断。郎咸平教授则以“看病先看钱”的评论直指由于市场化.中国医改正面临严峻考验的现状.即正是有了医疗体制的市场化改革,才有了医生看病开药惟“铜板”是瞻的不义之举。笔者根据事实.认为市场化改革加剧了医疗体制的混乱。  相似文献   

6.
观点     
《小康》2005,(3):7-7
“制定村委会选举法时机成熟”,“郎咸平下手太狠”。  相似文献   

7.
越狂越本真     
胡柯 《小康》2013,(5):94
邹恒甫这个名字,对大众来说是有点陌生的,其曝光率和知名度,远比不上郎咸平、林毅夫、张维迎、张五常等"知名经济学家"。人们对他的了解,更多是源于"邹张之争"、"北大开除邹恒甫事件"及不久前的"北大梦桃源事件"等公共事件乃至八卦。不过,郎咸平却说:"邹恒甫教授是我在国内最敬重的人,没有之一。"国际经济  相似文献   

8.
当2004年即将逝去时,国有经济留给我们的不仅有中国某些垄断行业挺进世界 500 强的荣耀,也不仅有东北国有企业的改革曙光,一个更厚重的身影就是以“郎顾之争”为标志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大讨论,这是一个至今都没有定论的大讨论,然而它却为我们敲响了国有资产保护的警钟,这是中国式经济转轨中一个重大的社会事件,它把一个更厚重的思考留给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未来  相似文献   

9.
媒体最近披露的几桩国企改制腐败案件,再次引起公众对国企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广泛关注。通过解剖浙江“黄岩房产”这样的“麻雀”可以发现,代表国有资产管理方的改制领导小组成员职务犯罪问题,是造成国企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最大的闸门。改制中常见的侵吞国有资  相似文献   

10.
2009年以来,我国的各项经济指标出现回暖迹象,股市上涨、楼市热销、车市火暴,这是否说明我国经济已经回暖?郎咸平教授对萧条时期的各种独特现场进行深入剖析,揭示市场回暖背后的真相与亮点,指出我国经济的真正危机并非金融危机,而是制造业危机。在此基础上,郎咸平教授指出,萧条时期并不意味着毫无  相似文献   

11.
调查结果摘要51%的网民认为容易被网络推手利用操纵值得警惕53%的网民反感炒作型争论著名教授郎咸平专访郭美美母女,引发网络新一轮骂战;周立波因点评《中国达人  相似文献   

12.
议题四改革方向:向左、向右还是向中全国"两会"开幕前夕,世界银行发布了一份《2030年的中国》专题报告,建议中国继续推进市场化建设,降低垄断企业对市场负面影响的建议,引起广泛关注与讨论。甚至有论者指出,此举是给中国经济"下毒",私有化国有资产的建议,只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到底朝哪个方向进行改革,网友、学界讨论激烈,尤其是网络上,甚至形成了左、右派的对垒与骂战,这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关于改革方向讨论的激烈。实际上,关于改革的左右派之争,对于中国来说并不是新鲜事。改革开放以来,就发生了三次重大的思想争论。历次争论都并非空泛的非理性争论,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当前的几个重大经济理论问题高鸿业一、关于产权理论与我国所有制改革应当明确,不能把美国经济学家科斯在30年代研究的定理作为我国产权’改革或所有制改革的理论基础。科斯定理认为,要使市场机制产生理想的效果,必须使产权明确化。科斯定理的主要用意在于以产权明确...  相似文献   

14.
编读往来     
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贵刊每一期的文章我基本上都能抽出时间来完整地阅读一遍。我特别喜欢“学术争鸣”和“圆桌会议”两个栏目的文章。比如周一平、杨德才和叶国伟先生关于新民本主义的争论;朱虹、叶斌先生关于“马加爵悲剧”现象的文化心理学阐释;王家范先生关于总结李自成失败教训的文章;潘旭澜先生关于还洪秀全历史真面目的文章;姜长斌先生关于质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历史背景的文章;关于“三农问题”、文化媚俗现象的讨论,等等。这些文章不仅不回避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敢于直面社会现实,释疑解惑,而且能够把握方向,弘扬先进文化(当…  相似文献   

15.
《郎咸平说》是近两年涌现出的一档颇受关注的电视财经评论节目,本文透过公信力这个视角分析了《郎咸平说》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探讨了中国电视财经评论节目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6.
<正> 与经济学家不讲道德同等可怕甚至更可怕的,是将经济学"娱乐化"的倾向。不久前,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一句"国内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不超过5 个",引起了舆论对经济学家问题的高度关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日前的一项调查显示,丁学良"不超过5个"的说法得到了83%的公众支持,而备选的经济学家中只有郎咸平和吴敬琏两人的公众信任率超过10%。(11月7日《中国青年报》)国人素来就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文化底蕴,更有"不到黄河心不死"的传  相似文献   

17.
“刚进行混改时,就有很多声音质疑我们侵吞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尽管后来我们企业的混改很成功,还是有人给我们扣这样的帽子.”在一家被称为“混改样本”的企业采访时,企业负责人私底下跟记者说. 通过机制改革,最大化激发企业家精神和市场活力,一直是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目标.然而,记者近期在采访中听到多位企业家反映,混改面临三重束缚,导致企业家被捆住手脚,难以充分发挥活力:大量国资流失风险点和制度死角存在,导致混改面临较大风险,企业管理者担心被舆论秋后算账,被扣上“国资流失”“侵吞国资”等帽子;混改企业面临党管干部和市场选人用人的矛盾;员工持股改革遭遇法律障碍,相关法律配套滞后,导致员工持股难以操作.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为目前热得过头的“股份制改造”浇点冷水,主要论点是要破除“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神话。”明晰的产权是股份制改造的前提条件而非结果,所以希冀借股份制来达到划清国有资产产权的看法是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的。而在国家与企业之间引入竞争性的市场机制,将国有股份基金化则不失为一条可选的途径。 一、股份制不是“独步单方” 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认识,由早期“松绑式”的放权让利到“两权分离”,尔后意识到产权改革的必要性,进而提出以股份制来完成国有大中型企业向现代公司制度转轨的思路,这一理论上的“三级跳”,不可否认是历史性的进步。但问题在于,目前理论界出现了一种“泛产权化”或称为“泛股份制”的倾向,似乎国有企业的问题就是产权界定不清晰的问题,而股份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的药方。但是,在近几年股份改革的实践中却涌现出了西方股份制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带有“中国特色” 的困难:1)国有股在许多国有企业中仍占据50%以上的绝对控股地位,原主管部门作为国家股股东能撤换经理人员,直接干预企业经营,政府和企业直接联系的“脐带”不仅没有剪断,反而卡得更紧,而且这种干预还要走向合法公化,凭籍国有股的控股地位取得法律上的依据。2)目前还有至少 2/3的国有  相似文献   

19.
阴谋论成了郎成平解释经济个案的唯一工具。凭着这把万能钥匙,郎咸平打开了中国与西方国家所有经济纠纷的“锁”,为那些在中国各社会阶层利益分配中失利的人找到了他们生活不幸福的来源,即美帝国主义和西方国家亡我之心不死,中国人很多的生存困境,都是由他们造成的。这未免失之简单。  相似文献   

20.
笔者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国有商业银行中的“委托—代理”行为,提出现行的国有商行产权制度下,“委托—代理”链条上出现的问题会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因此,对产权改革中的委托代理关系的治理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