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现代中国的政治改革,走自己的路,发展人民民主,受到一些论者的质疑。本文总结中国政治改革的历程和人民民主的成就,从历史和逻辑的结合上给出回答:当今中国政治改革,坚持中国人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吸取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既突破西方政治制度与发展逻辑的框架,又立足于国情,代表人民并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要求,成功开拓了民主政治新形态、发展新道路;历史展现了人民民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活力和优势;全面深化政治改革,发展人民民主,将为人类世界民主政治现代化提供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2.
月读     
大碰撞 2004-2006中国改革纪事;中国当代社会各阶层分析;中俄政治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好书推荐     
《理论导报》2012,(6):61-61
《中国改革三步走》 作者根据自己这些年来对中国改革的观察,试图理出一个改革的实践逻辑来。改革都有哪些方而?改革的现状如何?面临什么样的问题?改革的未来做如何的选择?这是作者想要说明的问题。作者在书中明确提出了中国改革分为三步走的看法,即中国的改革要经过经济改革,到社会改革,再到政治改革。作者在书中有时也会涉及一些理论问题,但作者的重点并不在此。作者想做的是寻找中国改革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改革从一开始就面临三个重要约束:权力结构约束、意识形态约束和知识约束。这三个约束对改革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权力结构约束:计划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的权力集中在政府部门,民间不仅没有财产权,甚至连最基本的选择工作的权利都没有,改革实际上就是要把资源配置的权力由政府转向民间,用企业家代替政府官员制定经济决策。但改革本身意味着这种权力的转移必须通过政府自身进行,也就是说,政府是改革的对象,同时又是改革方案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自然,任何改革措施都会受到一些政府官员或明或暗的抵制。在这种情况下,计划经济下政府部门…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的历史,与改革开放的顺利开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毛泽东一贯倡导的"紧密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使党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信,这是中国改革成功启动的政治基础;毛泽东一贯奉行的廉洁政治,使党内始终没有形成既得利益阶层,为改革的启动减少了阻力;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中的"条条"和"块块"的有机结合,使中国地方始终保持着一定的活力,成为改革成功启动的体制原因;前30年农村工业的发展、农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从社会变革的途径来看,政治变革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即:渐进型和激进型。尽管很难对这两种类型的优劣做出一般性判断,但是,就中国特殊国情而言,渐进改革仍然是中国政改的最优选择。渐进改革可以使改革过程处于可控状态之中,从而降低风险,减少失误,最大限度地维持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这一改革路径的特点是,在局部试验、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地推进改革。而改革的成果则要通过制度化途径进行巩固,其表现形式就是制度创新。政治改革形成制度创新,而制度创新又进一步推进政治改革的深化。制度创新在中国政治改革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郑永年 《廉政瞭望》2013,(12):37-37
“只有通过克服既得利益,中国才能将改革进行下去”,这也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共识。现在的情形是:既得利益不会自我改革,政府和民众没有能力来克服既得利益。这种情形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问:中国的改革还有前途吗?  相似文献   

8.
虽然党中央提出国有企业要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要求已经多年了,但时至今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得并不是很顺畅,原因在于对于国有企业为什么要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改革要达到什么目的、如何进行改革等问题没有达成共识。厘清这些问题,有助于达成改革共识、明确改革目的、汇聚改革力量。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经济原因、法制原因和政治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要达到的目的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国资民资互补共进、共同发展,提高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混合所有制企业在遵循公司治理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建设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有助于实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有人认为,西方模式代表了人类最高理想,中国要做的无非是全面转轨到西方模式,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各方面都与西方接轨。在他们看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政治体制改革却停滞不前。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张维为教授在《文明型国家视角下的中国政治改革》一文中则提出:没有政治体制改革怎会有中国今日之崛起?他认为,中国作为一个五千年文明与现代国家重叠的文明型国家,她的崛起有自己的特点;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应该自信地走自己的路。  相似文献   

10.
张维为 《共产党人》2011,(20):45-50
一个国家的政治话语非常重要,而政治话语的核心是理念。中国迅速崛起虽然引人注目,但中国崛起背后的理念似乎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不少人甚至认为中国虽然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中国并没有产生大的理念,更有人认为中国还处在过渡阶段,最终还是要全盘接受西方理念,融入西方文明。而我认为,中国这种"文明型大国"的崛起过程就是  相似文献   

11.
清末政治改革的过程也是一个国家建设的过程,虽然它最终没有取得成功,但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经验与教训,并对当代中国的改革和国家建设多有启示。它告诉我们,在政治转型的过程中,必须增进民众的国家认同,处理好国家与社会领域的关系,并保持中央政府的权威和一个强有力的领导集团。  相似文献   

12.
中信出版社2013-42013年,中国完成新一届领导层代际更替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面临重大调整。如何为改革注入新动力,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决定着中国现代转型的成败,也决定着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命运。新的改革大幕即将开启,中国迫切需要一  相似文献   

13.
清末政治改革的过程也是一个国家建设的过程,虽然它最终没有取得成功,但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经验与教训,并对当代中国的改革和国家建设多有启示.它告诉我们,在政治转型的过程中,必须增进民众的国家认同,处理好国家与社会领域的关系,并保持中央政府的权威和一个强有力的领导集团.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政治发展理论作为深深植根于中国现代化实践的理论学说,是科学体系,也是行动指南。既与革命政治学和转轨政治学有着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又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既没有游离于现代文明主流,又与西方主流政治学及发展政治学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改革政治学。  相似文献   

15.
观点搜索     
中国改革进入新的重要时期 李强 张文魁在2003年10月20日的《新闻周刊》上撰文指出:随着以经济改革为重心的改革取得明显成就,中国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重要时期。经济改革所面临的任务已经不可能仅在经济领域解决。中国的改革必须解决旧体制遗留的深层体制矛盾,必须在政治改革与政治文明方面做出创  相似文献   

16.
中国改革杌缘从出现到成熟,前后经历了20多年的时间.前一个十年,中共在苏共二十大后,力图走出一务新的更快更好的发展道路,但结果却与社会主义改革潮流背道而驰,导致"文化大革命"的发生."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是建国后"左"倾错误发展的顶峰,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了一场巨大的政治灾难.它以"左"的极端形式,全面暴露了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上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使党和人民猛醒深思,从而为中国走向改革开放提供了历史的机缘."文化大革命"的失败,为中国改革开放提供了思想资源、政治资源和组织资源,奠定了改革开放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政治改革以政治稳定为现实目标,具有渐进性和累积性的特点,其过程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8.
赵心昭 《求贤》2007,(7):22-23
近年来,无论从高层到基层,从党内到党外,理论上大家都承认中国的政治改革滞后于经济改革,也深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难在何处。依照中国目前的国情,政治上搞西方式的那种多党制民主既不可以,也无可能;但由于在经济方面已经向市场转轨,权力与资本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大量寻租的机会,如果不对权力施加有效的监督和制约,腐败也就会不可避免地与经济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19.
李书举 《学习月刊》2010,(14):44-44
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中国改革的实践表明.越是处于改革的深水区,越要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越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越能做到科学发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人”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邹德萍 《先锋队》2011,(3):33-35
"灰色收入"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但"灰色收入"是一个时时牵动人们神经、引起社会关注的话题。"灰色收入"这个词在我国辞海里找不到,在西方国家也没有灰色收入之说。客观地讲,在中国经济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现阶段,灰色收入确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