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有两股世界潮流非常引人注目,一是全球一体化、区域 集团化进程不断加快,稳步发展;一是狭隘的民族分裂浪潮越演越烈。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 领导下一方面顺应全球一体化、区域集团化这一进步性历史潮流;另一方面通过推行正确的民族 政策,阻断了民族分裂这股逆流,一直保持着稳定和发展。但是,面向二十一世纪,为了中华民 族在下一世纪的伟大复兴,我们必须居安思危,认真审视、解决我们的民族政策、民族法律制度 上出现的新问题,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2.
李明 《传承》2011,(29):8-9,47
建构和培育当代中华民族精神是21世纪中华民族紧迫的时代课题。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都甚为重视有关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问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和丰富,为指导当前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将中华民族精神发扬光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香港和澳门已经回归的情况下,如何处理好两岸关系,最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将是我们跨入二十一世纪面临的重大课题。毫不夸张地说,这也是中华民族在新的世纪里能否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进而为全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关键所在。而且只要我们能够粉碎民族分裂势力的图谋,形成巨大的民族凝聚力,集中我们的民族智慧,相信这一目标也一定会达到。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理论作为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科学概括和理性体现,是当代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是增强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新的精神源泉。当前,只有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经济,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能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同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是增强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保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和全社会文明水平,是促进中华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董霞 《青年探索》2001,(1):18-20
伟大的中国人民将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雄健步伐,跨入新世纪的璀璨大门。21世纪对人类来说,是一个富于挑战的世纪,人们将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作为跨世纪的当代青年,在生存竞争的巨大压力面前,决不能掉以轻心、麻痹松懈、忧患意识依旧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主义民族话语体系下,民族具有历史性、特征性和发展性,奠定了民族实体理论的基础。我国学者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民族实体理论,包括民族属性、民族特征、民族结构、民族意识等相关概念。目前来说,中华民族已经成为一个有着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文化、共同的经济生活等自然属性的社会主义民族实体,并发展出了鲜明的和合和大一统心理特征。同时,中华民族又是有着强烈民族自我认同意识的多元一体结构的民族实体。在中华民族和各民族单元都为民族实体的现实语境下,因国家发展目标的确立和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需要,更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的实体建设。  相似文献   

7.
当中国初步走上繁荣富强之路,面对新世纪经济、政治、科技乃至文化的全球化趋势,国际上出现了以“中国威胁论”、“文明的冲突”为代表的旨在预言未来世界的冲突与中华文明密切相关的论调。中国作为一个所谓“非西方”的大国,其全方位的崛起是不可阻挡的。中华民族作为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一员,不会囿于一些国家的学者或政客提出的基于“西方中心论”看待世界文明的视角:而会以全球的视角,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以中华民族悠久博大的文化传统和宽广胸怀来面对全人类共同的危险和困境,理性地诠释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  相似文献   

8.
中华文化是由多民族、多区域文化汇聚而成的一体多元的大文化。黄河流域的周文化与长江流域的楚文化是构成华夏文化的两大源头。楚文化曾为中国古代文明作出过重大贡献 ,其精神内核是构成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因素。湘楚文化是楚文化的延续与发展 ,曾经深刻影响 2 0世纪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要培育和构建新时代民族精神 ,就必须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提倡符合民情、富有特色的人文精神 ,汲取世界各民族优秀的精神成果 ,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9.
吴兆明 《湖湘论坛》2002,15(5):54-54,70
21世纪是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世纪。在这个关系到民族振兴、国家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全面提高广大青年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证社会主义事业代代相传,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本文就其必要性进行探讨和分析。一、提高青年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是由党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13亿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肩负着中国人民的重托,肩负着中华民族振兴的光荣使命。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要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关键取决于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的一生 ,特别是他从1973年第二次复出后的实践活动和理论活动 ,都是围绕着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进行的。一、邓小平理论科学规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构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 ,就是邓小平提出的 ,到下世纪中叶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基本实现现代化。所以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含义是相同的。它是一个综合的系统 ,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层面的目标 ,是富强、民主、文明三位一体的战略目标。富强 ,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经济目标 ,也是…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凝聚力之间有着密切关系。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内隐形态的本质要素 ,从内和外、本质和现象、核心和核外的关系看 ,民族精神处于内在和核心的位置 ,民族凝聚力是民族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联结、互相渗透 ,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总体说来 ,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消长呈现一种正相关性。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 ,促进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 ;中华民族精神的丧失 ,导致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削弱。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 ,能振奋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削弱 ,则使中华民族精神沦丧。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整合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就是我们的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必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极大地支持和鼓舞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世界社会主义向健康方向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也预示着未来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21世纪中叶的最终实现,必将有力地推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出低谷,走向复苏和振兴。  相似文献   

13.
季乃礼 《人民论坛》2014,(6):166-169
君主的轮换、朝代的更替,甚至是典则的改变都不足以引起中华民族的危机,真正的危机是文化上的危机。文化比较所体现出的优势是民族危机最后的解决之道,但是近现代来,与外国列强的比较中,中华民族全面落后。如何拯救民族危机,成为近现代以来所有政治思想家的主导思想。思想的演变过程伴随解决民族危机的过程,最终共产党提出的拯救方案,真正实现了民族独立。  相似文献   

14.
廖宁 《两岸关系》2010,(7):72-72
台湾中医药源于大陆,台湾中医药文化也是中华民族传统医药文化瑰宝。一个多世纪以来,台湾同胞为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作出了不懈努力,丰富和发展了祖国传统中医药文化内涵。今天,两岸中医药交流日益频繁、合作愈加紧密,深入了解和客观掌握台湾中医药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5.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正确认识什么是爱国主义,怎样理解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与国家现代化、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对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目标要求。民族学研究要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民族工作的主题主线,深刻领会中国民族学研究转型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需求,加快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民族学研究转型,促进吸收借鉴与守正创新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单一民族研究与中华民族研究相结合,汉文文史资料与少数民族文史资料研究相结合,国内民族研究与海外民族研究相结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结晶和载体。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传承中形成的传统节日体系,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情感,已经成为民族生活、民族灵魂、民族根基的有机组成部分;积淀着中华文化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凝聚着中华文明的精华,是中国人的自然观、哲学观、伦理观、审美观、爱情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是统一的,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实践中。中华民族的复兴是一个内涵丰富的伟大目标。坚持党的基本纲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要保持全民族特别是全党的忧患意识;必须要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不动摇;必须按照“三个代表”思想加强党的建设;必须突出发展主题,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必须坚持对外开放战略,跟上时代潮流;必须依靠群众,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中华民族大团结;必须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把远大理想和阶段任务结合起来,真抓实干,逐步推进;必须加强军队和国防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龙年说龙     
赵书 《北京观察》2012,(2):70-72
龙是中华民族的吉祥物,“龙”文化是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中华民族审美观点的集中表现,是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形成的。“龙”文化的发展主要经过五大阶段:第一阶段:有语无文,本源为雷,“出身”神圣。  相似文献   

20.
肖朗坤 《传承》2011,(8):42-43
青少年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一代青少年的精神面貌和整体素质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决定21世纪中国的面貌和发展程度。通过从民族地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弱化问题下手分析,积极地探索有效的对策,以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不断开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