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针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解释》。具体探讨了精神损害赔偿的诉讼主体;精神损害赔偿的客体;精神损害赔偿责任适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精神损害赔偿在立法上或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据《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对精神损害赔偿进行了理论基础的探讨,主要从精神损害的涵义、精神损害赔偿界定、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依据、精神损害赔偿的功能、高法《解释》与精神损害赔偿适用比较、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确定原则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产品缺陷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确立是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具有补偿和惩罚功能。我国产品质量法中缺乏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这对于消费者权益的维护和保障是十分不周到的。在立法上应对我国产品缺陷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和数额的确定作出明确规定:只要受害人因侵权行为客观上造成了精神损害赔偿,就应予以赔偿;在确定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数额时主要参考限幅数额原则;制定加重和减轻赔偿的情形。  相似文献   

4.
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是侵权人承担著作权侵权责任的一种主的类型。文章论述了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件、损害赔偿额的确定、著作权精神损害赔偿等问题,并提出相关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在整个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中甚为关键,关系到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能否成立,请求权主体的确定及赔偿数额的计算。本文立足于民法的基本理论和现行法律法规,从精神损害的定义出发,对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进行了试探性的界定。  相似文献   

6.
论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责任与适用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精神损害赔偿法律责任的确立,必须同时存在主侵权行为、实际损害及其两者之间的必然性因果关系;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标准,应当根据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形予以确定。  相似文献   

7.
法人精神损害赔偿当取决于民法原则、目的和司法问题之解决,而不仅由单纯的一般概念和法学概念推导决定。民法理论上,民事主体拟制属性和民法公平原则与目的均支持法人精神损害赔偿;司法实践中,填平补偿法人非财产损害、对法人非财产损害引起的大规模自然人精神损害的补偿都急需法人精神损害赔偿之确定。  相似文献   

8.
法人精神损害赔偿当取决于民法原则、目的和司法问题之解决,而不仅由单纯的一般概念和法学概念推导决定。民法理论上,民事主体拟制属性和民法公平原则与目的均支持法人精神损害赔偿;司法实践中,填平补偿法人非财产损害,对法人非财产损害引起的大规模自然人精神损害的补偿都急需法人精神损害赔偿之确定。  相似文献   

9.
我国目前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过窄,应适当扩展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如规定侵犯特定财产权、侵害生命权等可以适用精神损害赔偿,法人也应该成为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的主体。在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标准时应适当参照可得利益损失的计算原则,考虑适用相关判例,逐步提高赔偿数额,综合考虑侵权人的过错、侵权情节、侵权人的获利情况及其承担责任的能力、侵权行为造成的后果和受害人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精神损害作为一种精神痛苦是无法用金钱加以准确量化的,因精神损害产生的损害赔偿金的确定是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中一个很难准确把握又必须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和行政赔偿制度是现代民主法治社会在侵权赔偿法律制度领域的两大重要成果。随着社会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们将拿起法律武器 ,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处理行政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应准确确定其适用范围及损害赔偿的金额  相似文献   

12.
《侵权责任法》首次通过民事立法明确规定了精神损害赔偿。本文阐述了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所确立的赔偿范围、构成要件及如何具体确定赔偿数额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2001年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颁布,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要具备特定条件.赔偿时要遵循受害人诉请、抚慰为主补偿为辅、从实际出发公平合理的原则.赔偿范围以《解释》为限.赔偿数额的确定应考虑侵权人过错程度、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侵权人的经济能力等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因各种侵权行为引起的精神赔偿诉讼已屡见不鲜,但目前尚无明确的具体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根据这种现状,作者提出了确立精神赔偿制度,明确精神损害赔偿的性质,,确定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著作权包含人身和财产双重权利的理论已经广泛被人们所接受,其中著作权的财产损害赔偿责任已经明确由法条规定,但是人身损害赔偿责任却没有被给予明确的规定。现实生活中频繁出现当事人要求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案件,造成了法律与现实的一定差距。本文采用对比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对著作权精神损害赔偿的基础理论、著作权侵权是否适用于精神领域等进行研究,认为我国著作权精神损害赔偿应该从其界定、赔偿范围确定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6.
论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国家侵权精神损害是指因国家侵权损害自然人的人身权,致使其精神活动出现障碍而产生的身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我国《国家赔偿法》应建立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应当包括物质性人格权侵害的赔偿和精神性人格权侵害的赔偿;赔偿请求权人仅限于受到精神损害的自然人,不包括法人和其他组织;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应确立"金钱赔偿为主,精神补救为辅"的原则,算定精神抚慰金时应兼采"不同损害不同赔偿"和最高赔偿限额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精神损害赔偿一直是法学界和司法实物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也是对我国相关法律和法规进行反思性检讨的研究课题.确立并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出自维护权利的需要,也是权利人维护自身精神利益的必然前提.我国对于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主体、客体和确定精神损害赔偿金的范围规定得不明确、不具体、不完善,不利于司法实务的操作.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目前精神损害赔偿评定缺乏统一量化标准的现状 ,分别对简单式和复杂式的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确定 ,提出不同的适用原则和方法 ,并结合实例加以阐释。在评定过程中 ,文章强调重视法官自由心证裁量权的运用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我国2001年3月10日公布、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分析,并结合国外关于精神损害赔偿法律责任的动态,对精神损害赔偿范围的新规定进行必要的说明,进而提出进一步完善精神损害赔偿范围法律规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人格物概念最初源自美国玛格丽特·简·拉丹教授于1982年在文章《财产权与人格》中的阐述。自此开始,我国学界对人格物的研究与关注热度不断上升。在人格物受侵害时,一般对其采取精神损害赔偿的方式进行救济,当前面临的困境主要有:立法规定与司法解释间存在鸿沟;精神损害赔偿的司法适用存在局限;缺乏可参考的赔偿标准。故完善人格物的精神损害赔偿至少需要从如下几方面入手:在立法中明确人格物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细化人格物的具体认定标准;限制人格物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设立具体可参考的精神损害赔偿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