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铜仁红色革命历史是与贺龙、周逸群等人的早期革命活动相联系的,尤其是贺龙率部两次驻军铜仁,六千黔东子弟追随贺龙征战北伐及参加南昌起义。碧江是铜仁红色基因的早期孕育地,这为贺龙率工农红军后来开辟黔东革命根据地创造了战略性准备条件。  相似文献   

2.
<正>南昌起义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参加南昌起义划时代壮举的黔东(包括现黔东南的镇远、岑巩等一带)儿女,是中国革命的骄傲,是贵州的骄傲,黔东人民永远铭记其英名业绩。据《南昌起义人物研究》所载,有名可查的"贵州籍16人"。人物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元素,其活动是史实考析的关键成分,厘清几名黔东南代表人物事迹史料,有助于丰富"黔东与南昌起义"重大研究课题。一、攻占省府大楼的二十军第二师师长秦光远  相似文献   

3.
黔东"神兵"组织是黔东北人民在封建军阀和地方官僚的剥削压迫下成长起来的带有一定封建迷信色彩的农民武装组织;红三军是贺龙、关向应领导的中国共产党的一支革命武装。红三军进入黔东后,革命联合当地的"神兵"组织,这是一场偶然的相遇,更是历史潮流发展下双方出于现实诉求的必然结果。文章试从红三军与"神兵"两个角度、多个方面来探讨双方实现革命联合的历史必然因素。  相似文献   

4.
碧江区是贺龙早期革命历程中的重要转折地,它与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有着内在的联系,从中揭示了政治、经济、军事及文化上的革命蕴含。  相似文献   

5.
黔东、黔东南山水相连,是红军转战和长征经过的地方。20世纪30年代中期由红军和各族人民共同创建的著名的黔东革命根据地,为贺龙领导的红三军(红二军团)和任弼时、萧克领导的红六军团休养生息、发展壮大,为红二方面军的诞生,做出了重要贡献。黔东根据地包括石(阡)镇(远)黄(平)根据地。换言之,石(阡)镇(远)黄(平)根据地是黔东根据地的延伸和拓展。  相似文献   

6.
沿河是黔东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1934年5月,由贺龙、夏曦、关向应率领的红三军西渡乌江,进入贵州沿河。5月31日,红三军攻占沿河西城,并于6月1日凌晨攻克东城。6月19日,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在沿河枫香溪召开会议,决定创建黔东根据地。在此之前,红三军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和敌人的大举"围剿",湘鄂西根据地完全丧失,红三军由2万多人锐减到只有3千余人。  相似文献   

7.
以黔东神兵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革命历程为主线,对黔东神兵的历史渊源、传播路线、分布、社会结构、社会功能等进行了多维度考察。黔东神兵运动与黔东傩文化渊源极深,是一种本土文化传承的斗争形式而非外来;黔东神兵运动的起点是1930年夏秋在沿河后坪初兴,而非1931年秋的德江稳坪;黔东神兵运动的本质是新旧转型期间的农民出路问题;神兵不仅仅是一种自卫武装,更多集合了诸多社会功能;黔东神兵运动是一次落后民族地区的思想启蒙运动,加速了黔东地区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在与红三军亲密的革命联合过程中,黔东神兵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8.
在南昌起义中,根据党组织的安排,朱德充分利用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和滇军中集聚的人脉资源,对驻赣滇军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为发动南昌起义做了充分准备,为保存起义部队革命火种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黔东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在云贵高原建立的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黔东革命根据地军民在偶然与必然的历史使命和现实逆境的交织碰撞中产生了"无比忠诚、不怕牺牲;艰苦奋斗、自强不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精神,对"长征精神"的早期酝酿、萌芽和培育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孕育"长征精神"的重要母体之一,为以后红军在艰苦卓绝的伟大长征中诞生无与伦比的精神丰碑——"长征精神"作下了铺垫,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黔东革命老区是红军长征前的八大革命根据地之一,随着国家武陵山开发战略的实施,黔东革命老区应该抓住发展机遇,争取设立黔东革命老区发展试验区,走贫困山区的极贫困地区连片组团发展模式,使之成为武陵山区开发的重点突破口,探索老少边穷地区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1.
在辛亥革命风潮激荡的岁月,云南为推翻清王朝的封建反动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巩固辛亥革命成果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在辛亥革命这场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中,云南作为边远省份,表现出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精神。辛亥革命前云南讲武堂是革命的据点。河口起义、"重九起义"、"援川""援黔""援藏"军事行动、护国首义、组织"靖国军"反对张勋复辟,云南人民在辛亥革命各个时期对历史所作出的贡献将载入史册,彪炳千秋;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永远值得中国人民尊敬和纪念。  相似文献   

12.
从1855年开始,在长达十余年的抗争中,黔东先后爆发了铜仁"红号"、思南"白号"、德江"黄号"起义,号军根据具体条件,进行了创建根据地的艰苦尝试,创造了经验,但也有深刻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3.
黔东革命根据地是云贵少数民族地区诞生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关于苗族问题决议》的制定及实施,有深刻的历史背景,意义重大。由此,也进一步揭示了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原因及其重要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14.
胡仲毓,又名胡海云,1902年6月出生于丹江县城(今雷山县)西门街,是在贵州最早开展中国共产党活动的先驱。 1925年初,胡伸毓邀请好友外出寻找革命队伍,结识了周逸群、贺锦斋等。10月,参加贺龙部队。1927年初, 胡仲毓经周逸群、谭平山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次年随贺龙部队参加南昌起义,后随贺锦斋团转战湘、鄂西一带。1928年1月,贺龙组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十九军,胡仲毓任四十九军一师一团团长。  相似文献   

15.
发生于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诞生成为影响现代中国革命进程的重大事件。具有反抗精神和革命传统的黔东优秀儿女,在民主革命汹涌大潮中显示了自己的不凡。以席正铭、周逸群、旷继勋、李光庭、严希纯等为代表的黔东进步青年,怀着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分赴各地寻求革命真理,积极投身中国革命的洪流,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光辉的黔东革命历史。  相似文献   

16.
八一南昌起义的成功举行,得益于中国共产党人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以周恩来,朱德,徐特立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充分运用统一战线这个法宝,以真心赢得真心,以真诚换取真诚,成功地做好了对贺龙、姜济寰和滇军将领的统战工作,为南昌起义的成功举行和起义部队的南下转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我党初创时期统战工作的成功范例,为以后党的统战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革命文化是黔东宝贵的文化基因。充分认识黔东红色文化的价值,并对其准确定位,增强自我认同和形成广泛的社会认同,加强红色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发掘和整合,有利于促进黔东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8.
周逸群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在彪炳史册的南昌起义中作出了卓越贡献,为南昌起义找到了主帅,找到了主力军,参与领导了南昌起义。在起义失败后,周逸群赤胆忠心尽力挽救危局。  相似文献   

19.
南昌起义开启了中国革命的历史新纪元。由周逸群任师长的二十军第三师的成立,既是中国共产党直接掌握革命武装的实践产物,也是周逸群对旧式部队持续教育引导的自然结果,因而新组建的第三师形成较强的组织力和战斗力,可谓"铁血之师"。其中的有益经验现今仍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缔造人民军队的起点。朱德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他参与并领导了南昌起义,在南昌起义军余部面临绝境的关键时刻,勇担保存新生人民军队革命火种的重任。在转战上井冈山之前,他致力整顿思想,培养新生人民军队坚定的革命意志;建立新的军事指挥制度,加强党对新生人民军队的直接指挥;制定铁的纪律,转变作战形式,提高新生人民军队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最后,朱德带领万余人的革命武装上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组成名扬天下的“朱毛红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