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所谓国家主席制度就是有关国家主席、副主席的产生、任期、职权、活动原则等问题的法律制度。新宪法第三章第二节对此作了明确规定。国家主席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九五四年宪法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主席制度。当时,刘少奇同志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中指出:“适应我国的实际情况,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建设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经验,我们的国家元首职权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选出的全国人民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中  相似文献   

2.
高放 《探索》2005,(1):109-113
文章认为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需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我国要不要设国家主席,二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要不要设两院制,三是人民代表要不要差额竞选产生。作者通过50年来亲身经历的回忆和思考,对这三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学术见解:人民代表大会既然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就不应该另设国家主席,应在人大常委会设主席,人大常委会主席即国家元首,从而体现最高国家权力的一元化;一院制和两院制并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我国有必要设两院制,把人民政协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一部分,与人民代表大会一起构成两院,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应该而且可以由差额竞选产生,差额竞选这种方式可以先在党内进行。  相似文献   

3.
举世瞩目的我国六届人大一次会议胜利闭幕了。这次大会根据新宪法选举李先念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乌兰夫为副主席,选举彭真为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决定赵紫阳为国务院总理,选举邓小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这充分表达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十分有利于促进安定团结和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特别是恢复中断多年的国家主席制度,即恢复的国家元首制度,表明我们国家的稳定和正常化,表明我们正在致  相似文献   

4.
博览之窗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不是国家元首1954年宪法颁布后,中国的国家领导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即国家元首——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设立。《共同纲领》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曾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一职。人们普遍认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就是当时的国家元首。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共同纲领》规定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一职的职权为“主持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会议,并领导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工作”,因此这无疑是当时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最高行政机关的领导人。但是,从立法角度来讲,国家最高领导人,却并不等于就是国家元首。国家元首,应当是在宪法中明文规定的…  相似文献   

5.
国宴轶事     
吴德广 《湘潮》2011,(1):44-46
国宴为最隆重、规格最高的正式宴会。国宴包括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为国家的庆典,国家主席或国务院总理为外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访问而举行的正式宴会。地点通常选择在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等地举行。1959年前则在北京饭店、中南海勤政殿等地举行。我在礼宾司工作多年,经历的国宴很多,可以说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6.
正当邓氏玉盛被推到前台时,越南又迎来历史性的一刻。9月23日,越南国家主席陈大光突然逝世,国家副主席邓氏玉盛被任命为国家元首,直至国会正式选举出新的国家主席。这标志着邓氏玉盛成为越南首位女性国家元首。值得注意的是,宣布这项决定的也是一名女性——越南国会主席阮氏金银。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国家主席制度经历了4个阶段的变化。1949年至1954年是国家主席制度的酝酿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实际上行使国家主席的职能;1954年至1975年是国家主席制度的曲折时期;1975年至1982年是不设国家主席的时期;1982年之后是国家主席制度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福建理论学习》2008,(5):48-48
12—13日,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在海南博鳌举行,主题为“绿色亚洲:在变革中实现共赢”,来自多个国家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政界、工商界人士和专家学者出席年会,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在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坚持改革开放推进合作共赢》的主旨演讲。  相似文献   

9.
朱祥忠 《党史博览》2009,(11):45-46
1961年9月22日至10月3日,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刘少奇的邀请,古巴总统奥斯瓦尔多·多尔蒂科斯对中国进行友好访问,并参加了我国国庆12周年的庆祝典礼。他是来访的第一位古巴国家元首,也是来访的第一位美洲国家元首。双方对此次访问都十分重视。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接待工作。  相似文献   

10.
徐贻聪 《湘潮》2012,(7):49-52
1993年11月21日至22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对古巴进行了一次成功的短暂访问。这是中古建交33年来我国国家元首的首次访古,引起了世界广泛关注和轰动。我有幸参与了这次访问准备工作中同古方协商的部分,并在随后作为江泽民的正式陪同人员参加了访问的全过程,令人难忘。  相似文献   

11.
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法治水平的重要尺度之一。完善国家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是维护宪法权威、建立法治社会的需要,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融入世界潮流、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实践中,构建精神损害国家赔偿制度必须从赔偿的范围、方式、标准、程度等方面入手,切实保证国家赔偿渠道通畅,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新颁布的《物权法》,在所有权类型的规定上与传统民法对所有权类型的梳理存在很大差异,延续依照所有权划分的模式难以真正体现国家所有权的市场定位。文章结合传统所有权理论对《物权法》种类进行了评价,比较分析国家所有权的制度缺陷,提出了应遵循传统理论建立国家法人身份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保护被害人权益,化解社会不稳定因素,国内学者纷纷呼吁,参照其他国家的先进理论构建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为了使作为被害人补偿制度的理论依据——国家责任说更有科学性和说服力,宜对国家责任说的理论基础——社会契约理论进行推理和择取。结合社会契约理论,应以有限国家责任说和社会保险说为理论依据,建立我国的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4.
完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法律制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很多,而资产转让过程是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形式。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首先,应明晰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主体,落实产权责任主体;其次,依法进行资产评估,强化国有产权转让的定价管理,并进入产权交易市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企业国有产权的有效监督制度,对资产损失责任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因此,只有健全法律制度才能使国有产权转让真正走向市场。  相似文献   

15.
回族群众的法观念和法行为中,既有伊斯兰教法及其习惯法的内容,也有国家法和汉族传统文化的内容。在国家法治不断强化、全面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过程中,回族继承习惯法与国家继承法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定的冲突。正确认识冲突现象,分析冲突存在的原因,找到解决冲突的方法,是促进国家继承法在少数民族地区施行,确保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桂林状元文化体现了广西在科举制度时代“一带河山,少壮努力,出人头地,梦想成真”的“甲天下”精神..桂林状元文化的优势积累与科举文化的长期接力,是广西成为“大儒之乡”的文化渊源与推动力之一,也是广西人走向与走进中国的政治舞台与军事前台的推手之一。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国家异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主要包括:国家异化的具体表现为国家权力的垄断性、神秘性和缺乏社会公众的监督性等形式;国家异化的实质与根源是权力集团获取超额的物质财富和专制;消除权力的垄断性和神秘性,并对它实行社会公众监督是消除国家异化的主要途径。马克思主义国家异化理论为当下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真正实现权为民所用、拓宽公民参政渠道以及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政治文明作为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和人类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文明成果,是一个以制度建设为主干,包括政党政治、民主政治、法治政治的完整体系。其实质就是要实现政治结构、政治活动和政治制度的法治化。因此,政治文明的发展必然会推动和促进法制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司法行政部门是黑格尔所说的那种处在家庭和国家之间的公民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本应是体现现代社会“集体良心”的主要场所。司法腐败导致国家机器的钝化和失灵,从而失去人们对国家政府的信任,也失去对法律体系、政治制度以及政府的认同。我们必须从制度层面、观念层面上加强对司法腐败的克服与约束,从源头上制约司法腐败的产生。以此救治司法腐败。  相似文献   

20.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要确保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并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应从总体上提高国有经济的活力和控制力、竞争力,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