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农业生产周期长、效益低、风险大,因此许多人尽管抱有感情,但迟迟不敢"涉农"。今天,在浙江绍兴,通过生产要素的流动与重组,劳动生产效率和土地产出率得以双双提高,农业竞争力得到  相似文献   

2.
王利华 《前沿》2014,(5):104-105
从2013年7月初到8月底,课题组走访了湖州二区三县的所有农业局、农办以及部分乡村、参观了15家农业企业,听取了不同农户对发展品质农业的意见。在调研过程中,课题组对品质农业的发展思路逐步清晰,认为循环农业是品质农业的重实现形式,资本下乡形成的龙头企业是循环农业、品质农业的主实施主体。  相似文献   

3.
路明 《岭南学刊》2000,(6):59-63
一、一个规律在起作用从1996年以来 ,我国粮食产量达到50453 .5万吨以后 ,1997、98、99年都维持在5亿吨左右。这标志着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稳定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而且 ,从1995年开始平均每年粮食生产量大于消费量300多亿公斤 ,加上净进口250多亿公斤 ,致使粮食库存大量增加。据统计到1999年6月底 ,粮食库存2267 .5亿公斤(折原粮2600亿公斤) ,超过了全年总产量的一半。粮食供大于求导致粮食市场价格自1996年下半年以来呈持续下跌趋势。其它农产品 ,也都呈显这种现象。由于生产能力迅速…  相似文献   

4.
农业科技与农业职教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关系,也可以说是"水"与"渠"的关系。科技发展了,才能有充足的源头之水;教育发展了,才能起到输水送水的功能。当前,由于我国农业科研体制不合理和科研经费不足(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7%,排在世界的后面),使得农业科技发展缓慢和后劲不足;从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来看,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很低,只有30%左右。而农民是最讲实际的,他们送子女到农职学校读书,就是要他们学到新技术、新知识,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益,发家致富,而农职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为农民、农村服务,是为当地培养能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中级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5.
蒋文龙 《今日浙江》2013,(18):26-27
如何破解要素制约,找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3年前,浙江打响了一场攻坚战:集中精力和财力,在全省范围内兴建"两区",即"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综合区"。从"抓规划、搞试点、探路子",到"抓落实、保质量、建机制"、"聚合力、健体系、出成效",再到今年的"凝心聚力、克难攻坚、健全机制、提质增效",浙江咬定目标,循序渐进、真抓实干,每年召开一次现场会,每次现场会省政府主要领导都亲自参加。如今,"两区"建设已经成为影响最  相似文献   

6.
浙江站在推进现代农业大发展的新起点上。眼下,从杭嘉湖平原到西南山区,从金华盆地到浙东沿海,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正如火如荼。各级各部门心系两区、落实两区、推进两区,把这台事关浙江未来发展的现代农业大戏,演绎得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7.
政如农功     
仇学善 《政策》2007,(9):59-59
夜读《左传》,看到子产的一句话:"政如农功,日夜思之。"从事党政工作多年,对此颇有同感。政如农功,要勤耕。农事是劳动的样本,农民是辛劳的典范。一个农民,从种下一粒谷到收获一颗  相似文献   

8.
浙江素有“文物之邦”的誉称,为人文荟萃之地。不论远古,从东汉的王充,南北朝王羲之、谢灵运、沈钧,到近代的龚自珍、王国维等都是浙江人。特别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不仅出现了鲁迅、茅盾这样的文学巨擘,而且英才辈出,蔚为大观,蔡元培、郁达  相似文献   

9.
王芳 《政策瞭望》2007,(6):53-55
毛主席多次到杭州,总是用大量时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搞调查研究。解放初期,浙江和全国一样,是国民党丢给我们的一个烂摊子。  相似文献   

10.
<正>一、先秦儒家与浙江人的自强不息精神"自强不息"一语,出自《周易·乾卦·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1914年冬,梁启超先生到清华大学讲演,讲题为《君子》,对此进行了解释,他说:"乾象言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且学者立志,尤须坚忍刚毅,虽遇  相似文献   

11.
冬日暖阳照在高二乡连绵的群山上,鸡鸣狗吠打破了山乡的宁静,一张张沧桑的脸上透出幸福与从容。冷坑、山前、小柘坑,每到一个村,当问起“我的幸福计划”实施情况时,村民们就喜不自禁,热情相告。  相似文献   

12.
数字浙江     
2.9亿元;626个;157.2万人;1768.3亿美元;80家  相似文献   

13.
颜剑 《小康》2005,(10):63-69
8月21日上午9点多的时候,光着膀子的戴卫东给他的30多亩鱼塘撒完了饲料,接下来在鱼塘边上开始修补他的渔网。池塘的水面上不停地跳跃着水花,他今年养的乌鱼很快就可以卖出了。问及今年收益的预期,戴卫东只是嘴角微微一翘,然后说:“收益还算可以,但投入和风险都很高。”戴卫东是萧山区益农镇东江村人。他这样的养殖规模在东江村来说还不算最大的。每年6位数以上的收入并没有改变他作为一个农民的基本特征。黝黑的皮肤,日夜的劳作,交谈的平实,泥泞的赤脚都在提醒着人们,他们还是农民,不过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像戴卫东这样的农民,在益农…  相似文献   

14.
贯穿历史长河的精神之流 有人说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和平崛起"成了世界各地美誉中国之词;而"浙江经验"、"浙江现象"、"浙江奇迹"则俨然成了全国各地对浙江的褒奖之语.  相似文献   

15.
从"千万工程"到"五水共治",从"三改一拆"到"四边三化",随着浙江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全省3万多个村庄正与美结缘。行走在浙江新农村,河流清清,绿野成顷,间杂茂林,阡陌交通,屋舍俨然……美丽乡村,是浙江大地的寻常风景。从"千万工程"到"五水共治",从"三改一拆"到"四边三化",从平原绿化到村庄绿化……近年来,随着浙江一系列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组合拳的深入实施,一条条河流恢复了往日的清澈,两岸绿意盎然,全省3万多个村庄与美结缘。从污染顽疾到田园亮点在安吉县梅溪镇,蔡向前用自己的  相似文献   

16.
经典·要论     
《群众》2015,(4):1
<正>政之所系所为惟民"提高农民的劳动热情,增加农业生产;保障工人的利益;建立合作社;发展对外贸易;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6-137页。"如果我们在生产工作上无知,不能很快地学会生产工作,不能使生产事业尽可  相似文献   

17.
汤延涓  潘海平 《半月谈》2004,(18):20-29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中国农村近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正应验了这句老话。从人民公社解体到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农业经济模式,经过20多年的风雨沧桑之后,明显地遇到了一个迈不过去的坎:如何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化、国际化的冲击?组织起来,走向合作,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是当今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市场经济发育比较充分的浙江,广大农民群众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同时,积极探索“走向合作”的途径,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8.
浙江好味道     
浙江位于东海之滨,地理优越,物产丰富。北部河道纵横,平原广阔,素称“鱼米之乡”;西南丘陵起伏,树木蓊郁,盛产山珍;沿海渔场密布,岛屿众多,水产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19.
黄树余 《传承》2010,(12):76-77
大约从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1046年的我国殷商时期,农业已是社会的主体经济,农业的生产技术也较前代有所进步。商代农业生产工具虽仍以木、石、骨、蚌器为主,但已开始出现少量的青铜农具,在农业的生产过程中继承了前人的优秀生产技术且不断发展创新,为后来的农业生产打下了基础,奠定了我国传统农业生产的雏形。  相似文献   

20.
群仲平 《群众》2015,(2):10
<正>农,天下之大本也。江苏要强,农业必须强;江苏要美,农村必须美;江苏要富,农民必须富;江苏要现代化,农业必须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强调"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这是我省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按照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的部署,认真落实好总书记对我们提出的"带好头、领好向"的要求,做到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构体系——让农业产业更优化。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重点是调整农业结构,核心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合理安排农业产业发展优先序,着力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调结构,要以稳定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