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党史天地》2007,(8):31-32
林彪怀疑“红旗打多久” 毛泽东指出:“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政权” 红四军“九大”结束后的第三天,就是1930年元旦,全军高高兴兴过新年。一纵司令员林彪提笔给毛泽东和陈毅写信,信的内容除向他们俩人祝贺新年外,还建议新前委召开一个扩大会。前委的同志各自多作自我批评,也希望大家对他多批评、帮助,使他有较快进步,信是由通讯员送前委机关的。陈毅收信后,很快给林彪复信,予以鼓励,同时对缺点、错误提出了中肯批评。毛泽东不在机关,信经过前委秘书冯文彬转交。冯文彬又将信交警卫员陈昌奉,由陈昌奉转交毛泽东。  相似文献   

2.
1930年元旦,时任红军第一纵队司令员的林彪,以祝贺元旦的方式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在信中,林彪发出“井冈山红旗究竟  相似文献   

3.
九生 《世纪风采》2008,(11):37-39
1991年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二版曾收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该文下面的注释写道:“这是毛泽东给林彪的一封信,是为答复林彪散发的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的信。毛泽东在这封信中批评了当时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一种悲观思想。1948年,林彪向中央提出,希望公开刊行这封信时不要提他的姓名。毛泽东同意了这个意见。在收入本书第一版的时候,这封信改题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名批评林彪的地方作了删改。”  相似文献   

4.
徐世强 《党史文苑》2014,(12):46-48
翻阅1991年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下面的注释是这样写的:“这是毛泽东给林彪的一封信,是为答复林彪散发的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的信。毛泽东在这封信中批评了当时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一种悲观思想。1948年林彪向中央提出.希望公开刊行这封信时不要提他的姓名。毛泽东同意了这个意见。在收入本书第一版的时候,这封信改题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名批评林彪的地方作了删改。”  相似文献   

5.
在中共中央决策抗美援朝时,毛泽东与林彪有不同意见。当年,毛泽东和中央确实曾经考虑由林彪带兵入朝,但因为林彪身体不好而没有去,后改由彭德怀带兵入朝。后来,对这一问题有种种说法,特别是“九一三”事件之后,大多的说法是:林彪在抗美援朝问题上消极,装病不带兵入朝。对这一历史情况,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6.
林彪的早期生涯中,他的三封信,曾经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引起过三场轩然大波…… 毛泽东、朱德在建军原则问题上的分歧公开化。白砂会议,拥毛者、拥朱者发生激烈争吵。林彪的一封信,推波助澜,“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1929年,是红四军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7.
“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利用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大力推行极左路线,不仅思想、政治是非被严重颠倒,而且经济、文化、教育及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正常秩序也都被严重搞乱。因此,“拨林彪、‘四人帮’破坏之乱,批评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回到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轨道上来”,①成了力图扭转“文化大革命”混乱局面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共同呼声。 但是,在毛泽东全局上仍坚持“文化大革命”“左”倾错误的历史条件下,公开否定“文化大革  相似文献   

8.
“文化大革命”中,贺龙遭到林彪的陷害。毛泽东从一开始表示要当贺龙的“保皇派”,到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公开声明对贺龙“不保了”,其中的原因,拿毛泽东自己后来的话来说,“都是林彪搞的,我听了林彪一面之词”,很明显是受了林彪诬陷的影响。那么,林彪为什么要陷害贺龙,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呢?  相似文献   

9.
在“文革”中最乱的日子里,有人给黄克诚加了许多莫须有的罪名,而其中有很多林彪是知情的。万般无奈之间,黄克诚写信给林彪,求他说句公道话,可林彪不仅不说实话,反而落井下石,更加重了对黄克诚的批判…… 粉碎“四人帮”后,黄克诚受命出任中纪委常务书记。此间,他有两个关于历史人物评论的讲话,一个是关于毛泽东的,一个是关于林彪的。关于毛泽东的讲话,已为党内外许多人所熟知,本文不再赘言。关于林彪的讲话,是他在审阅军事百科编辑部关于林彪的条目时,专门召集编辑们讲的。他说:“……你们要学司马迁,要秉笔直书,要对历史负责。”“林彪在我军历史上是有名的指挥员之一,后来犯了严重错误是死有余辜。在评价他的历史时应分为两节:一节是他在历史上对党和军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党史文苑》2014,(3):20-20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不久,极左思潮的影响还未消除。长期以来形成的个人崇拜还有很大影响,许多人无法相信,像毛泽东这样的伟大人物也犯过错误、当时,在对待毛泽东的问题上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不愿承认毛泽东犯了错误这一客观事实,回避正确评价毛泽东;一是把中国共产党的失误,甚至把林彪、“四人帮”的罪行也归咎于毛泽东。这两种倾向,实际上都是在搞“非毛化”。在这种情况下,  相似文献   

11.
领导者工作错综复杂,要从中理出头绪,正确决策,必须注重“耳闻、目睹”。其中“耳闻”尤其重要。在调查研究中听取真实之言。毛泽东同志曾经生动地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领导者在深入基层调查中可得到基层的第一手材料,而这些材料恰恰是在机关或领导岗位上所难以听到的,也正是这些材料往往对领导者正确决策有较大的辅助作用。尤其是当遇到比较棘手的问题时,领导者不妨把手头的工作放下,到基层走一走,到乡村、到工厂、到企业看一看,到人民群众中听一听,也许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在与人争辩中听取逆耳之言。敢与领导争辩…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1980年3月到1981年6月期间关于起草、修改《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时的九次讲话以及同意大利记者法拉奇的谈话要点,这些珍贵材料充分印证了邓小平为我们党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做出的不朽的贡献.在认定毛泽东同志晚年错误性质的前提下,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功和过.毛泽东同志晚年发动的“文化大革命”,是犯了“打倒一切、全面内战”的错误.这是全局性的长时间的错误,给我们党和国家造成了灾难性影响.为此,如何评价毛泽东同志已成为当时全国的“热点”问题.邓小平同志从维护毛泽东历史地位出发,提出要正确认识毛泽东同志,首要的是认定毛泽东同志错误的性质,这是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前提条件.邓小平同志指出,尽管毛泽东晚年犯了发动”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但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性质与林彪四人帮的问题性质不一样、林彪四人帮是反党集团,利用毛泽东发动的“文化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对刘少奇在会上提出“大跃进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过5年、10年之后再来为‘三面红旗’作出结论”,心中有所不满 彭真在会上说:“别人都可以批评,就是毛主席不能批评,这不好。” 林彪在发言中说:“毛主席最突出优点是实际,他总比人家实际一些,总是八九不离十。” 文化大革命初期,江青说:“七千人大会憋了一口气,直到文化大革命才出了这口气。”  相似文献   

14.
彭厚文 《党史博览》2011,(12):15-19
1973年七八月间,毛泽东针对周恩来领导的纠“左”工作和党内外怀疑和否定“文革”的思潮.发表了一系列谈论中国历史上儒法斗争的言论,否定和批判儒家,肯定和赞扬法家。他的目的。是含蓄地发出警告,不要否定“文革”,否则就是“尊孔反法”,开历史倒车,与林彪和历史上的反动派没有什么区别。毛泽东的这些言论,被“四人帮”集团所利用,引发了儒法斗争史的研究和“批林批孔”运动。  相似文献   

15.
霞飞 《党史天地》2006,(11):21-27
在中共中央决定抗美援朝时,毛泽东与林彪有不同意见。当年,毛泽东和中央确实曾经考虑由林彪带兵入朝,但林彪以身体不好等种种理由推辞而没有去,改由彭德怀带兵入朝。后来,对这一问题有种种说法,对这一历史情况,本文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党在对待个人崇拜态度上的转变是林彪制造个人崇拜得逞的重要条件。我们党从遵义会议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以后,一直到“八大”,始终是反对个人崇拜的。“八大”后不久,1956年12月,我们党发表的《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一文,调子就变了。1957年3月,康生在讲解这篇文章时特别强调:“《一论》和《再论》是基本相同的,但有一点不同,《一论》中有反对个人崇拜问题,《再论》中再也没有这个名词了。”其实,这何止是一个名词问题,它标志着我们党在对待个人崇拜的态度上发生为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林彪制造个人崇拜得到了毛泽东的赞赏、接受,这是林彪制造个人崇拜得逞的另一重要原因。新民主主  相似文献   

17.
1969年4月,在中共九大上,林彪作为毛泽东的接班人被写进了党章。同年9月,兴奋的林彪邀请叶群、黄永胜、吴法宪等人重上井冈山,因为井冈山是他“崛起”的地方,是他的福地。林彪与粟裕同岁,都是公认的军事天才、最能指挥打仗的人。南昌起义失败后,在天心圩整编时,林彪是连长,粟裕是连指导员,两人虽然不在一个连,但基本是平级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后来同时上的井冈山。粟裕在红军时期一直默默无闻,而林彪在井冈山仅仅用了两年,就由连长、营长、团长升至师长,22岁升任军长,成为毛泽东、朱德麾下的著名战将,成为令国民党将领望而生畏的“战神”。到1955年授军衔时,48岁的林彪在十大元帅中位列第三,仅次于朱德、彭德怀,成为共和国最年轻的元帅。林彪是如何在井冈山崛起的呢?  相似文献   

18.
国家主席之争引发毛泽东与林彪激烈冲突1969年4月1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文化大革命”的混乱局面下召开了。在这次大会上,出尽风头的是林彪,他不仅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向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作了政治报告.当选为中共中央唯一的一名副主席和中央军委副主席,而且在九大通过的新党章中破天荒地写上林彪“是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关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理论与实践王根广,齐得平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批评和自我批评开展得好,党就团结,就进步;否则党就受损失、遭挫折。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以后直至"文化大革命"中,由于"左"的错误的影响和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毛泽东关于批...  相似文献   

20.
1966年我国的政治体制与“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全国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它的发动与毛泽东对当时国际国内局势的错误判断有关,也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推波助澜相联。但毛泽东为何对当时国内的阶级斗争状况作出错误的判断,并在中央其他领导同志内心不赞同的情况下,断然发动了“文化大革命”,究其原因,这和我国当时的政治体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