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何谓“压岁钱”?《辞海》云:“旧俗.阴历除夕以彩绳穿钱,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而尊长者给小儿谓之压岁钱。”可见,追溯压岁钱的历史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2.
《江淮法治》2009,(6):55-55
编辑同志: 村里的老刘收了我家1万多元彩礼.答应将他家的二姑娘嫁给我的二儿子。可二姑娘死活不同意,我二儿子也不想强求,没办法我只能要求老刘退彩礼,可老刘说这笔钱都用于盖房子了,没钱退。我想去法院告,有人说这事应由我二儿子当原告,老刘的二姑娘当被告。可我儿子怕丢人,说这事与他无关,不同意去告,这该咋办?我真的不能当原告吗?  相似文献   

3.
屹立的倾斜     
那年,他带着儿子去欧洲旅游。在比萨斜塔前,4岁多的儿子手指着他的鼻子对他说:“爸爸,这座塔像你。”他笑吟吟地说:“哦,为什么呢?这塔可是倾斜的哦!”“你也是斜的呀!”儿子说,“你和我说话,你在亲我时,不是弯着腰嘛!”儿子的话,让他既难过又欣慰。难过的是儿子自打生下来后就没有享受到什么母爱,欣慰的是自己对他倾注的爱已让他铭记在心。  相似文献   

4.
1955年秋天。巴西女孩迪尔玛正坐在家门口看书,有个乞丐走过来乞讨。迪尔玛看他可怜,进屋盛了一碗肉递给他。乞丐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突然,迪尔玛又想起什么,从口袋掏出一张钞票,撕了一半递过去:“实在对不起,这是爸爸给我的买书钱,全给你我就没法买书了,只能送您半张。”乞丐只顾着吃,看也没看就收下了。  相似文献   

5.
讲一段我丢儿子的亲身经历。 我儿子5岁那年,有一天我带他到公园。到公园后,我对他说:“儿子,我在这儿背单词,你去跑步,跑一圈你就过来向我报一次到。”儿子答应了。最初跑了两圈他都过来报到,可是他去跑第三圊后迟迟没来报到。过了很久我才意识到:儿子可能走丢了。  相似文献   

6.
事情要从1997年元月的一个寒冬的日子里谈起。一位从柘林来的中年妇女到我所找到我,出口就诉说“我在章俊理诊所医治一颗牙齿,花上7000多元,锯掉我4颗牙齿,还打我……”我简直有点不敢相信,治一颗牙要花上7000多元,心想用黄金把这几颗牙包起来,也不要花7000多元。我问:“有收据吗?”这位名叫荣华的中年妇女,顿时流着泪、哭诉着:“去年底,我到章俊理诊所评理,要他赔我4颗牙,退还我7000多块钱。当时章君鹏说:‘我那里收了你这么多钱,你把收据定单拿给我看’,谁知道章君鹏竟当着大家的面,‘呱呱’地把收费定单给撕了,还凶狠…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他是江淮大地上的吴运铎;有人说,他是农技战线上的“王铁人”;也有人说,他是中国的保尔·柯察金;还有人说,他是活着的焦裕禄、孔繁森。温家宝总理称他:“全国农技战线上的一面旗帜。也是残疾人自立的一面旗帜!”而他自己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根在农村,与农村、农业、农民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8.
冯欢 《公民与法治》2014,(22):44-44
几年前,诗人北岛读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参加朗诵比赛,老师分配给他一首诗《假如我是一支粉笔》:“假如我是粉笔/我会很乐意牺牲自己,让老师在黑板上写字/让同学在黑板上画画/我不需要你们保护/但求你们不要让我粉身碎骨。”北岛很是愤慨,好在儿子不会委屈自己,一早就跟老师说:“老师,我不想当粉笔。”  相似文献   

9.
16岁的小刘一直盼着压岁钱,因为他想给自己买台电脑。可小刘的妈妈不同意,要求小刘压岁钱要全额上缴。"钱明明是给我的,又不是给我妈妈的,为什么要全部上缴呢?"不服气的小刘致电长  相似文献   

10.
李国英感慨:“国家刚给公务员长了工资、津贴,我每月4000多元,一年就是5万多元,在许昌生活够优越了,而如今却把自己的一生都给毁了。早知道这样,就是吃糠咽菜,也不会去贪污、去收人家的钱……”  相似文献   

11.
爱过无悔     
静静 《西部法苑》2001,(8):25-27
儿子满满问他的爸爸是谁?我就回答他:“你爸爸在国外上班。”我知道这个秘密终究是要被揭穿的。今年春节,2岁多的儿子问他的爸爸怎么还不回家?我就只能骗他说你爸爸在一次车祸中被撞死了……  相似文献   

12.
“钱──钱乡长!”李老师出了一头汗,心想:差点叫出“钱旺根”这三个字来。十年前,他站在讲台上,常常提这三个字。“李老师,您请坐!”年轻的钱乡长从沙发上站起来,热情地握住了他的手,“我来咱们乡工作已经一年多了,一直想去看看您,可工作太忙,实在走不开呀!”秘书小赵一边递给李老师一只烟,一边说:“钱乡长老是惦记着老师们,可他实在是大忙了,总是抽不出时间来。”李老师惶惶然,一边落座一边说:“一个班四十几个人就忙得不可开交,全乡的工作那自然是很忙。”他望着自己当年的爱徒,几位老师的话语响在耳边:“老李啊,…  相似文献   

13.
《法庭内外》2006,(12):59-59
从儿子满周岁开始,我和丈夫刘某便每月以儿子的名义存入300元,作为“教育基金”,以备儿子将来读大学时使用。现在儿子11岁了,我和丈夫却因感情破裂而分道扬镳。我要求儿子随我生活,丈夫表示同意,但提出儿子的”教育基金”4万余元系夫妻共同财产,应均等分割。对此,我不能赞同,我认为儿子的“教育基金”应归儿子所有,为此发生争执。请问:离婚时,孩子的”教育基金“归谁所有?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名来自普通中学的教师代表,每天的工作生活“三点一线”.日子虽然有点单调。但我总能在单调的生活中找到乐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我只希望自己像一棵树:一半在空中飞扬,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沐浴阳光,一半洒落阴凉。做自己的工作,过自己的生活,眼光也只能看到鼻前三寸而已。  相似文献   

15.
《人民调解》2007,(11):43-43
问:我丈夫刘诚因为进城做买卖,长期与其合伙人叶某合租一套住房。两人的同居关系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后来经过父母家人的劝说,刘诚终于断绝了同叶某的暧昧关系.回到家中同我和孩子过起了团圆日子。可惜这种生活刚刚开始,他却于去年年底遭遇车祸不幸身亡。在整理刘诚的遗物时我发现了一个信封.里面装的是他与叶某签订的一次性补助叶某5万元生活费的协议.和叶某收到5万元后打的收条。我很生气。觉得叶某向刘诚要这么多钱毫无道理。我想让她把钱给我退回来。不知可以不可以?  相似文献   

16.
“我叫沈图泉,但是不图钱”江西省都昌县国税局城区分局局长沈图泉,在小小的都昌县城也算得上是个人物。然而,走进他家,你看到的却是与“局长”的身份毫不相称的情景:阴暗的光线、简单的居室、老式的家具,毫无一点“现代化”可言。主人见客人的疑惑,只是平淡地笑了笑说:“家里很清贫,不过,我这个人随遇而安,很知足。我总觉得,一个人活着不能总是为了钱。这十几年来,也有不少人给我送钱送物,我家里也确实需要钱,但我从没有一次动心而接受过。道理很简单:一是人格,二是纪律,三是我收入一百,国家就可能损失几百或上千。”早…  相似文献   

17.
据报载,在湖南省长宁市换届选举工作会议上,市委一位分管党群工作的副书记,把两个干部送给他的“买官钱”公开曝光,当场转交给市廉政办。并在大会上理直气壮地说:“你买官,我不卖!卖官,我的良心不容,我的人格不容,党纪国法不容!”这一行动,显示了共产党人的凛然正气,说出了人民群众的共同心声,所以值得叫好和称赞:一赞他“你买官,我不卖”的硬气。这是决定性的一着,因为社会上有官迷心窍、利欲熏心的人,所以有买官者,也就不足为奇,但起决定作用的是“卖”的一方,只要无人卖,这种“买卖”也就做不成了。所以面对重金买…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上个月,我和爱人花400多元给上中学的儿子买了一台“小霸王”学习机。几天后,我儿子说同学要借用一下,就从家里拿走了。此后十余天.他一直未将学习机带回。我们再三追问,儿子迫不得已说出了真相.原来他课余在外玩游戏机输了钱.为还债已将学习机作200元卖给同学了。我们找到那位同学及其家长.表示愿以200元将学习机买回;但那位同学及其家长认为,我儿子是15岁的人了,不是小孩,买卖已成交就不应反悔,故而坚决不同意退回。请问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9.
“招行免费信息:xxx于2009年3月26日11时给您尾号为9XXX的银行卡里打进11496元,请检查有没有收到。”这是南京一家报社记者从招商银行“1065795555”短信平台上收到的一条信息。凭着职业警觉,就知道这是一个诈骗陷阱。只是不明白:怎么还“送”钱给我,而且还是显示的招行号码?  相似文献   

20.
2013年6月4日,家住河北省邯郸市的王军强夫妇收到48万余元的赔偿款后抱头痛哭,因为这笔钱是用儿子王卓的命换来的。截至此时,他们的儿子已经离开人世近10个月了。
  “飞速”中逝去的生命
  2012年8月21日凌晨时分,王军强夫妇被手机铃声惊醒。王军强按下接听键,听到对方说:“您是王卓的父亲吗?我们是北京市公安局昌平区分局交警大队。王卓出了点儿事儿,请您尽快来北京!”这个电话让王军强夫妇一下子清醒了。交警在这个时间打来电话,难道儿子发生交通事故了?万般猜测中,王军强与妻子刘翠连夜包车赶到北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