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关于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讨论,始终是经济理论界引人注目的课题。这个问题之所以重要,实在是由于对它们的理解直接涉及到如何理解商品的价值决定,进而到现在,还涉及到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的价值决定。从1982年又一次开始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到目前,每年都有这方面的论文发表在《经济研究》上。有的文章认为两种含义的社  相似文献   

2.
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是马克思应用劳动价值理论考察国内市场与世界市场创立的两个科学概念。马克思的价值理论指出: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规律,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必然存在价值规律的作用。商品的价值不取决于生产者的主观愿望,也不取决于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而是取决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一、国别价值由国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国际价值由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决定。根据马克思的国内劳动价值学说:一国商品的价值(即国别价值)由生产这种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即在正常的…  相似文献   

3.
价值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双重含义,原著清楚明白,对它的五种驳论都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4.
姜启渭 《学习与实践》2007,(12):46-48,81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两重含义。一重是在平均生产条件下生产单个商品所费的必要劳动时间;二重是从一个部门看生产满足社会需要的总商品所占的必要劳动时间,或从全社会看,为按比例分工生产不同类商品而分配的社会总劳动时间。  相似文献   

5.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大家对这个问题感到有些困难。现在,就带有普遍性的几个方面,谈谈我们的意见。 (一) 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确定一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这种商品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6.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关于劳动生产率、价值量和价值总量的关系可简要整理如下图。  相似文献   

7.
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告诉我们,决定商品价值量大小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不是个别劳动时间。现实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并不存在,它只是一个理想值或虚拟值,它是这一部门或行业企业或个人生产的绝大多数产品所需劳动时间的加权平均值,是通过市场竞争而自发  相似文献   

8.
价值规律作为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一般规律,有一个内在的体系。对这个体系的具体内容,人们一般把它概括为两个方面,即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按其价值量实行等价交换。但是,从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整个思想体系来看,价值规律的内容并不只是上述两个方面,商品的使用价值作为价值的物质前提,是价值形成的重要因素,并是价值规律的重要内容。正确认识价值规律的整体内容,特别是正确认识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对价值形成的作用,对于我们在实践中切实遵循价值规律,按价值规律的整体要求办事,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步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价值规律的内容包括两点:一是说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二是说在交换中要遵照等价交换的原则。在实际经济活动中,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的价格不断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来实现的。我们知道,市场上商品价格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商品的价值和商品的供求情况。商品的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市场上品种繁多的商品之所以具有不同的价格,主要是由于它们具有不同的价值。因此,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则是价格的基础,是价格波动的中心。而商品的供求状况对商品的价格也有重要的影响。只有在商品供求一致的条件下,价格才能  相似文献   

10.
《松州》2016,(1)
正一、社会主核心价值观的概念(一)什么是价值:原指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价值量的大小由生产这一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引申指积极作用。(二)什么是价值观:指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三)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1.
生产劳动的本质决定于社会经济形态。生产劳动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构成了生产劳动的本质即内涵,是我们考察和研究生产劳动的最基本的依据。劳动的效用性决定了生产劳动的范围。我们可以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物质形态商品的生产的劳动,还是非物质形态商品的生产的劳动;无论是有形商品的生产的劳动,还是无形商品的生产的劳动,只要是对社会有益且又有用的劳动都是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12.
与其他学者观点不同,在马克思看来农业劳动价值萎缩是资本诞生后工农业和城乡分离必然带来的结果。立足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分析,农业劳动价值萎缩必然带来的是农民经济收入减少以及由此造成的收入不可预期,而这与影响农业体面劳动的关键因素是一致的,据此农业劳动价值萎缩和农业体面劳动困境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关联逻辑。当代中国农业劳动价值和体面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青壮年不断外流、农民工返乡从事农业生产积极性低、农村老弱留守抗风险能力低等方面,事实上这些表现与家庭联产承包无法有效匹配市场、劳动力与市场脱钩、涉农企业利润压缩以及家庭社会伦理因素密切相关。新时代要破解这一难题需要坚持农业劳动价值和体面劳动双重治理的思路,在宏观层面全面深化农村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在中观层面需要从农村基础设施、企业和媒体角度不断优化涉农环境,在微观层面需要全面加强农民教育不断激发农民的主体性意识。  相似文献   

13.
对劳动价值源泉的现代经济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世纪之交,劳动价值论面临着社会经济现实的严峻挑战。本文通过对现代价值形成的各类问题的分析,证明了劳动仍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剔除了劳动价值论中某些不符合实际的传统结论,澄清了人们对这一理论的某些简单化理解,肯定了劳动价值论仍具有巨大科学意义,足以充当现代经济分析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工具。  相似文献   

14.
服务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在服务生产领域中的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产业的兴盛,一方面证实了新价值的创造(GDP)与劳动量(就业人数)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另一方面对劳动价值论关于服务劳动非生产性的论断提出了重大挑战.必须将劳动价值论从物质生产领域向服务生产领域拓展,通过论证服务劳动的生产性来揭示服务劳动的使用价值创造过程、价值形成过程和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同时也必须回答服务产品价值量的决定和生产价格决定,以及纯粹流通费用的补偿等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5.
实现高质量和充分就业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人工智能为有效的劳动力市场治理带来了挑战,促使财富积累方向由资本转向知识,加快了劳动力外部化趋势,改变了工作的技能需求。这进一步造成社会发展不均衡、既有社会保障功能弱化和外部性风险加大。本文探讨了税收与转移支付、基本收入保障、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人力资本投资和再培训账户等政策工具组合的综合治理功能,并提出调整社会财富分配格局、增强劳动者对新技术的适应性、打造多方参与的劳动力市场社会治理格局和促进社区就业并重的政策建议,为增强劳动力市场综合治理能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票据法上的利益返还请求权是票据法为实现票据权利人与票据义务人之间利益的二次平衡而设计的制度。学者对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性质历来有不同意见,本文通过对各种学说的比较分析,认为利益返还请求权在性质上属于不当得利请求权。  相似文献   

17.
"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中的重要精神,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保护劳动者权益、确证劳动者主人地位的根本体现,是实现劳动群众追求体面劳动和幸福生活的现实要求。社会主义劳动修复是我国劳动分配制度的重要补充,是确保劳动者权益和提升劳动者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机制,是促进劳动和谐、推动全体劳动者体面劳动、幸福生活、自由发展的根本路径。社会主义劳动修复与"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具有一脉相承的逻辑贯通,在保护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性劳动和积极劳动情怀方面具有异曲同工的社会价值;社会主义劳动修复对于提升劳动者崇尚劳动理念、激发劳动者价值创造伟力、防止和纠正劳动歧视、营造公平正义的劳动环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人民勤奋劳动的多元性价值创造与劳动者多样性合理需求的完美结合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提出“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劝价值理论 的研究和认识”。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必须借助当代科学最新的研究成果,用新的视角和眼光,对马 克思关于劳动价值理论进行新的剖析,科学地展现劳动力的内在要素,就会更清晰、深刻、全面地把 握劳动力问题,弄清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日益增多的集体劳动争议、群体性劳资纠纷使当下我国劳动纠纷案件成为了热点,主要表现在集体性讨要拖欠工资、双倍工资、经济补偿金以及要求补缴社保等领域,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解决机制控制问题的蔓延,则容易造成更大的集体性纠纷。当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发达的社会诚信考察制度,加之法治监督环节的疏漏,致使本已繁多的集体劳动纠纷,变得涉案当事人众多、案情复杂多样、社会关注度高、涉及问题敏感。因此,尽快研究群体性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戴亮 《长白学刊》2022,(2):64-72
作为表述组织内部复杂性不断增强状态下,技术和效率并没有真正得到提升,只是徒耗社会资源的现象,“内卷化”现象已然从学术界扩展至舆论圈并呈现“泛内卷化”的态势,似乎社会上一切过度竞争现象都能用“内卷化”来阐述。揭示“内卷化”现象本质,纾解“内卷化”现象问题,对其进行科学把握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一个重要任务。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视域下的“内卷化”现象,缘起于价值规律中的供需不平衡,它以目标转换现象、劳动竞争现象、运转循环现象、状态锁定现象四种形式得以呈现,并大致经历了简单商品生产时期的价值形式、资本主义生产时期的价值形式以及共产主义生产时期的价值形式三个阶段,其本质是商品拜物教观念下的一个价值负荷,是劳动关系颠倒后引发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内卷化”现象的本质一旦被发现,并通过劳动解放思想纾解其引发的社会问题,人们面对行业、阶层之间竞争的焦虑和无力感便会得到纾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