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认真研究和分析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工作,探讨切实可行的措施,对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探讨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提出了新时期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新目标,这一命题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大学生是党和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大学生思想教育必须纳入和谐社会建设规划中要在目标、理念、功能等方面服务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杨卉青 《党史博采》2007,39(8):25-26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新目标,这一命题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大学生是党和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大学生思想教育必须纳入和谐社会建设规划中要在目标、理念、功能等方面服务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宋戈 《新长征》2007,(10):48-49
胡锦涛总书记在“6.25”重要讲话中强调,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我们所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偕相处的社会。而所有这些目标的实现.都有赖于人的索质的提高,而人的素质的提高又有赖于公民教育的效果。正是从这一意义上说,公民教育是以人为本之本。公民教育作为社会的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中国共产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的一个方面。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密不可分,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理所当然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今中国人民在建设现代化事业中力图进一步实现的社会理想,为着这个社会理想的实现,民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务必以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己任。而达此目的又必然要着力地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和谐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孙凡 《世纪桥》2010,(15):73-74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我们党治国执政的目标之一。而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真正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命线。因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只有在认清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有功能,为构建和谐社会规定正确的发展方向,构筑牢固的思想基础,营造融洽的人际环境,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才能使其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9.
当前,高职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一个重要的基础群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加强高职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既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笔者在调研的基础上,浅析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有着辩证统一的关系,即和谐社会构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具有积极效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对和谐社会构建又具有能动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与构建和谐社会内容相对应的个体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方面,它们内在统一、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岩青 《世纪桥》2010,(9):124-12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执政的主要任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为了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下更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我们必须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创新,从而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和谐社会的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12.
《湘潮》2007,(7)
公民意识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建立一个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我国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有待提高,公民意识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可以通过系统的公民教育、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来改善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校园需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院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肩负着重要使命。高等院校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和谐与否,不仅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关系到大学生综合素质,关系到社会的和谐,而且影响着中国的现在和未来。所以,在高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弘扬和谐文化,创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4.
周光发 《世纪桥》2007,(5):138-138,147
构建和谐社会,呼唤现代公民意识。当前,不少大学生公民意识缺失,这既不利于自身的成长成才,也不利于和谐文化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此,需要大力培育大学生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会议均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思想保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国家教育工作的重点。要将“和谐社会建设”同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晓昀 《求实》2007,3(11):82-84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公民是教育的重要目标。切实加强以培养主体意识为核心的民主宪政教育、以权责相统一为目标的平等主义教育、以文明和道德为内容的生活方式教育等公民教育是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时期的崭新执政理念和战略构想,它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密不可分。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是思想道德体系和先进文化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构建创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8.
政治社会化是一个社会内部政治取向和社会模式的学习、融合、传播、继承过程,其统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与政治文化的关系上。西方政治社会化与公民教育是同一涵义的概念并相互通用,其公民教育实际上是西方语境下的一种政治教育,对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塑造西方意识形态的完整性和个人的积极进取性有着极大的帮助。从公民与国家的相互关系来解读西方的政治教育观,有助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借鉴西方政治社会化的经验,努力推进公民教育,增强公民意识,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爱丽 《世纪桥》2010,(23):70-71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具有战略意义。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保持社会稳定与和谐的中心工作和关键环节;是和谐校园与先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是高校和谐发展条件下大学生和谐成长的需要。所以,要建立和健全校园保障体系,为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公民的权利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精神。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青年的权利意识,形成合理的权利诉求,是形成和谐社会的风向标。本文通过对河北省保定市1000名在校大学生和500名新生代农民工的权利意识进行抽样调查和问卷分析,探讨了当代青年权利意识觉醒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相统一的必然性、局限性及各种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