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春秋时齐国杰出政治家、思想家管仲说过:"御民之辔,在上之所贵;道民之门,在上之所先;召民之路,在上之所好恶,……唯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故祸不萌。"它明确指出领导者"所贵、所先、所好"的"御民、道民、召民"的方略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祸福。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对国家的有效治理,也体现着对为政方略的重视。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伊始,便顺应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地提出了诸多行政治国方略,展示了  相似文献   

2.
《管子》认为: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管子·治国》。以下引用《管子》书,只注篇名) “地大国富,民众兵强,此盛满之国也。虽已盛满,无德厚以安之,无度数以治之,则国非其国而民无其民也。”(《形势解》) “不治而昌,不乱而亡者,自古至今未尝有也。”(《禁藏》) 就是说,社会富足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正近读《治国通鉴》一书,感到内容丰富、说古道今,不少观点让人耳目一新。治国必先安民爱民敬民能兴邦,知民富民可强国。凡治国之道,必先爱民敬民、知民富民。人民富裕,国家就容易治理;人民贫穷,国家就难以治理。这是历史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沈聪 《前线》2016,(8):78-78
正【引用】"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原文节选】《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  相似文献   

5.
2013年“两会”期间,习主席在参加西藏代表团审议时提出:“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深刻阐发了治国、治边、治藏三者间的辩证关系,将国家战略全局一个重要方面清晰地提炼出来,赋予了西藏在党和国家战略全局中的新定位,是新形势下治藏兴藏的总基调、总依据,为西藏军区部队有效履行使命任务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相似文献   

6.
《当代贵州》2016,(7):57
正背景:国家主席习近平2015年11月在菲律宾马尼拉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并发表题为《发挥亚太引领作用应对世界经济挑战》的主旨演讲。中国古代哲人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发展的目的就是造福于民。为此,习近平强调要把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纳入各自国家发展战略,确保有效落实。要建立全面发展伙伴关系,调动政府、企业、民间等各方面力量,为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作  相似文献   

7.
<正>要坚持党的治藏方略,坚定不移开展反分裂斗争,坚定不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确保国家安全和长治久安,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习近平六个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坚持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牢牢把握西藏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  相似文献   

8.
道不欲杂     
正【引用】"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原文节选】颜回见仲尼,请行。曰:"奚之?"曰:"将之卫。"曰:"奚为焉?"曰:"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民其无如矣!回尝闻之夫子曰:‘治国去之,乱国就之,医门多疾。’愿以所闻思其则,庶几其国有瘳乎!"  相似文献   

9.
减税富民:大规模产能过剩条件下启动内需之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中国出口锐减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大范围、大规模的生产能力过剩问题极其明显地凸显出来。要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必须依靠拉动内需来实现。这就需要调整我们的宏观经济政策基本导向,并相应地改革财税体制和国民收入分配体制,真正实现"让利于民"和"藏富于民",让全体国民享受到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好处。  相似文献   

10.
快速提升群众财产性收入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说法,内涵丰富、新意十足,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提法是党中央"藏富于民"治国理念的体现,不仅有利于增加百姓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生活,而且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营造稳定环境,完全切合了民众的需求和愿望。在当前形势下,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除了从根本上要发展经济外,还要进一步完善相关产权制度,拓宽各种投资渠道,包括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城市居民房地产以及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等。  相似文献   

11.
“正在进行中的重庆经验”,可以初步概括为两个方面。重庆经验的第一个方面是“国资增值与藏富于民并进”。从2002年到2008年6月底,重庆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从1700亿增长到7000亿,增加了4倍,实际上到2009年,已经突破了9000亿元,今年超过万亿元。这在全国范围内非常罕见。重庆经验的第二个方面是“地票交易促城乡统筹发展”。2008年12月5日,重庆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土地交易所,进行地票交易,这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试验。  相似文献   

12.
君主受命于天以治民,这是中国古代统治者的一贯思想。所以尽管孟子就此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可历代帝王中公开上逆天意的无几,下失民心者却大有人在。偶有既“敬天”又“恤民”的皇帝,就是百姓的万幸了。明太祖朱元璋即其一。“民者,国之本也”,“凡  相似文献   

13.
“德”论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是对我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针的完善和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治国思想的新发展。每一位领导者都要为政以德,立德观、修德性、重德行、施德政、善德治,树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好道德风尚。立德观。“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这是古人刑德并举的治国主张。法治与德治,好比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两者共同作用,才能推动社会与经济的和谐发展。自古至今,凡国家皆以法为外规,德为内矩,缺法国家无序,少德民族无力。当然,今天我们“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与古人的封建道德有本质的不同:我们的道德核心是为人民服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  相似文献   

14.
"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国防稳固是百姓安居乐业的前提,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石;关心国防建设就是关心民生,就是在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沈鼓集团党委常务副书记邓长辉的一番话,道出了他满腔的拥军热情。打造训练有素的民兵预备役队伍邓长辉深知,国家国防事业的稳固,不仅需要强大的常备武装力量,更需要招之即来、战之能胜的  相似文献   

15.
《党建》2017,(3)
<正>西藏是边疆民族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反分裂斗争第一线和主战场,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西藏自治区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的治藏方略,坚持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把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夯实了党在西藏的执政基础,为巩固党在西藏的  相似文献   

16.
2017年8月17日,在福建泉州召开的金砖国家治国理政研讨会开幕式上,中央党校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长何毅亭作了题为《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治理之道》的主题演讲,从六个方面深入阐释了"中国之治"的要义。这一演讲对于我们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之道,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刊特予转载。  相似文献   

17.
古人云:"治国之道,务在举贤;为政之道,首在择人。"公选恰恰切中了治国之道和为政之道,因而近年来已成为国家选人任人的重要渠道和方法,国家也在法律层面上开展了公选法规的制定实施。中央《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中这样表述:"到2015年,  相似文献   

18.
在人多地少的国情和省情面前,如何保证粮食安全是一个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问题,不仅需要出台一系列政策以保证粮食安全,而且也需要从技术层面提供安全保障.所以我们提出了"藏粮于土"、"藏粮于科技"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如何治理国家,有许多理论,我国古时关于治国的理论,叫做治国之道。诸子百家,各有一套。德治,即以德治国,或者叫做为政以德,是关于治国的一种著名理论,著名的思想体系。在西方,现代政治学者中流行的善治(good governance)理论,研究关于国家的良好治理问题,讲的亦是治国之道。择吏、治吏是治理国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项目。要治理好国家,就不能离开择吏、治吏,即如何选择官吏和管理官吏的问题。究竟采取什么方针,与治国思想有密切的关系。在不同的治国思想指导下,就有不同的择吏和治吏的方针。本文只在德治思想与择吏、治吏的关系上谈一点看法。一、"德才兼备"与"唯才是举"在中国,儒家最早提出德治,他们认为治理国家,只用礼治还不够,还必须"以德辅天",要礼治结合德治,他们把德治叫做"为政以德"。  相似文献   

20.
“以德治国”,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是确保我们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决策,同时也是推动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的行动指南。一、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是“以德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对于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在中国历史上,很多政治家都主张儒法并用。孔子说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法制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