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苏联解体后,俄不仅继承了苏联的核武库,也沿袭了苏联的核战略。核战略的核心是核遏制。现在俄推行现实遏制战略,其目标是提高核武器在国家政治、安全、军事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大核遏制力度。近期,俄会继续推行这一战略,以捍卫其大国地位和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2.
2010年2月5日,俄联邦总统梅德韦杰夫正式批准了新版《俄联邦军事学说》。这是俄罗斯自独立以来颁布的第三部军事学说。与前两版相比,俄在威胁判断、军事政策和军事力量使用上有新变化,使俄军事战略具备了“战略遏制”和“灵活反应”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俄罗斯当局根据趋于严峻的安全形势不断对其“现实遏制”军事战略进行调整,作为俄军事战略主要依托的核战略及核力量建设也在不断完善充实,更加强调“先发制人”思想,突出核武器的威慑作用,把核武器作为遏制对俄及其盟国发动战争的主要手段。一、俄罗斯核战略的调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核战略几经调整,从叶利钦时代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到现在宣布将进行“先发制人”的核打击,俄核战略思想有了新的发展。(一)对所处安全环境的分析更为现实。20世纪90年代末,俄罗斯颁布的《军事学说》认为俄面临的安全环境甚为理想,甚至没有明确的作战…  相似文献   

4.
二战后,越南海上力量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在1945-1976年的30年间,越南共产党的军事战略始终以武力驱逐国内外敌对势力、实现民族独立与解放为战略目标而展开,加之海上实力有限,无法担负重大的战略任务,因此在1976年前越共并没有成熟的海上军事战略.统一后,越南军事战略先后经历了“南攻北防”、“积极防御”及“陆守海进”三个时期,在总的军事战略指导下,越南海上军事战略逐渐确立并不断调整.  相似文献   

5.
美伊关系现状及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陵 《西亚非洲》2001,13(4):17-22
美伊关系在克林顿任内后期出现松动迹象,美国变单纯“遏制”、高压促变为拉压结合,着手进行接触,试图推动伊朗内部政治变革向民主、温和的方向发展。美国政策调整的根本原因是,伊朗哈塔米政府推行政治改革和奉行“消除紧张、文明对话”的对外政策,逐步趋向温和、务实。目前,美伊正在重新考虑对方在各自海湾、中东乃至欧亚大陆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布什政府将继续施行“遏制”加“接触”的政策,但更讲求针对性和有效性。在伊朗政治体制发生变革前,美国继续视伊朗为美国利益的威胁,强化对伊朗进行重点“遏制”,同时寻求与伊朗具有共同利益的领域逐步开展接触与合作,发挥伊朗在地区安全与稳定中的积极作用,使之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6.
2010年2月5日,俄联邦总统梅德韦杰夫正式批准了新版《俄联邦军事学说》。这是俄罗斯自独立以来颁布的第三部军事学说。与前两版相比,俄在威胁判断、军事政策和军事力量使用上有新变化,使俄军事战略具备了战略遏制和灵活反应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从六方会谈美朝态度变化探刮美对朝遏制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期,美国一直对朝鲜实施遏制政策。第二次朝核危机爆发后,美朝利用六方会谈这一平台,开始进行接触。在六方会谈中,美朝态度逐渐趋向缓和,双方谈判频率加快,在朝鲜弃核、美解除对朝经济制裁以及将朝从支恐名单中去除等重大问题上互有让步。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诉求等多种原因促成其态度变化。在可预见的将来,美国对朝鲜的遏制政策会有所松动,会实行以解决朝核问题为主导的低度紧张政策。  相似文献   

8.
新防卫计划大纲等日本官方系列文件表明,以“构筑动态防卫力量”,实施“动态遏制”为核心的日本新安全战略,将逐渐完成日本从“专守防卫”向外向型防卫的转变,推动日美同盟关系进入对等、互利发展的新阶段.日本新安全战略也将开启自卫队全面参与亚太国际安全合作的新时期,重在对华战略防范与威慑,其主要目的为遏制“中国海军和渔政等执法机构的海洋活动”.  相似文献   

9.
何为布什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什执政以来,推行导弹防御系统,退出反导条约,借反恐提出“先发制人”理论,先后发动打击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以“遏制”与“威慑”为中心的“布什主义(Bush Doctrine)”露出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10.
在新世纪到来之际,为实现国家振兴与长远发展,俄正在做出新的规划.21世纪初的俄罗斯军事战略将以对付面临的军事威胁为基本目标,贯彻以核武器为基本手段的战略遏制方针,建设一支均衡发展的现代化军队,加强对各种战略行动样式的研究和准备,推进以军事合作为基础的联盟防御,做好应付中小战争和武装冲突的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