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这确实是起名副其实的官司——官告官。原被告的双方都是行政机关,罕见的官司热闹了:法庭内,唇枪舌战,硝烟弥漫;法庭外,省级报纸撰文助战,评论该案的事实认定不应由法院认定,而是由权威的机构来认定。“官告官”,谁来盖棺定论?原、被告的“官”,在这场官司中谁胜谁负?1999年9月9日,代表国家法律的审判机关作出了终审判决。  相似文献   

2.
原告是“房官”,被告是“交通官”,第三人是“建设官”,三官都有“令牌”,争议时,“令牌”叮当,直至闹上讼台——  相似文献   

3.
域外     
打了43年的遗产官司据英国《泰晤士报》10月26日报道,英国一场“遗产”官司堪称是世界上最冗长的法庭案件之一了,这场官司从1963年打起,竟然一直打了43年。几名“最初诉讼人”大部分已去世,连初审法官也于不久前离开了人世。这场官司中惟一还活着的“最初诉讼人”当年走进法庭时年仅27年,可如今他已70岁高龄。10月25日,一家英国上诉法庭对此案做出了终审判决,终于使这场延续了43年的官司“尘埃落定”。然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尽管这一家族的后代打了43年的遗产官司,可结果却可能一无所获,因为高达48万英镑的“遗产”,可能都要支付多年来积聚…  相似文献   

4.
能不能用《宪法》打官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连市民杨殿庆给电台“市民心”热线直播节目打电话,说他到一家大酒店吃饭被多收了钱,诉之物价所,物价所决定处罚该酒店5000元,然而一位官员出面干预了,这个处罚决定没有执行。他在电话中提到了那位官员的姓和官职,被后者以侵犯名誉权告上法庭,法院判赔6000元精神损失。 现在,杨殿庆的官司二审也输了。 这个“给电台打电话的官司”,使我想起前英国上诉法院院长丹宁勋爵在《法律的未来》一书介绍的一个“给报纸写信的官司”——《斯利姆诉每日电讯报案》。 “这个案子是关于在泰晤士河边的哈默史密斯修一条道路的争论问题。公民有走路的权利。地方议会贴出一张‘禁止通行’的通告。该通告是市政官斯利姆先生签署的。以后斯利姆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半年前,我们在“律师沙龙”栏。展开?“2元钱官。”的大讨论,吸引了广大读者的参与和关注,收到良好效果。近日,被称为“挑战者1号”——“2元钱官司”的当事人孙祺然致信司法部肖扬部长,表达自己作为普通公民热切关注国家法制建设的心愿。肖部长欣喜地表示:孙祺然同志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唤醒人们的法律意识,主动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主观愿望良好,值得称赞。肖部长还指出:在法制社会,人们行为的冲突付诸法庭解决将会越来越多,这是可喜的现象,也是普法唤起和提高人们法律意识,自觉学法、用法和守法的…  相似文献   

6.
小庭大事     
我曾是法院派出法庭的一名法官,亲自处理过诸如夫妻吵架、狗咬人之类的芝麻官司.这些看似简单、争议不大的纠纷,真要做到情法相融、胜败皆服,其实也是不容易的,非得逼你下一番苦功不可. 如今,我早已迈入“资深法官”之列,即将告老还乡,但无论如何都难以忘却职业生涯中在法庭工作的那段时光,心中始终为那几桩芝麻官司的法律依据问题所纠结,至今未能释然.于此,我将自己在法庭工作时审理的两起案件予以“披露”,以飨各位同仁.  相似文献   

7.
繁星 《检察风云》2010,(23):50-51
一张克隆卡,三方当事人,官司打了一桩又一桩。先是持卡人把发卡行告上法庭,为自己追回损失;继而,委托行与代理行又打起了官司。各方究竟因何纷争不断,听我为您一一道来——  相似文献   

8.
1993年7月20日晨8时许,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东中法庭内外,呈现出一片忙碌景象。公务人员忙着整理庭内的陈设,审判人员认真地做着庭审之前的最后准备。今天的官司不同寻常,不仅仅因为被告是堂堂的中央行政管理机关——国家商标局,也不仅仅因为该案争议的起因只是简单的一把“陈年老锁”,更为重要的,乃是被告对法院受理此案的态度,被告曾三番五次“严正声明”:此案你们无权受理!而法院却偏偏受理了。那么今日的开庭,被告会来吗?如果不来,法庭又如之奈何?!  相似文献   

9.
颖子 《公民与法治》2013,(11):14-17
李素梅是一家大型连锁超市的普通员工,因为在病假期间外出参加“劳工维权”培训,被超市以违反减信原则辞退。李素梅一纸诉状将超市告上法庭,这场“病假期间能否外出”官司一直打到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10.
“当官不打送礼的”,这是旧社会官场处事的哲学。然而,宿迁市人民法院曹集法庭庭长卓光勤,却是一位专“打”送礼的“官”。违法亲戚的礼——不收1982年2月,40出头的卓光勤在结束他20多年军旅生涯后,头顶国徽,肩扛“天平”,来到曹集法庭当庭长。他上任不久,有一外地农民为其妻被人拐骗告到法庭,而拐骗人妻者恰恰是他辖区内的一个亲戚。原告刚走,那位亲戚就提着6包糕点登门了。卓光勤扳起面孔对他说:“你现在已经违法,必须依法办事,这个礼我不能收。”来人又哀求他:“俺30多岁才成个家,你就高抬一下贵手罢。”卓光勤一口回绝:…  相似文献   

11.
在林林总总的官司中,民敢告官者并不多,而民胜官者屈指可数,民胜官后又被官抓者更是微乎其微。上海商人沈华荣经历了民告官、民胜官、尔后又被官抓的非常体验。2001年7月20日,沈华荣第三次被抓后带着脚镣又一次站在吉林省通化被审判。这是沈华荣与吉林省通化市公安局的第八场官司。沈华荣的辩护律师、上海市律师协会刑事委员会主任翟建对记者第一句话就说,“这是一起冤案,如果沈华荣倾家荡产,我自费也要把官司打到底。”那么,这场连环官司究竟是怎么回事,还得从前因说起。沈华荣第一次被抓1996年5月19日,时任上海华锋钢材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2.
香香  晓瑾 《公民与法治》2008,(12):35-37
一名警察成功将朋友委托出售的两套房子卖出,不想朋友却不按协议约定支付17万元的代理费,理由是公安人员“不能从事或参与营利性活动”。面对朋友的“要挟”,这名警察不甘示弱,愤而将朋友告上了法庭。一场令人警醒的官司由此展开——  相似文献   

13.
梁军 《公民与法治》2008,(11):10-11
因好心劝架而引起“气死人”事件,其特殊的案情备受社会关注。死者的家人将吵架双方告上法庭,索赔22万元。那么,这起六旬老太劝架“被气死”的官司,该由谁来承担责任呢?  相似文献   

14.
刘松 《江淮法治》2010,(6):28-29
河南省郑州市的两家枣类加工企业因为专利权和商标权纠纷,打了8年的官司。特别是一波三折的商标官司,更是引发“马拉松之争”。卷入了多达近百件异议、争议和诉讼商标案,纠纷不断升级,官司进入“商标局——商评委——北京中院——北京高院——最高法院”的“循环”之中,穷尽中国现有商标法律框架内所有注册、异议、上诉、再审、复审等行政、司法程序。后来,经过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38次调解,双方握手言和。2010年1月6日,事情终于尘埃落定。  相似文献   

15.
梁馨 《当代审判》2003,(8):20-22
樊女士花两万多元在一家医院做了“试管婴儿”手术,但手术没成功。而后她得知,那家医院根本没有做“试管婴儿”手术的资格。在向医院要求退还医疗费未果的情况下,樊女士一纸诉状将医院告上法庭。这是全国第一起因“试管婴儿”手术失败引发的官司。  相似文献   

16.
陈华世 《检察风云》2007,(17):52-53
7月25日上午9点,吉安市一基层法庭开庭审理了一起特别官司,原告席上的是一煤矿的厂长及乡政府的乡长,而坐在被告席上的是省级贫困乡的三户村民.乡长、厂长做原告,贫民做被告,这在当地被传得沸沸扬扬,更让人吃惊的是原告提出向被告索赔6万余元的诉讼要求,这起江西首例官告民的官司引起了市民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7.
“糊涂官”不能糊涂做,不称职的法官不能坐公堂。这是近日济南市历城区人民法院推出的一项新制度。老百姓万不得已不打官司,一旦摊了官司,当事人最怕的是遇上糊涂官。对此,济南市历城区人民法院采取对法官庭审水平考核的措施,对代理审判员、审判员统一进行二次“公堂打分”,糊涂不糊涂,法庭上比着  相似文献   

18.
日前,媒体报道了:“在黑龙江海伦市人民法院,基层法庭在没有正式受案的情况下,自交诉讼费。凑人名。白按手印.伪造案卷凑数。造假最高时能超过千件”。该文中“诉讼费转嫁给农民”一节引起笔者关注。具体内容为:“做卷带来的直接危害。是加剧了农村法庭的高收费。毛书铭告诉记者.2002、2003年多做160件案子。每件诉讼费50元,一共额外增加了8000元的诉讼费上缴任务。这对于正常案件一年诉讼费才两万多元的法庭来说。是不小的负担。所以各法庭都通过提高办案收费,补齐“做卷”要上交的50元诉讼费。按照规定,正常的离婚案诉讼收费是50元。其他工本费用、实际支出费用加在一起也不应超过150元。但经记者在伦河镇,百祥乡、丰山乡走访调查,这些地区的离婚官司辖区法庭一次性实际收费都在500元以上,最高的能达到650元。海兴法庭一法官用“乱收费非常严重,触目惊心”来形容目前基层法庭的办案收费现状。而法院内一领导也向记者透露,去年海伦市法院一派出法庭被群众举报高收费问题.后经省纪委调查.查实了至少几十万元的高收费黑洞……“(2006年6月11日天津今晚报第4版)  相似文献   

19.
“法庭”之内:不仅仅是表演“下面开庭!首先传唤被告朱某到庭!”当两名“法警”将“朱某”带到“法庭”时,“法庭”内传出了一阵哄笑,——原来,这是湖北省咸丰县黄金洞中学在去年春季学期开学不久组织的一次“模拟法庭”的情景表演。所谓的“被告朱某”是黄金洞中学302班学生陈武扮演的一个角色。  相似文献   

20.
代理电信官司引发湖南省首例私拆信件案,律师将自家律师事务所告上法庭.仅索赔1元打假名人代理“一元钱官司”.上法庭替律师索讨通信自由和秘密权……电视报道惹祸.引发全国首例律师状告律师协会会长案.双方激烈交锋……专家学者关注本案:切不可让律师的违规、违法行为伤害法律本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