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张青怀 《中国公证》2011,(12):15-17
一、公证在社会管理中的独特作用 参与型的行政必然要求非政府组织共同参与社会管理,公证基于其中立、客观的特性,注定它在参与社会管理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车昱 《中国公证》2008,(8):17-18
公证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预防性法律制度,以促进民商事等法律活动有序进行、参与社会生活管理和社会秩序构建为工作重点和价值追求.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公证工作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党的历届全会反复论及公证工作.对公证作为社会管理、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法治力量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既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发展过程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突出问题直接反映在了我国社会管理领域,对社会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公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社会转型时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断提高公证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积极回应当事人对公证的特殊需求.成为我国创新社会管理中重要的问题。本文从强化公证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是当前工作的重点。公证作为一项以预防为理念设计,具有社会公共管理功能的法律制度,理应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尽显其价值,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分析公证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公证法》实施取得的主要成果进行概述,分析《公证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发挥公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公证事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5.
公证机构作为专业的法律服务部门,其赖以生存的基础就是公证质量。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多元化,公证机构的质量管理方式、方法也面临着考验。公证机构要在不断开拓公证业务的同时,做到与公证质量管理平衡,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平衡,  相似文献   

6.
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公证机构如何充分履行公证在预防矛盾纠纷、服务经济发展、减少腐败犯罪、防范金融风险、缓解资金短缺、服务民生、建设信用社会等方面的独特职能?以下是笔者所在浙江省绍兴市国信公证处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芜湖区人大常委会为人大代表参与社会管理积极创造条件.形成了一套完整高效的运行机制,让人大代表走进社区,深入群众,了解民情民意,参与社会管理,有效发挥人大代表在社会管理中的独特作用.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另一道风景。 新建代表参与社会管理平台  相似文献   

8.
公证是我国一项重要的预防性准司法制度.既是国家进行社会管理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措施.也是民商事领域平等主体之间寻求财产保值增值、权益保护和自力救济的重要手段.具有证明、沟通、监督、服务、预防等职能作用。公证的核心价值在于自治、依法证明、客观真实和公正.这种核心价值追求与社会管理创新目标有着重要契合之处,并能够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独特的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9.
洪英 《中国司法》2014,(12):47-52
正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目前我国的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部署。作为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重要管理方式之一,公证活动可以介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司法部吴爱英部长在今年6月30日召开的全国公证工作会议上指出:公证作为一项预防性法律保障手段,其制度理念、功能定位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高度契合,在创新社会治理方面具有独特作用。我们要深刻认识公证在创新社会治理中的职能作用,积极主动地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10.
丁锋 《西部法苑》2003,(8):54-54
公证质量是公证事业繁荣发展的基石,是公证工作的生命线。公证能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充分发挥“服务、沟通、公正、监督”的中介作用,归根到底是看它能否为社会提供及时有效质量上乘的法律服务,而保证质量的基础是公证处公证质量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王京 《中国公证》2010,(10):23-28
2010年6月28日至7月15日,中国公证协会副会长常密菊率来自京津、内蒙、黑龙江、新疆、山陕、川贵、鄂豫的公证管理机关、公证协会、公证处的21名代表赴德国进行公证培训和考察。代表团先后在法兰克福、科隆、柏林、莱比锡、慕尼黑等城市接受培训,走访了当地的公证人协会、公证人联合会、州公证收费保险协会、公证法研究所、地方登记法院、州高等法院、德国洪堡大学、律师公证人事务所等机构。通过培训、考察,团员们对德国公证制度以州为本位的多元化特质有了初步认识;对德国公证在国家信息登记体系、诚信体系中的独特作用、公证咨询和告知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真实保障和德国公证人的职业教育与选拔高素质人才机制等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2.
段伟 《中国司法》2010,(1):70-72
在现代社会,公证机构是法律服务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证机构与律师事务所,公证员与律师之间,在非诉领域,既是合作者又是竞争者。而且,公证机构之问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随着市民权利的觉醒,市民社会对公证法律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许多传统型公证机构也积极转变为以当事人需求为导向的规模化公证处。而大中型公证机构的竞争核心不仅仅是法律方面的竞争,更多的是管理能力的竞争。从一定意义上来讲,管理能力的高低,将从根本上决定公证机构的运行效率及服务质量,决定公证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郁奇 《中国公证》2011,(3):23-25
公证制度作为一项预防性的法律制度.公证机构作为提供专业服务的社会窗口单位。公证执业作为履行法定程序的执法活动。公证工作所具有的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参与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职能作用。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存在高度的契合性和紧密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4.
“公证登记”(见图1)是“公证行业管理软件”中公证信息业内共享的栏目(见图2),涉及公证日常管理的五项内容,包含虚假材料信息、抵押登记信息、遗嘱公证信息、涉台婚姻信息、涉外公证管理等5个子栏目,此栏目的信息为全行业共享,凡是能登录进管理软件的用户皆可查看,其中抵押登记信息部分内容在“中国公证网”首页即可浏览,面向社会公布。这些信息对公证员办证过程中规避风险,防范恶意办证行为具有重要作用。下面对这5个栏目逐一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提高公证法律服务水平,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充分发挥公证工作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近日,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对《公证法》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召开了公证管理机关和公证机构负责人、公  相似文献   

16.
公证制度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方面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我国公证制度的建立、发展及其现状 ( 一)公证制度的作用 公证制度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信用法律保障制度,通过对公证业务所涉事项的真实性进行预先审查和确认,在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稳定、预防纠纷、减少诉讼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记者:刘厅长,当前,党和国家更加重视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战略部署,成为当前政府各部门研究的重要课题。那么,公证工作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它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具有怎样的地位和作用呢?  相似文献   

18.
公证,作为古老的法律制度,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是顺应社会的实际需求而逐步为国家管理所需、所用.许多国家甚至通过法律对于一些重要的、复杂的经济事务强制性地要求公证的必要介入,强制性地用公证的手段对这些事务实施法律层面上的监管和调控,以实现利益的衡平、秩序的维持、安全的保障.可见,公证制度本身的价值是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认可的.但是为什么这么有价值的制度在我国的运用中却产生了诸多的问题呢?究其实质是这种制度在我国具体环境中的运用,包括制度运用者本身的问题在内的一系列缺陷制约了公证制度价值的体现,甚至破坏了公证行业的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19.
景健 《中国公证》2006,(12):59-61
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随着2003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施行.我国的政府采购活动已经逐渐走上了规模化、法制化、规范化发展的轨道。虽然在《采购法》中并没有规定政府采购活动必须进行公证,但在实际操作中,许多地方政府采购中的招投标、竞争性谈判采购活动都有公证机构的参与,而且公证机构在参与过程中已经发挥了其他部门所无法替代的重要而独特的法律监督和法律服务作用。可以说,公证监督已经成为政府采购招投标监督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政府采购招投标公证的程序如何操作?公证部门现场监督的重点是什么?公证人员在工作中的注意事项又有哪些?笔者结合自己参加政府采购招投标公证工作的体会,拟就上述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张耀 《中国公证》2012,(6):11-13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如何进一步研究、挖掘公证工作的职能优势。把这种行之有效的手段运用于社会管理之中.防止和化解当今社会中出现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纠纷和矛盾,是公证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一、公证理念创新,(一)要根据社会需求研究公证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