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2022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家密集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旨在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相似文献   

2.
《小康》2021,(8)
正广州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区域核心引擎功能,释放大湾区、先行示范区利好叠加的"双区驱动效应",努力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更大成效。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同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两大国家战略,关乎广东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纲要),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提到粤港澳大湾区,这意味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粤港澳大湾区,在未来中国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及社会经济结构调整进程中,成为科技强国的重要实践载体,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坚定力量,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探索者与率先实践者.  相似文献   

4.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合作的精髓就在于发掘、弘扬和传播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打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展现中华文明魅力。广州应该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的重大契机,在充分发挥千年商都、岭南文化中心、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中国近现代革命策源地以及改革开放前沿地的文化发展优势,突破目前大湾区在城市文化交流合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现实困境,谋划广州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合作中的战略定位、实现路径和机制构建,共同致力于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世界最大的湾区经济体和文化综合体。  相似文献   

5.
正为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有效引导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间青年深度参与大湾区建设,积极促进群团组织、官方研究机构、民间智库、高校学术机构及专家学者之间在青年成长发展问题理论研究方面的深度合作发展,积极开展湾区内城市青年工作的经验交流,探讨提升青年工作科学化、专业化水平的有效路径,现定于2020年9月以"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交流路径与机制研究"为主题举办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合作发展论坛。现特向全国发布征文启事,诚邀广大专家学者撰写论文,踊跃投稿,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2月18日,备受瞩目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简称《纲要》)正式发布,一一回应关切,引发广泛关注。这份纲领性文件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方面作了全面规划。广西毗邻广东,遥望港澳,区位优势明显,如何抓住这一重大机遇,顺势而为,加快"东融"步伐,是我们解放思想再出发、对标先进再扬帆的重要战略航向。梧州至广东省广州、佛山、肇庆、云浮等市实现高铁"公交化",每天往粤港澳大湾区方向的高铁多达70对;桂梧高速、广贺高速、永贺高速和洛湛铁路、贵广高铁建成通车,贺巴高速、连贺高速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7.
<正>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论述,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2020年5月,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挂牌成立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由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张广宁担任院长。研究院下设9个研究中心,即现代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城市群发展研究中心、科技创新研究中心、现代  相似文献   

8.
<正>各高校及有关科研机构、学术团体: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两周年和"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年"的大背景下,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东大地落地生根,在大湾区结出丰硕成果,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以及更好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相似文献   

9.
<正>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作为指导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近期至2022年,远期展望到2035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在全球经济、政治发展呈现新的态势背景下展开的,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新一轮科技  相似文献   

10.
<正>为深入研究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合作发展问题,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广州市青年联合会、暨南大学将于2019年6月下旬或7月初联合举办"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发展论坛之人文湾区分论坛",现面向全国专家学者、青年学者、高校大学生、青年实务工作者征集会议论文。投稿者可围绕粤港澳大湾区人文发展、宜居宜业、创新创业、志愿服务、青年工作等主题确定具体论文题目。优秀论文作者将获邀出席在广州举办的"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发展论坛";应征论文择优推  相似文献   

11.
《小康》2021,(5)
正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出台,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为粤港澳大湾区擘画了壮阔前景。经过近2年的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在规划、交通、科技、经济、社会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9+2城市进一步融合,呈现出良好发展趋势。《小康》杂志1月中旬刊策划的"展望大湾区2021!"专题非常及时,也非常有意义。2021年,预计大湾区将在高等教育、大科学装置、轨道交通、三地规制对接、人员与文化交流、吸纳人口人才等方面持续发力,朝着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全球一流湾区迈进。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17,(17)
<正>对接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是东莞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和新一轮总规划的核心策略。东莞在区位、产业配套以及与港澳的合作机制方面都具备先天优势,是大湾区融合发展的重要依托,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国际制造中心,力争成为湾区的核心城市。2016年,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GDP约为9.35万亿元,年航空客运流量1.1亿人次,这些数据相比世界其他如旧金山、纽约、东京等成熟的大湾区城市群毫不逊色。  相似文献   

13.
正3月15日,全国两会胜利落下帷幕。《当代广西》在第6期进行了全国两会特别报道。今年两会,笔者最为关注的是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支持港澳抓住共建"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更好发挥自身优势,全面深化与内地互利合作。今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完善大湾区经粤东西北至周边省区的综合运输通道,其中明  相似文献   

14.
《同舟共进》2020,(3):F0002-F0002
暨南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及暨南大学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广东省有关粤港澳大湾区的决策部署,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专门成立了暨南大学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校湾区办”作为助力落实湾区工作专职机构,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5.
读者来信     
《小康》2021,(11)
正《小康》杂志3月中旬刊以《双区广东现代化建设主引擎》为题,报道了广州、深圳等地践行"双区"国家战略的举措,读来感触很深。我的家乡在江西,受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影响,家乡近年来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蓝子,达到了农民增收、农业升级的目的。大湾区对人才的虹吸效应,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会越来越强,因此各地要紧抓机遇,顺势而为,在新的历史机遇中实现更大作为。  相似文献   

16.
<正>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重大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新时代国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因其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以及“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的新使命,正以创新驱动推进科技、产业、金融等方面的深度合作,优化创新生态,积聚创新资源,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迈向世界一流湾区。粤港澳大湾区涉及三种法律制度、三个关税区、  相似文献   

17.
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不仅是经济上的融入,更是人心的融入,而民心相连相通与人文建设息息相关.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以来,粤港澳三地加快文化融合建设,影视、文学、艺术、非遗、文创、旅游产业等领域的交流机制和平台风生水起,"人文湾区"初具规模,"新湾区人"的文化自信正逐步建立.一系相承的文化血脉,无限可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小康》2021,(2)
正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一环,2021年,佛山市将深入推进"双区"建设,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极点城市,打造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近年来,佛山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高站位谋划推进十大湾区平台和427个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1+4"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建设,探索推动"深圳创新+佛山产业"合作发展,积极参与"一核一带一区"建设,着力构建"香港+佛山""澳门+佛山"合作机制。"十四五"时期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向纵深推进的关键时期,佛山将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机遇,  相似文献   

19.
《小康》2021,(11)
正广州市南沙区把握"双区驱动、双核联动"机遇,打造高品质城市副中心,营商环境"创"出新标杆,彰显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同时向海外人才抛出"橄榄枝"吸引人才。南沙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1993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广州南沙经济开发区,2005年南沙建区,2012年和2014年先后获批国家新区和自贸试验区。  相似文献   

20.
正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天然地理区位优势,扼守珠江出海口,乃典型富水区,然而又是经济高速发展所胁迫的水资源高风险区。中共十九大提出将港澳发展融入国家发展规划,建设粤港澳世界级大湾区,这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战略选择。新格局下河口区域的水资源承载力已成为制约大湾区高速发展战略的瓶颈,亟需创新驱动,提升区域水资源承载力,从战略高度前瞻性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强咸潮河口蓄淡水库的规划及保护。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