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是十届全国人大任期的第三年.据悉,全国人大常委会2005年的立法计划已经敲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确定今年将审议31部法律草案,其中备受关注的紧急状态法、证券法修订案、行政强制法、反垄断法等法律草案都将在年内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各次会议审议.此外,纳入今年人大常委会各次会议审议的立法项目还有违法行为矫治法、物权法、企业破产法、公务员法等,待条件成熟时安排审议的法律草案有反洗钱法等.据介绍,安排审议的法律项目有31件.  相似文献   

2.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物权法成为最引人注目的缺席者。通过物权法立法的坎坷和争议,人们看到,不同的群体正试图通过影响立法来表达自己的主张和利益,而可以期望的是,通过争论求得最大的共识,将是民主与法治的一次有益尝试。物权法草案将在明年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提请审议,“赶早不赶晚”。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乔晓阳代表在参加北京代表团审议时说。物权法草案已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四审,因没有被提请今年的全国人代会审议而引起不少猜测。网上不少评论认为,北大法学院法理学教授巩献田在网上发表公开信质疑物权法草案,使…  相似文献   

3.
物权法从立法倡议到提交全国人代会审议表决的14年间,关于这部法律的纷争此起彼伏,牵动着亿万人的神经。物权法的立法过程,是一次声势浩大的普法行动,更是一次物权思想深入人心的过程。中国人对财产权益的关注空前浓厚。这样一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的重要法律”,必将对中国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迈向物权时代:物权法激励财富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权法从立法倡议到提交全国人代会审议表决的14年间。关于这部法律的纷争此起彼伏。牵动着亿万人的神经。物权法的立法过程。是一次声势浩大的普法行动,更是一次物权思想深入人心的过程。中国人对财产权益的关注空前浓厚。这样一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的重要法律”,必将对中国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国家、集体、个人;土地、住房、车位、存款……物权法,与13亿人的利益息息相关。物权法是确认财产、利用财产和保护财产的基本民事法律,是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制定物权法,要协调各方意见、兼顾各方利益,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历时5个年头,经过7次审议,从激烈争论到凝聚共识,物权法立法,以其历时之久、社会参与度之高、争议之激烈而成为中国立法史上的新“标杆”。  相似文献   

6.
法信 《公民导刊》2006,(4):52-52
备受关注的《物权法》草案将在明年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提请审议,“赶早不赶晚”。近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乔晓阳代表在参加北京代表团审议时透露上述信息。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对《物权法(草案)》进行了四审,因没有被提请今年的全国人代会审议而引起不少猜测。网上不少评论认为,北大法学院法理学教授巩献田在网上发表公开信质疑《物权法(草案)》,使得这部法律的立法进程延迟。对于这种猜测,乔晓阳予以驳斥。  相似文献   

7.
物权法成为目前我国立法史上审议次数最多、经历时间最长的一部法律草案。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重庆代表团的代表们审议认为,这部法律的立法过程体现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精神,具有划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回顾2005年,全国人大在民商立法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公司法、证券法顺利完成修订,物权法和破产法经过多次审议,各项规定日趋健全、草案内容也日渐成熟。在“十一五”开局之年,我们衷心希望进一步加快民商立法步伐,尽快健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为此,我们需要尽快颁行物权法。物权法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颁行对于以法律形式确认改革开放成果、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草案不仅充分体现了宪法保护私有财产的立法宗旨,还高度重视国有财产的维护,努力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相似文献   

9.
《小康》2020,(17)
正从物权法到物权编草案,标志着我国物权法律制度的再度明确与不断完善。这样的立法方式也有利于最大程度凝聚共识,减少争议,提升立法质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民法典草案中,物权编草案是民事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界人士普遍认为,从现行物权法修改而来的物权编草案,有助于强化保护公民财产权利,让有恒产者更有恒心。从物权法到物权编草案物权制度是产权保护的基石,物权法律制度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0.
物权法立法争议及法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权法的制定是对我国近30年改革开放成果的法律固化,是民法典诞生的关键一步,对于保护民众的财产权益将产生积极的和深远的影响。作为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的典范,物权法制定过程中引发许多争议,对物权法的立法权源、保护重点、公私财产的平等保护、不动产登记制度、私产征收与补偿、国有资产保护、建筑物区分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等若干热点问题的梳理,剖析物权立法中的各种争议,有助于展现物权制度中的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11.
物权法草案进行六审,我认为确实很不容易,物权法提到立法议程上已经13年了。应该说,从现在物权法立法情况来看,可以作出一个判断,就是以物权法的立法为标志,立法工作开始进入了最后的攻坚阶段。2010年要建成法律体系,现在还剩3年多的时间,物权法草案现在就审了6次,这是以前从来没有的。物权法“事无巨细”,大到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小到公民的财产,要“公私兼顾”,还要“内外结合”,专家和老百姓都要读得懂,这确实比较难。六审稿的修改,我认为已经比较成熟了,特别是在涉及基本经济制度,国有、集体、私人财产的法律保护以及其他的一些重大问题上…  相似文献   

12.
日前,物权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5审。当初物权法草案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时,反响空前热烈,“开门立法”一时间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常识,公民的法律权利不仅仅是在法律出台之后、运用法律之时实现的,在立法的程序中也应得  相似文献   

13.
宋文婷 《人权》2007,6(3):33-34
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高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这部法律历经13年的酝酿和广泛讨论,创造了我国立法史上单部法律草案审议次数最多的纪录。这部法律的出台标  相似文献   

14.
其实,关于地方法检两院的规范性文件能否纳入人大备案审查的争议之所以由来已久,其根本原因,源于国家立法的先天不足。实证研究发现,监督法从1986年开始酝酿,历经第六、七、八、九届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至2002年8月正式提请常委会初审,前后用了16年时间,再到2006年终于通过监督法,整整花了20年!这个漫长的立法过程,足见这部法律在起草和审议中,必定遇到了不少难以回避又一时无法解决的难题,堪称新中国成立以来名副其实的“难产”的法律。  相似文献   

15.
《上海人大月刊》2007,(2):18-18
去年底举行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第七次审议物权法草案,这创造了全国人大立法史上单部法律案审议次数之最。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负责人对媒体介绍说,许多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草案几经修改,越改越好,已趋成熟。”会议高票决定将物权法草案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  相似文献   

16.
1月15日,湖南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了《湖南省乡镇财政管理条例》。许多基层人大代表感慨地说:"全省乡镇财政管理不再无法可依了!"该条例在制定过程中曾引起较大争议,从代表提出立法议案,法规送审稿两次搁置到最后3次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历经十载,在湖南省人大立法史上是仅有的一例。《条例》送审稿两度遭搁浅1989年5月,湖南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益阳代表团的20多名代表鉴于乡镇财政管理的现状,提出了制定乡镇财政管理条例的议  相似文献   

17.
在不久前刚刚落下帷幕的全国人代会上,堪称民法典立法第一战役的物权法并未如期完成。再早些时候,与公民权益息息相关的治安管理处罚法陷入僵局,力图推进国企改革的破产法也悬而未决……一些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的、基本的立法纷纷搁浅,已构成近期中国法治建设少有的现象,我们姑且称之为“立法缓行”。  相似文献   

18.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本次常委会会议已顺利完成了各项议程,会议开得很好。会议期间,常委会组成人员对物权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公证法、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正案等四部法律草案进行了认真审议,提出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会后请法律委员会会同有关方面进一步修改完善这四部法律草案,提请以后的常委会会议审议。物权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的基本法律,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按照今年常委会工作报告的要求,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在本次审议时提出的建议,委员长会议研究决定:一是会后将物权法草案向社会全文公布…  相似文献   

19.
陈红 《重庆行政》2007,(3):68-70
2007年3月16日举行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物权法得以高票通过。这部法律历经了13年的酝酿和广泛讨论,创造了中国立法史上单部法律草案审议次数最多的纪录。制定物权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物权制度,对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制定物权法,又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20.
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程序的若干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程序主要由提出立法议案的程序、审议法律草案的程序、表决法律文件的程序、公布法律文本的程序等 4个部分构成。全国人大组织法、全国人大议事规则、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等法律 ,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程序进行了原则规定。目前 ,从总体上看 ,我国法律对立法程序的规定还很不够 ,许多方面还过于笼统 ,有的方面还存在着空白 ,急需要在实践上进行探索和改进 ,在法律规定上予以充实和完善。  实行三次会议审议 ,可以考虑借鉴“三读会制”的程序 ,界定不同审次的间隔期限及每次审议的具体范围西方国家议会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