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利用显微分光光度法对八种不同品牌的蓝黑墨水字迹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进行了研究,目的是考察该方法在鉴定蓝黑墨水字迹形成时间方面的适用性。实验分析了自然老化条件下的蓝黑墨水字迹在300~700nm波长范围内的反射光谱曲线,并计算墨迹与纸张的色差(△E),考查了△E与字迹形成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利用显微分光光度法测定蓝黑墨水字迹形成时间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蓝色圆珠笔字迹在经过紫外光源老化后的独特特征进行研究,建立确认紫外灯照射的人为老化文件的方法。方法本文以蓝色圆珠笔字迹为研究对象,蓝色圆珠笔中的三芳甲烷类染料在紫外灯的照射下会吸收光子的能量加速其老化脱甲基的反应,通过适当的假设可以推导出其老化程度随时间变化的老化方程,由于目前紫外灯管几乎全部是线型结构,建立合适的坐标系,假设线型灯管能量分布均匀,且紫外线以球面波的形式传播出去,可以计算出纸面上任意一点的能量,通过纸张表面不同位置的三芳甲烷类染料的老化程度的不同来区别自然老化文件与紫外灯人为老化文件的不同。结果经过实验发现对于紫外灯人为老化文件来说甲基紫初始含量比上老化后含量的对数值与紫外灯对于该点的能量的辐出的比值为一个常数K,该K值稳定,浮动范围小,线性关系的置信度大于99%,可以认为两个参数之间存在显著地线性关系,可以证明对于老化方程的推导和能量密度分布函数的推导合理符合实际,对于自然老化文件来说则不存在这种规律。结论可以利用这种特殊的分布规律构建一个衡量这种分布的函数来定量地确认紫外灯照射的人为老化文件。  相似文献   

3.
近10年来,人为老化伪造遗嘱、契约、证件、档案等文件书写时间的案件不断出现,且方式各有不同,给常规的书写时间检验带来很大困难。笔者对所鉴定的一例进行了总结,介绍如下。1999年4月26日,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送来“送货与收货清单”原件壹页,要求鉴定其形成时间。笔者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检验,对案件的突破提供了有利证据。1检材和样本检材为“送货与收货清单”,纸张中部有一折痕,折痕上部记载退货的物品和数量,为蓝黑钢笔字迹,下部是落款时间“1998.3.19”及收货和退货人的签名,为碳素钢笔墨水字迹…  相似文献   

4.
关于墨水字迹种类及形成时间鉴定方法的研究工作早在1904年就已开始,多年来,国内外法庭科学工作者在此方面作了许多工作,建立了一些分析方法,主要有标记物加入法、硫酸盐扩散法、显微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等。  相似文献   

5.
溶剂蒸溶法对书写时间判定的初步尝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针对圆珠笔字迹相对书写时间的鉴定,参照溶剂提取法,提出一种新的实验技术——溶剂蒸溶法.该方法以检样纸张作为展开板,以乙醇蒸气作为展开剂,通过测定圆珠笔油墨在纸张上的扩散程度来判定圆珠笔字迹的相对书写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利用气相色谱法较精确、定量测定自含墨印章印文盖印时间受人为老化条件的影响。方法分别在恒温烘烤、紫外线照射、纯水浸泡等人为老化条件下,测定自含墨印章印油中所含有的主要相关溶剂成份的含量变化。结果得出了主要溶剂成份在人为老化条件下其含量的变化规律以及人为老化与自然老化的对应关系。结论利用气相色谱法可以对不同保存条件下自含墨印章印文的盖印时间进行测定,为实际相关案件的检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蓝色签字笔所形成的字迹色痕光老化规律进行研究。方法比对14种蓝色签字笔样品在暗处保存条件下、自然光照射及强灯光照射等老化条件下物理特征变化情况;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监测蓝色签字笔墨水中色料成分的变化情况,并寻找蓝色签字笔墨水字迹自然光老化规律。结果强灯光照射后出现外观明显的老化现象,暗处存放的样本存在较长的老化时限。在自然光照射下30天内,样品色料成分的相对含量均随时间发生两个阶段的变化。结论样本字迹的外观为鉴定蓝色签字笔墨水字迹的形成时间提供了重要的信息。结合HPLC分析结果,可以确认字迹是否经过光照人工老化,为字迹形成时间鉴定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将不同种类印泥形成的印文试样分别用紫外线灯和烘箱在不同条件下进行人为老化试验,并与自然条件下的印泥印文样本比较,考查了人为老化前后印泥色料在纸张上的聚集状态、荧光、溶解能力、化学成分、灰度等变化规律,从而为此类涉及印泥印文人为老化文件的检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定量分别为80克、60克双面书写纸和60克、40克单面有光书写纸上墨水字迹硫酸盐扩散的实验测定,考查了不同光泽度、不同克重的纸张以及纸张纤维的不同排列方向对墨水字迹硫酸盐扩散程度的影响,同时分析了产生这些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摹仿字迹是书写人为达到某种目的,采取抑制自身书写习惯,仿照他人笔迹特征的方法书写而成的文字.由于摹仿字迹形成的特殊性,导致了鉴定人员识别、判断摹仿字迹有一定的难度,摹仿字迹判断失误,被摹仿人受害的案件时有发生.进入八十年代以来,经济、民事活动日益频繁,当事人诉本人签名被摹仿的案件逐渐增多,鉴定人误判摹仿字迹的情况也偶有所闻.本文以“关于防止误判摹仿字迹的体会”为题发一议论,与同行们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