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终生博览群书.对报纸更是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他都时刻关注着各种报刊。他的读报兴趣之浓厚.到了一日不读报就如一日不喝水的地步。毛泽东不但爱读报,还将报纸当作工具,把报上的报道、社论、调查报告等,写上批语,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17岁离开韶山,走向广阔天地。从接触第一份报纸《新民丛报》,他即开始接受先进的思想,以后无论是短暂的当兵期间还是在校求学时他都坚持读报,并形成了一种习惯。报纸在毛泽东成为坚定的革命者的转变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启蒙、指引作用,他早年读报、办报的过程即是他踏上革命道路的开始。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读报     
毛泽东同志之所以高瞻远瞩,战略眼光广阔,一个重要原因是与他关心时事,嗜报成癖有关。有时读报竟达到废寝忘食、如痴如醉的地步,可以追溯到他青年时代。1911年,他从韶山冲来到长沙的湘乡县驻省中学读书。在学校他第一次看到报纸上有新闻、有政论及其他各种文章,觉得世界五彩缤纷,美不胜收。此后,他就特别酷爱读报,与报纸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有时把读报看得比读书更重要,更紧迫。“一天不读报是缺点,三天不读报是错误”。这是从延安时期流传下来的毛泽东的一句名言。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的兴趣爱好很多,最大的嗜好是读书,终生浩瀚饱读之书难以计数,是一位很难有人与他相比拟的成功读书人,是用一生精彩的实践将那个典言警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诠释到了极致的一代伟人。他常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又说:"一天不读报是缺点,三天不读报是错误。"如果说毛泽东的一生是一部英雄豪迈的乐章,那么,刻苦读书与大智大慧在其一生中则交相回响。他的读书精神、读书方法和读书成效是我们永远学不完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6.
长汀的红色印刷出版事业是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自力更生、白手起家创办起来的.从创建初就得到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关心指导、重视与支持.1929年3月11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4军从赣南首次入闽,14日解放了长汀县城.红4军刚刚踏上闽西的土地,毛泽东在紧张的军旅生活中,仍然想尽办法搞到敌人的报纸,挤出时间读报,分析敌人动向,了解敌情,构思决策,指导红军的革命斗争.在长汀期间,毛泽东结识了傅连暲.  相似文献   

7.
1935年9月22日,张闻天曾撰写《发展着的陕甘苏维埃革命运动》一文,这实际上是他的一篇“读报笔记”,是他从敌人报纸上摘录有关各地苏区发展情况及红军活动消  相似文献   

8.
《学习导报》2010,(13):54-54
毛泽东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会抽烟已无从考证,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烟瘾就比较大了。红军每次下山打土豪、筹款时搜罗到的报纸,毛泽东会将它们当宝贝,等报纸传阅后,他就让贺子珍把画上记号的重要文章剪下来,分头收藏,把报纸边裁下来作写字纸,其余的用作卷烟纸抽早烟。  相似文献   

9.
《新湘评论》2010,(13):54-54
毛泽东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会抽烟已无从考证,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烟瘾就比较大了。红军每次下山打土豪、筹款时搜罗到的报纸,毛泽东会将它们当宝贝,等报纸传阅后,他就让贺子珍把画上记号的重要文章剪下来,分头收藏,把报纸边裁下来作写字纸,其余的用作卷烟纸抽早烟。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读报     
毛泽东同志之所以高瞻远瞩,战略眼光广阔,一个重要原因是与他关心时事,嗜报成癖有关.有时读报竟达到废寝忘食、如痴如醉的地步,可以追溯到他青年时代.  相似文献   

11.
《红岩春秋》2016,(4):59
正1974年,毛泽东得了白内障,医生和秘书都希望他减少看书、看报、看文件。但是毛泽东非常喜欢阅读,医生让他少看文件都可以接受,让他不看报纸不看书,他就不同意。为了转移毛泽东的注意力,身边的工作人员知道他喜欢看电影,于是就建议他多看一些电影,少看书报。毛泽东喜欢看的电影有几类:一是获得国际大奖的影片;二是传记类影片,《林肯传》《拿破仑传》他就特别喜  相似文献   

12.
正一份报纸,浓缩了时间、浓缩了社会、浓缩了世界,尘封着历史的价值。但有谁会把报纸当成传家宝一样典藏?在贵阳市南明区永乐乡,有一位藏报人,便是如此。他就是年近80岁的刘玉智。"一开始我也只是为了读报识字。后来发觉报纸简直是一本‘百科全书’,就开始收藏,藏了50多年了。"刘玉智的这颗藏报心,执着了半个世纪。1963年,21岁的刘玉智在原贵  相似文献   

13.
今年57岁的共产党员赖志强,于1992年调到江西五城县琴江镇退休干部办公室工作后,把组织开展读报用报服务活动,当作丰富老年人晚年生活,提高思想认识的重要途径。为使老年朋友老有所学,老有所为,他从《人民日报人《党建》杂志、《中国老年报》等报刊中选出有关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卫生保健、科技种养等方面的好文章,作为读报的材料。在他扶持和组织下,各村委、居委会组建了老年人读报小组,定期开展读报服务活动。1996年,赖志强被诊断患有严重肝病后,有人劝他练习“法轮功”.他认为有病不吃药不打针没有科学道理,还是去医院进行…  相似文献   

14.
沧南  彭臻 《学习月刊》2010,(21):18-19
毛泽东既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问家。他革了一辈子的命,也读了一辈子的书。他曾经说过:“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读书,不单是为了扩大知识面、搞好下作,而是他生活的一种常态。他把读书看成像空气一样,须臾不可离开。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有个特别的爱好,就是看报纸。由于毛泽东的熏陶,贺子珍的一生与报纸结下了难解的情缘。在和毛泽东共同生活的十多年中,她一直把搜集报纸作为自己的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井冈山时期,要看到报纸是很难的。国民党对井冈山实行严密封锁,明确规定报纸不许通过封锁线,企图封锁一切消息。有一次,毛泽东很长时间没看到报纸了,心里又恼又急,便专门派三十一团的一  相似文献   

16.
王巧云 《湘潮》2006,(3):54-54
毛泽东早年创办并主编过报纸,从此便与报纸结下不解之缘。他不仅为报纸撰写发刊词,写作消息、述评、社论、时评、调查报告等大量新闻作品,而且还经常为报纸书写报头。毛泽东为报纸题写报头的时间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40年代前后。当时为了迎接和推动抗日高潮的到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党中央在延安先后编辑出版了一些革命报纸。毛泽东对此非常关注,并为一些影响力较大的报纸题写报头。第二阶段是建国前后即1945年至1955年期间。这时期毛泽东题的报头颇多。值得一提的是,报头中省级党委机关报占的比重不小,可见毛泽东对报…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的北大情结 (上期载到1949年4月30日,北京大学同学写来热情洋溢的邀请信,引起毛泽东对30年前来北京大学的往事回想。毛泽东回忆说:) “由于我的职位低下,人们都不愿同我来往。我的职责中有一项是登记来图书馆读报的人的姓名,可是他们大多数都不把我当人看待。在那些来看报的人当中,我认出了一些新文化运动的著名领导者的名字,如傅斯年、罗家伦等等,我对他们抱有强烈的兴趣。我曾试图同他们交谈政治和文化问题,可是他们都是些大忙人,没有时间听一个图书馆助理员讲南方土话。  相似文献   

18.
报头又称"报眉",书写的是报纸的名称。建国前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以为报纸题签的形式,表示对党的宣传工作的关注与重视,其中为报头题签最多的是毛泽东,仅为《人民日报》就先后题写过三次。 1946年4月,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要出版一份地方性机关报,便委托当时的中央局副书记薄一波去请示毛泽东,希望给题一帧报头。开始,拟名为《晋冀鲁豫日报》,或名《太行日报》。毛泽东说:"为什么你们不叫《人民日报》呢﹖"他觉得报纸不一定总要冠上地区的名字。他润墨提笔,一连写出五幅横书的《人民日报》,并指着其中的一幅嘱咐道:"这个…  相似文献   

19.
《城市党报研究》2008,(3):60-60
4月1日,一张反映毛泽东第一次到安徽芜湖视察为主要内容的陶瓷报纸在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中学首次公开亮相,报纸选自1958年9月29日出版的《芜湖日报》,制作规格42×60cm,按1:1.2比例放大,重约6千克。研发人为芜湖市民集报迷程正发。目前他正在创制一套5张迎奥运的陶瓷报纸。  相似文献   

20.
一位资深学者曾在报纸上撰文说:“邓小平的每篇讲话和文章,都是自己的语言。自己能说明的问题,不引经据典。就是一两句话的题词,他也能使含意深远,不落俗套。”笔者因有闲时常读报并偶尔记之的习性,故现把已记录在册的邓小平的题词抄录如下,供读者赏析和学习。 1949年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题词:“永远铭记着:在过去长期艰难的岁月里,人民英雄们用了自己的鲜血,才换得了今天的胜利”。 1950年,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时,为西南区第一届人民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