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翻开报纸,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新闻:它们报道的都是有意义的新闻事实,内容是真实的,报道也是及时的,但有的写得活泼多姿,生动有趣,能够吸引、打动读者;有的则恰恰相反,写得死气沉沉,令人生厌,读者弃置一旁。两者的宣传效果自然差别悬殊,高下立见。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办报“切忌死板、老套,令人看不懂,没味道,不起劲。”消息写作要让读者喜闻乐见,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就不要写得死板、老套,而要写得生动,写得活泼。如何让消息“活”起来?方法多种多样,这里略举一二,谈一点粗浅心得。精彩的新闻镜头新闻镜头,亦称视觉新闻,即通过记者的眼睛或被报道者的眼睛去描写景象。这是西方报道中最常见的一种手法。所谓新闻镜头,从根本上讲,就是写新闻事件现场中活动着的人,写人的动作、语言、行为、气  相似文献   

2.
《党课》2007,(3):124-124
战地记者的传统定义是“被派去报道一场战役的新闻人”,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发展史,那么谁是世界上第一位在战场上报道战争的新闻人呢?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4,(5):61-62
我是一名党员,喜欢文字工作,平时写些散文随笔、通讯报道,也经常见诸报刊,所以有幸被调到党委部门从事秘书工作。别看我能写散文,但我却不会写党内证明材料,请给些指教吧!——读者方明  相似文献   

4.
《北京支部生活》2007,(7):43-45
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梁平县虎城镇原党委书记邓平寿,生前被百姓们称为“泥脚书记”“草鞋书记”“挎包书记”“田坎书记”,他的事迹系列报道推出后,深深打动了众人。有的人说:看了邓平寿的报道,我流泪了!看了两小时,泪就流了两小时。编者选取了邓平寿身边人的一些回忆,希望读者从中感受到他平凡之中蕴含的伟大,生命瞬间展示的永恒。  相似文献   

5.
你以为你是谁?□张书省接触一位省长秘书,我说你的担子不轻啊,他说,我知道你指的是什么,我很小心,我给自己写了一个条幅:“你以为你是谁?”每天看。一瞬间,我发现面前这位年轻人,可亲可敬。因为,人经常会忘了自己姓甚名谁。河南那个张金柱,就忘了自己姓甚名谁...  相似文献   

6.
不知从哪天起,手机成了乡村的一个流行词。不时有消息传出,“村里谁谁买手机了”,“谁谁的电话费一个月多少钱”。我认为,手机是个消费品,是城里人才有的专利。天明却不这样认为,他说手机就是为人服务的通信工具。所以有一天,他花了两百块钱买了一个二手的诺基亚手机,一脸讪笑着给我卖弄,我翻着白眼骂他败家。天明笑我土,说:“你也不看啥时候了,手机肯定会在乡村流行起来的,亏你还是读过书的人,连这个都看不明白!”  相似文献   

7.
几年前,我在国内出差,与外国同事乘汽车去外地。在高速公路上,他指着公路桥上悬挂的一条横幅标语问我是什么意思,我把上面写着的“严格科学管理,创造一流服务”非常清晰地翻译给他,这位先生听后还是不明白,问:“这是谁写的?”我答:“高速公路的管理部门啊!”他好像更糊涂了:“那这是给谁看的呢?”这回轮到我犯琢磨了,说真的,这类标语路上到处都是,就像“依法治路,保障畅通”、“创建平安大道”一样,我从来没有具体想过是给谁看的、针对哪些人的。  相似文献   

8.
对廉政对 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和一个单位来讲 ,每每遇有重大问题需要决策时 ,究竟该谁说了算 ?现状 :令人忧虑的“一人说了算”请看来自新闻媒体所披露的部分消息 :原山东菏泽行署副专员卢效玉在任东明县委书记期间 ,大搞“一言堂”。经查阅其在任期间的县委常委会记录 ,找不到任何提拔干部的记载 ,干部任免完全由他一人说了算。原河南省滑县县委书记王新康在干部人事问题上大权独揽 ,经常是他先定下人选 ,再交组织部“考察” ,县委其他领导同志和人大、纪检等部门的意见和建议他根本不听。还在大会上公开讲 :“滑县的事情 ,我想叫谁干 ,谁…  相似文献   

9.
小巫见大巫是比喻相形之下,一个远远比不上另一个。那这“小巫”和“大巫”都分别指谁呢?三国时,有两个同乡好友,一个叫陈琳,在魏国做官;一个叫张纮,是东吴孙权的谋士。两人都很有才华。有一次,张纮看到了陈琳写的《武库赋》和《应机论》,马上写了一封信给陈琳,大加赞赏,并表示要向他好好学习。陈琳复信时谦虚地说:“我生活在北方,消息闭塞,与天下的文人学士交往很少,没见过大世面。只是这里能写文章的人不多,因此我在这儿容易冒尖,得到了大家过分的称赞。我和你及张昭两人相比,实在差得太多,就好比是小巫遇见大巫,法术便无法施展一般。”  相似文献   

10.
正把理论文章写得叫人喜欢看,对作者的文字能力、理论功底和逻辑思维都有很高的要求。如果文章生硬死板、空话连篇,或者照搬照抄、毫无新意,读者看不下去,是不会欢迎的。矛头对准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写好理论文章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找到问题所在。毛泽东指出:"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科学理论是从客观实际中抽象出来,  相似文献   

11.
前些时,有极少数人打着“民主”、“自由”的旗号,搞资产阶级自由化,企图否定和摆脱党的领导。其中有一句“民主就是谁也不怕谁”之说,尤其蛊惑人心,许多年轻人被这些动听的口号所迷惑,做出一些令人痛心的事来。  相似文献   

12.
历史是谁写的?尽管对此见仁见智,但我仍然坚信,历史是人民写的。由于种种原因,历史有时也会被肆意颠倒,但人民迟早会将这被颠倒的历史重新颠倒过来!“文化大革命”中发生的“四五运动”和“文化大革命”后刘少奇冤案的昭雪平反,都有力地证明了刘少奇同志在情况最艰难时所说的那句名言:“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也正因为历史是人民写的,因此才不会由于一位伟人的扭转乾坤、再造神州之功,就否认他也曾犯过严重错误;更不会因为他犯过严重错误,就像有些人那样,  相似文献   

13.
作为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经常想想“我是谁”。 看到这个题目,许多人也许纳闷:哪有人不知道自己是谁的?但生活中真有人忘了“我是谁”。比如不少犯了错误的人,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辜负了组织的培养,忘记了自己是一名公仆、一名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14.
消息写多了,总会有种“疲惫感”,这是不少长期从事新闻采写工作同行的感受。于是,一些布局僵化、内容空洞、行文呆板的文章,频繁出现在报端,报纸因此变得暮气沉沉。对此,明智的报社领导惊呼:将消息写活,让报纸新闻版变得朝气蓬勃,生动活泼。细探写活消息的必要性,主要来自受众(读者)、媒介、社会系统三方的不同需要。心理学家托尔提出,人类需求的系统理论包括,身体健康、个性发展、情感发展、智能发展、与他人关系、精神需求等方面;而人类又因生物、心理、社会结构、文化上的差异,使其需要随着年龄的更迭而改变。作为新闻之“首”的消息,唯有寻找与人的需求相符的新闻内容,刺激受众的视神经,才能达到信息正  相似文献   

15.
他们从没想过要感动谁因为在他们看来为人如此天经地义他们只是无怨无悔地做着做着一般人觉得无法做到或不愿去做的事没有谁命令他们这样做他们只是听从了一种召唤来自心灵深处良知和责任的召唤于是苦中有了甜甜中有了乐艰难中有了快慰拼搏中有了享受于是收获了一种不同寻常的幸福颁奖词早就被他们写在了大地上那些闪光的语言那些美丽的光芒将一个大写的人字映照得熠熠生辉也让我们的心灵闪闪发亮感动中国的人们——写在“感动中国”颁奖盛典之后@李兴茂~~  相似文献   

16.
《福建党史月刊》2014,(1):40-40
正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说:"我们有些同志欢喜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现在是战争的时期,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延安虽然还没有战争,但军队天天在前方打仗,后方也唤工作忙,文章太长了,有谁看呢?有些同志在前方也喜欢写长报告。他们辛辛苦苦地写了,送来了,其目的是要我们看的。可是怎么看呢?长而空不好,短而空就好  相似文献   

17.
阿生 《前线》1992,(10)
近日,到不少企业一走,深被广大干部职工唤改革、议改革、关心改革的热情所吸引。但同时也听到这样一种说法,叫作:“下动上不动,谁动谁被动;不动都不动,要动一起动”。细来品味,这话有好与不好二面。希望上下改革同步进行、改革政策要成龙配套这是好,话中流露出的“傻子过年看街坊”的心态却是不好。笔者以为,  相似文献   

18.
局长写博客     
张局长开博客了!知道这个消息后,全局人纷纷捧场。这边局长一篇博文刚挂上去,那边就有几十条帖子跟上来。这个称赞“立意新颖”,那个感叹“大气磅礴”,就连局长的买菜日记也被读出了“科学发展现”和“体育精神”。  相似文献   

19.
读者看了这题目,不要以为我是在写杂文或散文,我没有写这类文字的本领,勉强写起来也无文采可言,那是我万万不敢的。 “文革”时,造反派对于被审查人员写“交  相似文献   

20.
魏巍是人们熟悉的作家,为了痛击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他曾在五十年代初赴朝鲜战场,与志愿军生活战斗在一起,并先后发表了《谁是最可爱的人》、《依依惜别的深情》等许多优秀通讯报告。作者以炽烈的感情歌颂了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崇高思想品质。《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这些作品中影响最大的一篇。“最可爱的人”成为全国人民对志愿军最亲热的称呼,最崇高的赞美。在时隔半个世纪和平建设的今天,我国的一些地方腐败现象愈演愈烈、触目惊心,引起人们的深思和关注。老作家魏巍对此深恶痛绝,毅然执笔写了《谁是最可恨的人》。它深刻地剖析了腐败的根源和危害性,提出要坚决与腐败作斗争,与一切非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进行斗争。 听听老作家的声音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