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不要做看客     
吃过晚饭,坐到电视机前。电视里正在转播话剧《阿Q正传》。阿Q的悲剧,一幕一幕地在眼前演出。从赵太爷不许阿Q姓赵到恋爱的悲剧,又从中兴到假洋鬼子不许阿Q革命,到最后的大团圆。阿Q的“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在我心中引起了深沉的感慨,这是不用说的了。而同样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更加令人感慨的,却是那些站在一旁观看阿Q悲剧的看客。他们站在一旁看阿Q的被杀,或者高  相似文献   

2.
在《阿Q正传》的第八章,描写了一个有关“柿油党”的细节:“赵秀才本也想靠着寄存箱子的渊源,亲身去拜访举人老爷的,但因为有剪辫的危险,所以也中止了。他写了一封‘黄伞格’的信,托假洋鬼子带上城,而且托他给自己介绍介绍,去进自由党。假洋鬼子回来时,向秀才讨还了四块洋钱,秀才便有—块银桃子挂在大襟上了;未庄人都惊服,说这是柿油党的顶子,抵得一个翰林赵太爷因此也骤然大阔,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在中国可以说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一次,阿Q用手去摸静修庵小尼姑新剃的头,小尼姑满脸通红地说:“你怎么动手动脚?”阿Q回答说:“和尚动得,我怎么动不得。”这句话,活脱脱地道出了阿Q的处世原则。本来,阿Q“动”得并非有理,但既然和尚先“动”了,那么他也就可以动一动,无理便成为有理,而且理直气壮。  相似文献   

4.
“好,……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欢喜谁就是谁”——阿Q所喊出的这两句口号,既是他对革命的理解,也是他对革命的追求。吴晗先生曾说,朱元璋革命就是为了要“过当皇帝的瘾”。这是一个最好的注脚:“阿Q革命”者,“过革命的瘾”而已矣!虽然这一切不过是阿Q在土谷祠里的“南柯一梦”,而且很快他也就“大团圆”了,但是现实中此类思维  相似文献   

5.
刘诚龙 《唯实》2007,(8):191-191
阿Q一生最大的“文化活动”是画圆圈。阿Q稀里糊涂当上了造反派,将被押上刑场明正典刑,还有一个手续有待完成,就是签字画押,“因为他的手和笔相关,这回是初次”,所以阿Q“高度重视”,“使尽了平生的力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结果呢,“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又往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原本是“正人”,对女人“怒目而视”,时常掷小石块“惩治”女人。可是,当他看到和尚对小尼姑动于动脚,心里却痒痒起来,也动手摸小尼姑,拧一把小尼姑。恼羞成怒的小尼姑骂他“断子绝孙”。阿Q忿忿不平,找出一个令人拍案叫绝的理由:“和尚动得,我动不得?”似乎前有车后有辙,动之有理。 阿Q染病变坏,贼心发作,显然“病”是从眼入的,进而由眼入心,产生了“和  相似文献   

7.
阿Q典型浅论     
阿Q是什么典型,阿Q“精神胜利法”的阶级属性及阿Q性格的悲剧与喜剧,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探讨不已。本文也想就此发表一些浅见,以便就教于广大读者。阿Q是个什么典型、阿O是个什么典型?从《阿Q正传,发表以来,就有不同的看法。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是要依据鲁迅先生的意见。鲁迅先生说:"阿O该是三十岁  相似文献   

8.
曹操与同学     
邓洪卫 《廉政瞭望》2010,(20):47-47
许攸跟曹操是老同学。两人打小趴在一张课桌上念书,有什么好吃的分着吃,有什么好玩的一起玩,两人关系很铁。许攸喜欢叫曹操“阿瞒”,“阿瞒”是曹操的小名。两人还经常在一起谈论志向。许攸说,我想做一名太守,治理好一个州郡。曹操说,我想做一名丞相,治理一个国家。曹操便戏称许攸为太守,曹操还让许攸叫他丞相。但许攸还是叫他阿瞒。曹操说,你怎么不叫我丞相呢?许攸很为难地说,我叫你阿瞒已经叫顺嘴了,  相似文献   

9.
《资治通鉴》记载,齐威王时期即墨大夫和阿大夫,一个善琢磨事,一个善琢磨人。社会舆论对前者是“毁言日至”,对后者是“誉言日至”。但齐威王并没有简单地凭“公论”定夺,而是派人实地考察。考察的结果是:即墨这个地方耕地得以开垦,百姓丰衣足食,社会秩序安全。而阿这个地方田野荒芜,百姓饥寒,邻地被进攻而坐视不理。根据考察结果,齐威王当即赏了即墨大夫,活烹了阿大夫及那些因受贿帮他说好话制造“虚假公论”的人。当前,正值各级党委换届之际,注重“群众公论”可以比较真实地了解一个干部的德才情况。但是,如果没有科学的方法,也会出现“公…  相似文献   

10.
瞻仰先生的胸像,每每闪出一种怪念:我卑微之心可能雕刻成供你安居的神龛? 短髭浓蓄着刚烈,密发倔立起愤激,额耸如山峤,仿佛是盘古精心斧削的崇高,让我渴望登攀之雄姿而频频作“蜀道难”的吁嗟。呃,我自卑成一个精神上的侏儒。 我欲成其一统有小楼可躲吗? 我颜遮破帽可闯闹市吗? 我也有点独荷(車戈)戈而甘冒众矢如蝗的凛然风神吗? 燃烧起我全部的生命力,与你睥睨邪恶的眸光砰然际会,便大着胆量泅渡那深远的悲凉。孤独的冷峻钻进骨髓深处,才知道骨骼少钙缺铁的疲软。 没有阔得起来,脸还是那脸。我阔了起来,也会像赵太爷那样掴阿Q的耳光吗?我阔不起来,也会有分田契分钱物分姨太太的阿Q之梦吗? 现实不足恃。将来何足恃? 我真想一探那囚禁狂人的铁屋,苦痛地超度那些炼狱里冤屈的魂灵去到阳光种满的远方。 呐喊在远方。远方是真理命名的芳甸。远  相似文献   

11.
隋文帝时,刑部侍郎辛有一次穿着大红色的裤子上朝,根据当时的习俗,认为这样做能使自己官运亨通。隋文帝认为这是一种“厌蛊”之术,命令尚书都官侍郎赵绰将辛杀掉。赵绰说:“按照法律规定,辛不应被处死,我不能执行陛下您的诏令。”隋文帝非常生气,对赵绰说:“你不杀了辛,我就杀了你!”随即下令把赵绰杀掉。赵绰说:“陛下杀了我,也不能杀辛。”赵绰被押出去准备执行斩刑时,隋文帝又派人问赵绰:“你还有什么话可说?”赵绰说:“我一心执法,决不吝惜个人的生命。”隋文帝闻知此言,生气地把袖子一甩,进后宫去了,过了好长时间,才让人把赵绰放了。第…  相似文献   

12.
刘诚龙 《唯实》2007,(9):191
阿Q一生最大的“文化活动“是画圆圈.阿Q稀里糊涂当上了造反派,将被押上刑场明正典刑,还有一个手续有待完成,就是签字画押,“因为他的手和笔相关,这回是初次“,所以阿Q“高度重视“,“使尽了平生的力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结果呢,“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又往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  相似文献   

13.
读不透的阿Q     
在我读过的书中,读的遍数最多而又始终感到读不透的就是《阿Q正传》。我第一次读《阿Q正传》是在淮安上师范学校的时候。那时只觉得阿Q这个人物苦得可怜又滑稽可笑。后来,看了相关的书籍,听鲁迅先生说,他写《阿Q正传》,“实不以滑稽或哀怜为目的“(见《致王乔南信》),而是在试着“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来“(《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希望“在将来,围在高墙里的一切人,该会自己觉醒,走出,都来开口……“。这样,我对阿Q的认识才深入了一层,不过越读越感到这个“有农民式的质朴、愚蠢,但也很沾了些游手之徒的狡猾“,“不过没有流氓样,也不像瘪三样“(见《寄〈戏〉周刊编者信》),生活在辛亥革命前后那个历史大环境里的落后农民,是一个很难读透的人物,以后,也就没有再去细读他。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人民 《廉政瞭望》2006,(8):60-60
(一)李登辉、陈水扁同坐直升机巡视。李登辉说“:如果我丢下1000元,捡到的那个人一定很高兴。”陈水扁说“:如果我丢下10张100元,就有10个人很高兴。”这时,驾驶员喃喃自语“:何不把自己丢下去,让2300万人都高兴呢?”(二)阿扁希望提高自己的声望,发行了一套印有自己肖像的邮票,过了一个多月,阿扁问邮政局长“:邮票销售情况怎么样?”局长“:还算不错,只不过有人常常抱怨粘不牢!”阿扁“:怎么会呢?”他随手拿起一张邮票,涂了一点口水在背胶上,贴上信封。阿扁“:这不是粘得很牢吗?”局长“:可是,大家都把口水吐在正面啊……”(三)深夜,阿扁要帮…  相似文献   

15.
今年8月19日,榆树市委组织部组织科长赵日新下乡来到秀水镇双庙村。与村干部谈完工作后,他发现村办公室和党员活动室的桌椅、卷柜破损严重,就建议修理一下。村党支部书记说:“这好办,哪天找个木匠修修就行,也就是给两个义务工呗!”赵日新同志一听这话,就说:“请木匠得花好几十元,不如咱们自己动手干。”说着就张罗起来。村干部急忙阻止他,不好意思地说:“即使干也不能  相似文献   

16.
当官者应警惕更应杜绝“阿Q”式的心智模式,因为“阿Q”式的心智模式是多数为官者走向贪官之路的根源。心智模式是心理学术语,简单讲就是指人的心理定势或习惯,它对人的行为影响很大。那么“阿Q”有怎样的心智模式呢?看过鲁迅先生《阿QA传》的人都知道,阿Q思考问题时,极力标榜自己是正人君子,自认为是维护中华文化的卫道士,对于剪辫子的“假洋鬼子”之流违背祖宗之行为是深  相似文献   

17.
说“大”     
前些日子 ,看到一篇题为《陕西兴平市爆出惊天神话 建设“西部上海”更像弥天大谎》的文章 ,不由想说说“大”这个话题。老家有句俗语 :“乡下人不识货 ,就拣大的摸。”其实好大者岂止乡下人 ,国人中好大者不仅不在少数 ,且花样繁多 ,还有各自特色。往远点说 ,上个世纪初的阿Q ,被人打后 ,心里想着“儿子打老子” ,便觉不但没吃亏 ,还占了大便宜似的———辈份大呀 ,足可自慰了。这种“精神胜利法”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典型性的一种心理病症。往近处说 ,新中国成立后前 30年 ,决策者欣赏人多力量大 ,又善于调动群众积极性 ,所以那时“…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榆社县段家庄村共产党员康建华,在面临是留村当党支部书记还是外出挣钱的抉择时,坚定地选择了前者。他说:“谁叫咱姓‘党’,没说的。” “咱姓‘党’”,这朴实无华的语言,展示了康建华强烈的党性观念。正是他牢记自己姓“党”,才坚决服从  相似文献   

19.
脊梁     
鲁迅先生曾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1935年,当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他兴奋地给党中央拍去电报,他说:“你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中国与人类的希望。”是的,60多年前,在湖南长沙一所监狱里,一位年仅23岁的母亲,中国共产党党员赵云霄给女儿留下过这么一封信:宝宝,你是在牢中出生的,在你才1个多月的时候,你的父母便与你永别了,就因为他们是共产党员,将来你…  相似文献   

20.
提起阿Q的精神胜利法,不知道的人恐怕不多,但提起阿Q的逻辑,知道的人不一定很多.色迷心窍的阿Q调戏尼姑庵的小尼姑,在大街上伸手去摸小尼姑新剃的头皮,当遭到小尼姑拒绝时,阿Q一边扭着小尼姑的面颊,一边振振有词:"和尚动得,我动不得?"在阿Q的心目中,既然和尚能对小尼姑动手动脚,我阿Q就有理由对小尼姑摸摸捏捏.这就是阿Q的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