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任何人才的成长都有其规律。列宁指出:“规律就是关系”,就是“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列宁全集》第38卷第161页)。本文拟就与青年领导干部成长有必然联系的几个方面的关系作一番初步探索。 一、青年领导干部成长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知识素养的关系 首先,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青年领导干部成长的基石。党的德才兼备的干部原则中,在德的方面主  相似文献   

2.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的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列宁说:“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笔调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即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负的世界历史使命的理论。”(《列宁选集》第2卷第578页)《宣言》的篇幅虽然很小,但它的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仍然鼓舞和推动着世界各国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列宁指出,《宣言》是共产党人的“福音书”,是每一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  相似文献   

3.
列宁作为革命家和领袖,其青年人才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充实了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宝库。在全社会启动“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的大背景下,学习列宁的青年人才思想无疑有着深刻的启迪和指导意义。一、列宁青年人才思想的基本内涵1、战略上重视青年人才。十月革命胜利后,培养...  相似文献   

4.
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一文中明确提出青年的任务是学习,并对学习的目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论述。再读列宁的《青年团的任务》,把握其指导思想的时代特征,对当前加强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青马工程",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青年,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1928年夏,烈日炎炎,在江西南昌,一位来自闽西山区的青年文学爱好者访问了南昌大旅社,在这个南昌起义旧址,所见所闻,凭物追思,加深了他的只有马列主义才能救中国、跟共产党走没有错的认识,于是,他取了马克思、列宁这两位伟人名字中的各一个字组成笔名,以示自己坚定的信念。1929年,上海的《乐群月刊》先后刊载了他的短篇小说:《我的姘妇》、《船上人》,第一次用“马宁”署名。从此,他用这个笔名开始书写壮丽多彩的人生传奇。  相似文献   

6.
1926年1月,列宁逝世两周年前夕,陈毅为“使列宁纪念能在善于反宣传的《晨报》上吐露一点消息”,将一份题为《纪念列宁》的油印稿寄给了当时主管《晨报》副刊、有“一点相当敬重”的徐志摩。陈毅没想到,这位“不含党派色彩的人”不仅没  相似文献   

7.
2009年《党课一小时》从栏目设置到包装形式都进行了全新改版。今年《党课一小时》全年六辑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系列辅导”。六辑的主题分别是“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8.
《青年团的任务》是列宁系统论述青年教育思想的重要著作。在这篇著作中列宁着重阐述了青年要为建成共产主义社会而努力学习的思想,并从社会实践、道德培养、创新创造等方面指明了青年成长成才的奋斗方向。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青年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承担着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任务和崇高使命,而列宁的青年教育思想为培养社会主义新青年提供了当代启示。  相似文献   

9.
姚燕 《学习导报》2011,(7):57-57
从1922年12月到1923年3月上旬,病榻之上的列宁,对经济文化落后的苏维埃俄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作了一系列深入思考,口述了《日记摘录》、《论我国革命》、《论合作制》、《宁肯少些,但要好些》和《我们怎样改组工农检察院》等5篇文章。学界将这5篇文章称为“列宁晚年思想”或“列宁的政治遗嘱”。  相似文献   

10.
“回到列宁”与“回到马克思”:两种对立的解释学立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金福 《唯实》2009,(11):27-31
《回到马克思》与《回到列宁》,是张一兵教授的前后两部著作,但它们的解释学立场却是对立的。“回到马克思”坚持的是客观主义的解释学立场,“回到列宁”表达的是主观主义的解释学立场。从“回到马克思”到“回到列宁”,是从客观主义解释学立场向主观主义解释学立场的后退。这种后退对正确理解以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王丰 《唯实》1997,(11)
1923年1月,在《论合作社》一文中,列宁经过科学抽象和理论升华,把他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构想概括为“文化革命”.在这个时期,列宁经常把“文化革命”、“文化建设”、“文化变革”、“文化任务”和“文化工作”并提,就其内容来说,实际上是一个意思,就是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根据列宁的一贯思想和他在《论合作社》一文中所阐述的基本精神,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文化革命”:  相似文献   

12.
刘亚丽 《党史文苑》2007,(12):32-35
1915年,由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其宗旨是:“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批评时政非其志也”,“只从事国民运动,勿囿于党派运动”。由于陈独秀不涉“时政”和“不党”的双重声明.以及他切实改造国民性的努力,吸引了一大批仁人志士参加到《新青年》当中来,使改造国民性为主流的文化启蒙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旨。  相似文献   

13.
由中共福州市委宣传部、中共福州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福州市民政局合编的《福州英烈》第三辑于今年三月出版。本辑收入了我国著名作家丁玲同志生前撰写的《胡也频》及邓云写的《回忆我的爸爸邓拓》等回忆文章10篇;介绍朱铭庄、郑长璋、陈亨源等烈  相似文献   

14.
有关十月革命影片的拍摄,早在1927年,在十月革命10周年时,就有了爱森斯坦的《十月》。1937年,在十月革命20周年时又有了罗姆的《列宁在十月》。《列宁在十月》为我国观众所熟悉。在我国观众的心中,不能不认为1917年的那场革命就是《列宁在十月》中的那种“冲锋”和“攻打”式的革命。其实,在这场革命中,仅仅死了六七个人。  相似文献   

15.
金沙是我党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他出生于江苏太仓一个城市贫民家庭。早年投身革命,193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上海参加“左联”、“反帝大同盟”,参与创办进步刊物《铁流》《儿童文艺》和《少年世界》等活动。上海沦陷后,金沙等一大批青年怀着抗日救国的抱负奔赴延安,进入延安抗大学习,毕业后分配到抗大总校文工团工作,任抗大文学组组长,创作过《破草鞋》和《救国公粮》等宣传抗日救国的剧本。  相似文献   

16.
十月革命后的第五年,列宁就十分注意并着手对苏维埃国家机关进行改革。一九二三年初,苏维埃俄国的国家机关,绝大部份仍留有旧机关的痕迹。面对这种情况,列宁指出了必须“特别认真地整顿国家机关”,“寻找真正革新这些机关的办法”。(《列宁选集》第四卷693页)围绕国家机关改革问题,列宁发表了《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和《宁肯少些,但要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抗日救国义勇军”史料座谈会最近在上海举行。座谈会由义勇军南下先遣队的负责人、原地质矿产部部长孙大光同志主持。一九三六年三、四月,共青团临时江苏省委所属学委,根据党中央发布的《八一宣言》精神,在青年学生和失学失业青年的抗  相似文献   

18.
廖琳 《求实》2004,(Z1)
党的十六大召开后,全国兴起了新一轮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潮。青年是影响当前、代表未来的重要力量,在这次学习过程中应该发挥排头兵的作用,这是党对共青团寄予的深切厚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是我党在新时期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是解决各类问题的锐利思想理论武器和振兴中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强大精神支柱,对新时期共青团工作具有指导作用。一、在系统、全面地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共青团工作的新路子列宁在《青年的任务》的演说中,向青年们提出…  相似文献   

19.
1、前苏联的完全计划经济体制及它对股份制的完全否定,在理论上,一方面是对列宁晚年“新经济政策”的抛弃,另一方面则是对列宁十月革命前后关于社会主义的某些设想及其对股份制批判的继承发挥。写于1919年的《帝国主义论》在总体上把股份制论定为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实际上也是列宁与当时所谓的第二国际“修正主义”思潮论战的需要。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代表人物之一,就是伯恩斯坦(1850—1932年)。他曾多年担任德国社会民主党负责人。“股份制中性论”是他被斥责为“修正主义”的根据之一。七八十年之后,再来阅读当年论战的有关资料…  相似文献   

20.
路易·阿尔都塞(1918-)是本世纪六、七十年代风靡法国国内外的“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也是自卢卡奇开始的所谓“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著名人物。他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陆续发表了《孟德斯鸩:政治和历史》、《保卫马克思》、《阅读<资本论>》、《列宁与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