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生态思维是借用"生态学"的原则、原理、方法来思考、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转向生态思维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问题的积极关注,可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思维的科学发展,同时也是扩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视野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2.
对纪检监察学科建设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纪检监察学科建设问题,是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内容,一直为理论界和实务部门所关注。在梳理学科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纪检监察学科的名称定位为监督学,学科归属上,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内,监督学应作为政治学的一个重要二级学科,但由于监督学科自身特点,最终应使其从政治学学科中独立出来发展为独立的一级学科。加强监督学科建设,应注重学科目录编制和学科人才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因发展不平衡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一个以研究民主与民生关系为中心内容的政治学分支学科——共享发展政治学悄然兴起。共享发展政治学的产生适应了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内在要求,以崭新的理论形态丰富了传统政治学的内涵。共享发展政治学所关注的问题千条万绪,但核心问题是: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为什么要强调全面发展?发展成果应该归谁所有?如何保持可持续的发展?围绕民主与民生关系问题,共享发展政治学将破解自由与平等、民主与爱国、财富与能力、参与与权利等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复杂关系,以其丰富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有力地推进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福军 《理论前沿》2006,(15):31-33
作为一个对全球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的社会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已进入众多学科视域。本文分别从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生态学角度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的学科内涵及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生态问题实质上是政治问题,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促使生态学与政治学联姻,大力推进绿色政治文明建设。绿色政治文明的基本内容有绿色政治文化价值、绿色政治行为文明以及绿色政治制度文明,它们从多维角度促进着人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广义的政治学既包括传统政治学,也包括现代政治学,而狭义的政治学只指传统政治学.传统政治学与现代政治学既在时间上有先后衔接的现象,但又不是简单的相互更替,它们在现当代是共同并存的.现代政治学或曰政治科学是指试图用科学主义的方法(特别是行为主义方法)研究政治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使政治学研究与现实政治之价值取向相对分离,而更趋学术化、独立性的研究方法或学科.而传统政治学或曰政治学是指沿用旧的研究方法(前科学主义、前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研究政治现象的发生、发展规律,使政治学研究更具有现实政治功能(或批评检讨功能,或认同完善功能等)的研究方法或学科.鉴于此,当代中国应该建立自己的新的"政治学"概念,即政治学是研究公共权力主体对社会资源的强制性分配及由此达成的相互关系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相似文献   

7.
早期的生态犯罪学思想源自对生态环境关系与犯罪互动关系的思考 ,将社会生态作为犯罪系统研究标志社会生态犯罪学的诞生。2 0世纪社会生态犯罪学经历了从思想萌芽到学科体系形成的重要发展时期 :从芝加哥学派的人类生态学研究到所谓的新生态犯罪学理论和副文化理论。本文研究了生态犯罪学的主要研究方向 ,概括其理论成就及政策应用 ,评价其不足与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生态经济学(ecological economics)是研究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运动规律的学科,即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及其矛盾运动发展规律的学科,是生态学和经济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广义生态经济学研究生态子系统中的自然规律.人类的发展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在生态子系统可承载的范围内,经济子系统与社会子系统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深生态学的文化张力与人类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化问题是一种跨学科的人类与自然的命运考辨,是从人类反思自然生态进而反思文化生态开始的.这种生态自然观使得西方人返身而诚开始研究生态文化、生态哲学、生态美学、生态艺术.深生态学是一种有深度的生态哲学,它是在思考人与世界关系或人类与非人类的深度关联中升华为"人类性"思考的生态智慧.我们必须冷静地思考人类的未来是否可以将东西文化中精神相通的要素整合起来,在真正的文化生态整体创新中,拿出巨大的心智和勇气着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精神生态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10.
比较政治学是一门十分独特的政治学分支学科,其"比较"的方法使其讨论主题、理论视角、研究方法、分析技术等都与学科内其他分支学科相异。作为一门学科的比较政治学兴起于上世纪50至60年代的美国,这既与行为主义革命密切相关,也显著地服务于美国自身的战略考量。作为有影响力的大国,中国学界自然高度重视比较政治学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学界在大量译介西方比较政治学经典理论的基础上,逐渐消化吸收相关范式和研究方法,在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自身发展逻辑,使作为中国的比较政治学学科渐趋成熟;但不可否认,我国的比较政治研究也表现出相当的乏力和迷茫,不但面临法理——制度主义、发展主义和后发展主义的范式冲击,也在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上深陷多元化讨论,还面临学科研究的本土化与国际化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