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近年来逐渐提高,剖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利于找到行之有效的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办法.未成年人心理和生理特点使之容易违法犯罪,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外在因素,家庭、父母、学校、教育、校园环境、社会风气等都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2.
违法犯罪青少年的主要需要结构是:畸形的生理需要常居主导地位,精神需要明显偏离正常轨道。需要结构的偏颇与青少年违法犯罪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必须调动家庭、社会的各方因素,矫正其需要结构,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最重要的场所,也是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和行为规范习得的基础环境。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持续上升,探讨犯罪青少年的家庭教养方式对改善父母教养方式、发挥家庭教育功能、预防青少年犯罪和改造犯罪青少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加强对青少年的保护,预防他们违法犯罪,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不仅会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而且会促进国家的富强、民族的繁荣和社会稳定。本文对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加以分析,指出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并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和惩教提出了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5.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课堂",在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中,家庭环境因素不可忽视。家庭结构缺损或变迁,家长综合素质低下,家庭教育方式失当容易导致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产生犯罪问题。从家庭社会角色出发,探索有效的家庭介入方法,与父母一起预防青少年犯罪,对青少年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论家庭环境与青少年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良的家庭环境往往是造成违法犯罪的重要因素。预防青少年犯罪这一社会机体的毒瘤,首先必须从家庭这一社会的细胞着手,提供一个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良好家庭环境,为此应当做到: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推行良好的家庭教育;营造健康的家庭氛围;落实家长的管教责任。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影响正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舆论普遍认为:互联网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首要因素。但笔者认为:互联网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影响只是工具性的,它只是一个提供文化和信息交流的平台。是一种传播和获取信息的工具,而直接影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是不良的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8.
淳安县系杭州地区经济发展欠发达的山区县、库区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数量众多,由此产生了大量的留守青少年。这些留守青少年因家庭教育功能缺失、学校教育机制不完善、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社会关爱长效性不足等原因出现违法犯罪问题。违法犯罪呈现出低龄化、群体化、侵财型居多、性犯罪增多等特点。预防留守青少年犯罪要发挥家庭、学校、政府、司法机关的职能作用,改善他们的成长环境,增强其归属感,通过完善职高"三特生"管理机制、注重留守青少年异常表现的信息及时通报、加强网吧管理整治,探索推进适合未成年人的量刑制度、发挥公诉部门青少年维权岗的作用等具体举措,有效预防留守青少年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9.
文通过采用问卷的形式对来自XX儿童教养中心的120名青少年进行随机概率抽样,深入探讨了家庭结构与青少年犯罪之间的关系。定量统计分析显示了下列重要关系:青少年罪犯大多来自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家庭;青少年罪犯的道德教育工作,多数由他人而非他们的亲生父母进行;大多数青少年罪犯来自于较低的社会经济阶层;约三分之二的青少年罪犯来自于家庭人员结构相对拥挤的家庭;大部分的受访者父母从事低薪的工作,并且长期远离他们的子女。  相似文献   

10.
山东德州对青少年犯罪情况的调查表明,青少年犯罪较之于过去有了新的动向违法犯罪年龄提前,案件增多,性质恶劣,侵财型犯罪比重增大,由受害人变为害人者案件增多等.其原因除了社会、学校以及家庭教育不力外,还有青少年的自控能力差和反逆文明的心理所致.解决的办法是积极构筑家庭的防线,在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营造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良好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1.
毒品犯罪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难题,近年来有愈演愈烈之势。尽管山西省并非我国毒品违法犯罪的高发省份,但毒品违法犯罪中青少年群体的参与程度和危害后果却不容忽视。实践部门要加大毒品危害性宣传,提高全民禁毒意识,同时强化青少年毒品违法犯罪的抑控机制,加强对青少年毒品违法犯罪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2.
在青少年犯罪防治方面 ,家庭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从家庭的角度讲 ,防治青少年犯罪 ,建立和睦的家庭是基础 ,掌握正确的方法是关键 ,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关键。  相似文献   

13.
家庭与青少年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父母冲突、破碎家庭、家庭教育方法不当以及家庭环境影响都会导致青少年形成不良个性 ,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家庭心理治疗是预防、矫治青少年犯罪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论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问题突出,其犯罪的严重性、反复性、长期性、潜在危险已日益为全社会认识.不良的社会环境是滋长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温床,教育不当是青少年犯罪的根源.我们要时刻敲响警钟,防患于未然,将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造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四个方面的因素即社会生存环境与文化氛围、父母教育作用的弱化与家庭结构的变化、学校教育导向、未成年人自身道德的扭曲和法律认识的误区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国家要有明确可行的立法,要有强大严明的执法力量,要大力解决就业难问题,社会要营造文明向上的成长环境,家庭要负起青少年初次社会化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正常的家庭关系容易诱发青少年犯罪.我们应当针对青少年的成长特点,对青年进行家庭教育、文化教育、心理教育、组织教育、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7.
由于受到不良社会现象、失衡的学校教育和残破的家庭等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加之欠缺的自身素质导致对犯罪行为辨别力低下,青少年一旦受到外界的诱惑就极易引发犯罪。为达到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目的,应强化家庭教育职能,优化学校环境,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倡挫折教育,完善对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帮教体制。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一个青少年犯罪团伙的剖析,发现它具有年轻幼稚,胆大妄为,发展速度快;纠合性强,随意性大,哥们义气浓;作案老练,手段狡猾,专业程度高等特点.团伙成员走向犯罪道路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溺爱、疏于管理,学校教育管理存有误区,社会防范机制薄弱,精神垃圾的腐蚀等.对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以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造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四个方面的因素即社会生存环境与文化氛围、父母教育作用的弱化与家庭结构的变化、学校教育导向、未成年人自身道德的扭曲和法律认识的误区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国家要有明确可行的立法,要有强大严明的执法力量,要大力解决就业难问题,社会要营造文明向上的成长环境,家庭要负起青少年初次社会化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是针对当前女子违法犯罪的情况及原因(主要是家庭方面)的调查,从中探索女子违法犯罪的特点及其家庭结构、父母养育方式,分析其违法犯罪的原因.这对女子违法犯罪的预防,搞好综合治理有重要意义,又可以给管教人员提供有利的理论依据.同时,总结有益的家庭教育经验,为改进家庭教育质量,给新一代青少年创造一个民主、温馨、优良的家庭教育环境提供有利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