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雇凶杀人”,顾名思义,即教唆他人故意杀害被害人,以达到自己对被害人予以加害的目的的行为。“雇凶杀人”案件在近几年的刑事案件中,一直呈上升趋势。在这类案件中,雇主杀害被害人的目的多种多样,如,因感情纠纷杀人、因贪图名利杀人、因生意上的纠纷杀人等,虽犯罪目的不同,但犯罪行为的表现形式却大同小异,即雇主多以金钱或财物以及其他财产性利益作为交换,唆使他人替自己实施杀人行为。  相似文献   

2.
雇凶杀人犯罪是指行为人为达到某种目的 ,以钱财、利益等为条件 ,雇请他人谋杀与行为人有着某种特殊关系的人的一种犯罪行为。雇主的心理动因主要源于自我保护和借刀杀人的需要 ,雇凶的心理动因主要源于强烈的侥幸心理和贪图钱财或某种利益的欲望。对雇凶杀人犯罪可从四个方面进行分类。雇凶杀人犯罪具有犯罪行为的预谋性、暴力性和内隐性等四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雇凶杀人案件中的死刑适用需要根据雇凶杀人案件的不同类型作具体的分析。在纯粹的雇凶杀人案件中,雇主一般成立故意杀人罪的教唆犯,被雇者成立故意杀人罪的实行犯。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如果只应当判处一人死刑,那么在一般情况下应对被雇者适用死刑。在不纯粹的雇凶杀人案件中,死刑的适用需要根据雇主与被雇者刑事责任的大小来具体确定。另外,还需要特别关注雇凶杀人案件中存在自首、立功等从轻处罚的情节能否适用死刑的问题以及多次雇凶杀人、连锁雇凶杀人案件中如何适用死刑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雇凶杀人案死刑适用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当前对雇凶杀人犯罪的处理存在死刑适用过多的问题。对雇凶杀人犯罪判处多个罪犯死刑立即执行是重刑威慑论的表现。根据现代理性的刑罚理论通说,对受害者仅为一人的雇凶杀人犯罪,最多只能判处一人死刑立即执行。通常情况下,雇主比凶手更应当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雇凶杀人犯罪的特点,对雇凶杀人犯罪中雇主和雇凶的犯罪心理动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最后从个体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对雇凶杀人犯罪心理的成因做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雇佣杀人案件,是指犯罪分子(雇主)以金钱、物质或其他利益为诱饵,雇佣杀手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共同犯罪案件(以下简称"雇杀案件")。雇佣杀人的杀人案件,虽然在整个杀人案件中所占的比重很小,但往往案情复杂、工作曲折,侦破难度较大,有的甚至成为悬而不决的疑难案件。因此,认真分析研究雇杀犯罪对于及时侦破案件,进一步提高刑侦部门的排难攻坚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雇佣杀人案件的特点浙江省自1980-1994年共侦破10起雇杀案件。这10起雇杀案中有10名犯罪分子(雇主)涉案帮凶杀手32人,其中男性犯罪分子(雇主)7人,女性犯罪分子(雇主)3人,造成6名被害人死亡,4人重伤。总结这10起雇杀案件情况,此类犯罪案件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7.
网络雇凶杀人:敲诈勒索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2月24日,黑龙江省大庆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和喇嘛甸公安分局刑警队共同努力,成功侦破了一起利用网络雇凶杀人、敲诈勒索案件。犯罪嫌疑人薛学忠通过网络招聘雇佣杀手;利用手机短信、电子邮件联系杀手,教授犯罪方法,实施敲诈犯罪;杀手李山山从未见过雇主,精神和行动却受到控制,盲目听从虚拟网络世界中这个代号“清障大使”的指挥,按照  相似文献   

8.
正雇凶杀人具有熟人作案的特征,具备因果关系的嫌疑人有没有作案时间和条件,给法医现场分析带来困惑,本文收集已经破案的50例雇凶杀人的案例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对此类案件的特点进行探讨。1案例资料作者所在辖区2000年至2014年的雇凶杀人  相似文献   

9.
雇佣杀人犯罪构成要点雇佣杀人犯罪,是指谋杀者以佣金为契约,雇用他人代替其非法剥夺某特定对象生命的共同犯罪。雇佣杀人犯罪内涵,即雇佣杀人犯罪构成要点包括:△雇主。即谋杀者不直接露面,主使他人实施杀人犯罪。△被雇用人。即受雇用的帮凶、杀手与被害人没有直接利害关系,而是受雇主雇佣代替其实施杀人犯罪。△佣金。雇主与被雇用的人这间的雇佣关系,是以佣金(金钱、物质和其他利益)为纽带的一种契约关系。△特定的侵害对象。雇主与被害人之间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共同犯罪,雇主是谋杀者,是犯罪主使人,被雇用的帮凶、杀手是实施杀人的犯罪分子。反映出杀人目的的一致性,杀人动机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10.
<正> [调查报告] 据济南市调查,近年来因恋爱婚姻家庭问题而导致杀人的案件,在凶杀案件中居首位。自一九八○年至一九八二年五月,该市共发生此类案件二十二起,占凶杀案件总数的百分之四十二。这些案件中的罪犯,三十岁以下的青年占百分之八十。他们杀人手段狠毒,手掐、刀戳、斧砍、锤砸、投毒、爆炸、车撞、推人坠楼,无所不用其极。现场惨不忍睹,后果极为严重,致使十二人死亡,十人重伤;因亲人犯罪或无辜  相似文献   

11.
雇佣杀人是杀人案件中一种比较特殊的犯罪形式,它与一般杀人案件的最大区别在于:一般杀人案件是一方直接杀害另一方,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的因果关系是两点连接的直线型;而雇佣杀人案件除"雇主"与被害人之间的因果关系外,又增加了"雇主"与"杀手"之间的联系、"杀手"与被害人之间的联系,呈三点相连的三角型关系。因此,侦破工作的难度更大。几年来,黑龙江省相继破获了雇佣杀人案件19起,通过对这些案件进行分析,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在已破获的19起案件中,共抓获案犯68人,其中"雇主"27人,"杀手"41人,犯罪分子共杀死16人、杀伤3人。案件构成的特点是:"雇主"与被害人之间有明显的厉害关系□企业单位的领导人之间为争夺权势而雇佣杀人。个别企业领导人为了争夺权力,不惜花钱雇杀手除掉对方,从而达到自己掌权的目的。这类案件共发生2起,占10.5%。1994年2月2日,大庆市萨尔图区电业所副所长李维良为了能当上所长,通  相似文献   

12.
案件定性关系到侦查方向的确定、侦查范围的划定和侦查措施的制定,是决定侦查成败的首要环节。在实际工作当中,有些凶杀案件在确定是强奸杀人还是奸情杀人这个案件性质问题上,往往因为主客观方面的原因而很难定性或定性不准,导致案件侦查举步维艰。强奸杀人与奸情杀人存在着一些共同之处,如案件现场上都反映出杀人行为,客观上均造成了受害人死亡(未遂案件除外)的危害结果,且均与男女之间非法性行为有关。然而出于侦查所需,我们更注意的是两者之间存在的区别: 杀人动机——强奸杀人的杀人动机有三种情况:1.为了满足性欲;2.为了杀人灭口;3.为了报复女性。  相似文献   

13.
二、计算机犯罪的特点 计算机犯罪是利用信息科学技术实施的犯罪,它与其他犯罪类型相比较,具有下述六个特点。 (一)隐蔽性强 1.犯罪主体的隐蔽性。计算机犯罪与传统的犯罪不同,其行为人大多是受过一定教育和技术训练,具有相当技能的专业工作人员。他们工作勤奋,有一定的社会经济地位,在社会公众面前的形象不象传统犯罪那样丑恶可憎,因而具有更大的欺骗性。  相似文献   

14.
杀人犯罪人参与刑事司法是指在情节严重的杀人犯罪的刑事案件中被害人尚未死亡的前提之下。对于在案件中杀人犯罪被害人死亡的情况自然主动被排除在情况之外。而对于杀人犯罪案件中杀人犯罪被害人尚未死亡的情况下,犯罪被害人是同犯罪人最了解案件发生的原因、案件经过以及产生的后果等情况。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刑事司法的最终目的不就是为了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和对犯罪人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惩处。首先,这是犯罪被害人作为刑事诉讼主体和当事人地位的必然要求;其次,犯罪被害人在整个刑事司法过程中的地位符合刑事诉讼法的程序原则的基本原则;同时,这也是恢复性司法模式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凶杀犯罪被害人研究对于全面认识凶杀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选取了深圳市和内蒙古自治区 1995年至 2 0 0 0年审结涉及的 170 7例被害人死亡的凶杀犯罪案件作为分析样本 ,对这两个区域的凶杀犯罪被害状况进行综合的描述性分析 ,力图对了解全国的凶杀犯罪被害状况以及展开进一步的深入分析提供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16.
确定雇主授意的范围是判断雇用犯罪中雇主刑事责任大小的关键:(1)在雇主对犯罪有明确授意的情况下,若被雇者的行为超出了雇主明确授意的范围,则属于实行过限。对于过限部分,应由被雇者独自承担刑事责任,雇主只对自己授意范围内的犯罪承担刑事责任。(2)在雇主概括授意的情形下,对于被雇者的行为雇主原则  相似文献   

17.
1994年度上海市未破的凶杀案件大幅度上升,全市共有56起,为历年来之最。在这些案件中,抢劫杀人的为26起,占46.4%;劫车杀人的为3起,占5.4%;因奸情杀人的为8起,占14.2%;因纠纷杀人的为3起,占5.4%;仇杀为3起,占5.4%;性质不明的为13起(其中包括5起碎尸案和4起无名女尸案),占21.4%。这些案件有其共同点,但又不尽相同,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不会是简单的重复,总想千方百计地逃避罪责。杀人的具体手段是有效地实现杀人动机与目的途径。犯罪分子为了致人死地常常根据当时当地和被害人的具体情况,结合自己掌握的犯罪工具、技能、知识水平和身体条件,设计出杀人的方式方法,并付诸实施。在案件发生后,侦察人员和侦察对象双方都处于运动之中。案件事实的已知与未知,侦察条件的有利与不利,破案工作的主动与被动,随时都在变化。如把握不当,战机瞬间即逝,给破案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我们通过对这些未破凶杀案件的剖析,可归纳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8.
内容提要:基于罪因机制的类型性差异,界分出不同的犯罪人类型,进而予以相应的控制与预防,这是犯罪学理论与实践的关键.这一思想在犯罪学鼻祖加罗法洛的时代已被确立.无差别杀人犯罪作为一个具有独特罪因机制的概念,应当有其区别于其他近似概念的"个性".无差别杀人犯罪既非恐怖主义犯罪,也不等同于个人极端暴力犯罪,并且与变态人格杀人犯罪、仇恨杀人犯罪等均有区别.  相似文献   

19.
在危害结果是犯罪对象的转化形式且发生了法定危害结果的对象错误案件中,行为构成犯罪既遂只要求法定的主客观要件在性质上具有一致性,而不要求犯罪的主客观"方面"的内容完全符合.行为人对错误的对象持何心态与对象错误案件的定性无关.行为人只实施一个故意杀人行为,不可能同时触犯故意杀人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两罪名,因而不可能构成想象竞合犯.本文还就犯罪客体、主观罪过等相关理论问题提出了若干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20.
当某一故意杀人犯罪发生时,侦查机关的第一要务是准确判定案件属性。其中确定案件是否属于系列杀人犯罪可谓重中之重,因为这既关涉到案件能否得以及时、准确侦破,又关乎司法公正。为便于侦查机关准确判别某一故意杀人是否属于系列杀人犯罪,兹在明确界定系列杀人犯罪概念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方差分析、二元逻辑回归分析等方法创建系列杀人犯罪分类模型和回归模型。依据系列杀人犯罪分类模型,侦查机关可初步基于犯罪地是否偏僻、被害人尸体是否在犯罪现场、凶犯除故意杀人是否还有抢劫、是否有犯罪前科等四个方面直观判定某一故意杀人是否为系列杀人犯罪;依据系列杀人犯罪回归模型,侦查机关可精准计算出某一故意杀人为系列杀人犯罪的概率值。分类模型的直观性和回归模型的精准性为侦查机关判别故意杀人犯罪案件属性提供了一个可具体测量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